学龄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初步探讨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时也随之带来的竞争日益增大,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在这种环境中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较早的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音乐能力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教育者的帮助下,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市场经济的趋势中,能够拥有一技之长。本文通过结合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初步分析音乐能力发展对学龄前儿童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音乐能力;学龄前儿童;教师;发展

    当今社会的家长在孩子个人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全面的素质培养,不少家长认为音乐教育会对学龄前儿童的能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因为音乐本身的影响范围极为广泛:它影响着心理情感,儿童智力发展,身体健康等方面。人们常说:“音乐没有国界,是人类的共同语言”。音乐是人们心灵与情感更深层次的交流,因此,当人们把自己沉入到音乐世界里时就会感受到它大有所益,而那些对它有效采取学习措施的人们则更容易获得音乐所带来的好处。

    近几十年来随着神经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团队积极研究——音乐对大脑所产生的影响。大量研究结论显示:通过音乐可以刺激人内心情感,适当的音乐刺激对大脑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好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避免神经过度紧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根据研究表明通过音乐课程培训后的儿童,他们对节奏的敏感性,对事物的判断力都有所提高。因此神经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音乐可以在儿童语音、注意力、记忆力、运动技能、思考方式、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所帮助,使儿童心理情感得到平衡。在音乐表演中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儿童正确表达内心情感需求的方法,所以有必要通过音乐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音乐课程

    音乐课可以激发学龄前儿童的肢体和情绪表达技能,通过课堂活动表现出他们在生活中的情感共鸣,在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有趣氛围,在和谐的音乐情景氛围设计中,引导儿童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儿童的自我沟通能力、专注能力、创造能力的同步发展。

    我想指出的是,为儿童提供各种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使儿童掌握基本音乐能力,如学习优美的歌唱方式等,通过身体动作和乐器相互配合演奏出有节奏的乐曲。教学中可使用多媒体设备加入音乐欣赏环节,培养儿童学习注意聆听音乐的习惯,养成良好习惯也是儿童音乐课程的早期目标。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学龄前儿童逐渐学会聆听音乐、歌唱音乐、享受音乐活动所带来的趣味,学会在音乐世界中思考和感悟的过程。教师通过对儿童长期接受音乐课程观察后得出以下结论:儿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利用何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取得阶段性成功。

    二、课程活动的多元化

    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在飞速发育,所以有必要尽早制定对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音乐能力符合他们的教育课程规划。学习音乐能够拓展学龄前儿童的视野和提高他们的智力,而且对儿童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学龄前儿童的年龄较小主要教学活动更多是游戏和培养习惯为主。因此,音乐课堂的进行需要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择一些有趣且多样的教学内容,带动学龄前儿童的好奇心、动手和动脑能力。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音乐课堂能够更灵活生动,更具有魅力。

    (一)音乐节奏活动

    著名音乐家舒曼曾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所以儿童音乐启蒙要从学习节奏开始,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利用《甩葱歌》的欢快旋律让孩子们借助音乐的律动创作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节奏的律动是发展情感所需要的表现,在歌曲伴随下的唱歌、拍手、跑动或借助乐器表演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营造一个优质的音乐学习氛围,对于将来想要成为音乐家和器乐演奏者的儿童来说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欣赏活动

    学龄前儿童由于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导致对音乐认知范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中选择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音乐作品,以积极地态度引导儿童辨别不同音乐作品的速度变化和情感色彩,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听辨力。例如,欣赏《摇篮曲》,乐曲具有舒缓、轻柔的特点,在乐曲欣赏和教师引导中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和付出,从而帮助儿童和父母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关系,让儿童尽早接触人类文化中最伟大的心灵。

    (三)音乐游戏活动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一些以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儿童快速融入音乐氛围中,增加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例如,学唱歌曲《丢手绢》使儿童理解歌词大意,加上教师讲解初步了解游戏规则,让学龄前儿童主动加入到游戏活动中体会音乐的乐趣,并有效提升儿童自信心和表现力,增强综合素质。

    三、家庭音乐环境

    总之,对于儿童学习音乐的态度不仅需要教师的耐心鼓舞,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监护人也具有对孩子学习音乐的启发性和创造性,为更好的挖掘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家庭中有浓厚的音乐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孩子创建具有音乐感知的活动区,多和孩子欣赏不同的音乐中所表现得情感。音乐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引导儿童的情绪的好坏。父母可以尝试当儿童在家中的生活习惯播放节奏不同的乐曲激发儿童大脑的潜意识,例如: 在吃饭和睡觉的过程中播放符合不同场景的提示音以及轻音乐。在这种长期的生物钟状态下,可以帮助儿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音乐能力在儿童身上的独立自主性得以体现。学会在音乐海洋中探索的状态是家长和老师对儿童音乐教育最理想的结果。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而未来的高水平音乐教育需要有良好的专业基本素养和具备高素质的家长相互配合,和谐施教。父母想要成就孩子未来,那么需要家长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强烈的责任感。并且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儿童教育要有耐心、有毅力,教育方法符合正确的儿童健康心理学,不伤害儿童自尊心,不给儿童造成心灵创伤,让儿童学音乐成为一种享受,帮助在文化学习中不感到枯燥与乏味,学习音乐还可以锻炼儿童的意志能力。

    中国现阶段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仍然存在的较强的目的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上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包袱。就学习音乐而言并不是一定要出名,但是学习音乐是为了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使之终生受用。所以学龄前儿童学习音乐从来不是为了消遣和娱乐,而是为了培养高雅的兴趣。如何更好的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在学龄前阶段得到全面发展,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也是每一位学龄前儿童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深思和关注的要点。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最旺盛的关键阶段,音乐能力在这时期更容易得到迅速发展,孩子听到优美的音乐容易促进大脑发育和成长。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多陪伴和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音乐爱好,尽可能的创造机会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音乐能力,在音乐中感受快乐,这样学龄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音乐教师

    音乐属于一门听觉艺术,儿童学习音乐应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同时一名出色的音乐教师除了应有扎实的教育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對课题的不断钻研,有一定的亲和力和丰富的儿童音乐教学经验,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才能使学龄前儿童发自内心的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促使学龄前儿童的音乐能力持久发展,儿童不仅可以开阔音乐眼界,还使儿童在音乐中领悟美学。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儿童的学习能力,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音乐具有可帮助人们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由于对儿童学习音乐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模式影响下,孩子会变得更加容易融入音乐当中,尽管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仍然存在,但在小组的课程中具有很大的激励性作用。 孩子们相互展示自己的技能,在公开演出的活动中,同时也得到应有的掌声。

    五、总结

    教育的发展必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随着国内经济飞速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加强与完善,经济发展的同时教师素质也在逐步提高。生产力使孩子和家长认识到努力提升自己的重要性,学龄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儿童音乐能力发展可帮助孩子的,并用所掌握的知识努力创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谭薇.浅析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3.

    [2]祁瑞.基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9,9(30).

    [3]刘海燕.浅析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J].大众文艺,2014.

    [4]唐文婷.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浅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

    作者简介

    刘濒文(1994.02—),男,汉,云南,研究生,单位:遵义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