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团队的责任与担当

    卜洪生 俞定智 于生德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学”的指导精神,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第一时间推出了覆盖所有中小学生的全学科“空中课堂”在线教育。本文对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团队敢于担当,积极参与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的体育“空中课堂”录播工作和开展线上教学的实践进行经验总结,为后疫情时代海派学校体育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新冠疫情;高峰团队;海派体育文化;“三化”课改;线上线下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8?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7-0069-03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年应有的祥和与热闹,“宅”“出门一定戴口罩”“不给国家添乱”是那些日子居家防疫的真实写照,也是朋友圈相互关照最多的话语。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广大学子更是因疫情影响无法如期到校学习。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基于此,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第一时间推出了覆盖所有中小学生的全学科“空中课堂”在线教育。

    一、疫情紧急防控下上海市基础教育体育学科的应对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根据市教委要求,牵头组建了上海市体育“空中课堂”专家指导组团队、中心组团队和各区执教教师团队,共同承担体育“空中课堂”的设计、拍摄、剪辑、录播等工作。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当体育学习场所从“学校操场”转至“居家室内”,面对“线上教学+家庭场景”的情境,如何在居家小空间里设计体育活动,实现切实有效的体育技能学练与体能训练,这对以学校操场、体育馆为课堂教学主要场所的体育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基于此,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市高中体育视频课录制中心组团队对于体育“空中课堂”的教学环节做了精心设计。体育“空中课堂”的教学环节如图1。

    本次“空中课堂”的授课团队主要以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市区教研员和市区骨干教师组成,主动对接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实施,以单元形式出现。体育“空中课堂”的设计与拍摄流程如图2。

    二、“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团队的责任与担当

    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主持人、上海市特级教师俞定智老师不仅亲自承担了高中“体育与健身”学科2020学年第一学期田径跨栏跑单元“空中课堂”的录播工作,同时还积极组织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核心团队成员在线研讨、积极筹备各学段体育在线课堂录播的艰巨任务。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包括导师在内的18位成员中有15位参与市级体育“空中课堂”网络教学课的录播与指导工作,除日常参加市教委教研室统一的线上筹备会议外,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团队也先后开展了多次线上视频研讨会,聚焦居家锻炼,优化教学设计,打通师生空间阻隔,精心、精准、精细设计居家线上体育课堂,提升在线教学实效。

    高峰计划体育基地核心成员参与市教委教研室体育“空中课堂”录制共计126课时、开发推送线上体育课程260期(其中被“学习强国”平台录用4期),撰写发表线上教学相关论文8篇。具体成果统计见表1。

    2020年2月20日,俞定智老师紧急召开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学员和黄浦区体育名师工作室学员视频会议,集思广益聚焦居家锻炼进行在线研讨,积极筹备团队成员所承担的市教委教研室体育“空中课堂”的录制工作和日常在线体育教学,并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结合上海市体育‘三化课程改革、立足居家体育锻炼实际”研究探讨“如何快速适应在线教学的角色转变,设计出既符合居家锻炼的情境又能吸引学生主动学练的教学内容”。

    (一)立足单元重构,打破教学时空隔阂

    本次上海市统一的体育“空中课堂”根据“保底”性原则和学科教材螺旋上升的特点,整体设计,重构单元,打破了常规的体育教学进度,即结合教材选择以学生在居家条件下可以开展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和运动欣赏等),小学采用统一观看20分钟市级“空中课堂”+15分钟各自学校组织“思考与讨论”,中学采用统一观看30分钟市级“空中课堂”+10分钟各自学校组织“思考与讨论”。

    各授课团队立足“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特点,开发设计具有一定趣味的室内体育锻炼内容,以学期为单位,有效落实市教委教研室提出的大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图3),重点着眼于设计以提高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能力和适应居家锻炼能力为主的体育学练活动。

    (二)对标核心素养,强化健身育人实效

    如何让学生隔着屏幕,安全、独立、自觉地完成体育“空中课堂”学练任务,这更加需要我们对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化线上体育学科“健身育人”实效性。在线教学与学校常规体育教学最主要的区别是场地和器材这一硬件保障的缺失,加之体育学习活动大多以团队合作练习为主,居家学习中学生合作学练活动也无法实施,基于此,高峰计划体育基地经过多次研讨,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课程标准执行的精准度,对标体育学科核心素養,立足“居家锻炼”,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在线教学的形式与教学环节,借助信息化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让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个性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自觉锻炼、自我评价,使学生在居家学练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强化运动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具体如表2。

    (三)坚持问题导向,助力在线教学研讨

    疫情期间,一线体育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共同在线学习“空中课堂”的内容,然后根据空中课堂内容或学校统一安排设计后面的“思考与讨论”环节。为了更好地应对即将开始的在线教学,2020年2月27日,高峰计划体育基地通过视频会议,针对“如何带领区域教师精准有效的设计‘思考与讨论环节,保证在线体育教学的实效”进行在线教研。面对大家都没有尝试过的线上教学,根据在线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集思广益,通过在线教研助力当下的在线教学。

    高峰計划体育基地核心团队成员统筹安排所负责区域各学校的教师及时进行在线教研,通过部分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与分享,提升全体教师的在线执教能力。体育教师要根据“空中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及时捕捉知识点,当堂归纳要点,根据学情当场调整练习的场地和器材,以及答疑解惑,问题分类,提供关键动作示范视频,指导学生完成课后锻炼,提供课后锻炼样例视频等。建议各校体育组整合力量,统筹安排,整体设计,定期进行在线教研活动,研讨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互动方案,做好处理在线教学重点知识的思考和讨论,加强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后体育作业的设计。以在线教研这种新方式,分析问题、聚智思考、互动交流,帮助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快速适应、精准指导学生的在线体育教学。

    (四)快速转变角色,精细做好课堂“主播”

    体育在线教学与平时的体育课不同,没有真实的师生互动,只有“镜头”,再加上我们都没有课堂主播的经历,为适应“空中课堂”主播教学,我们组织了多次“模拟主播”磨课演练活动。一是在我们研究团队内部举行,旨在适应“课堂主播”的氛围,克服对“空中课堂”主播的紧张与忐忑心理;二是参与市网课中心组的网络磨课活动,在专家和市网课中心组成员的指导下,不断提高“空中课堂”的教学能力。

    为了呈现一节有趣实用的体育“空中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好主播”,教师需要全身心投入,这不仅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更需要在录播时具备饱满的精神面貌、睿智的教学智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录制“空中课堂”当天,各团队至少提前1个小时到达拍摄地点,在录制前对PPT内容、教学语言、动作演示等内容再次进行检查与温习。录制时,教师很快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做到讲解语言精练、动作示范优美和教学环节紧凑,充分展现了精湛的业务能力以及扎实的体育教学基本功,确保体育“空中课堂”视频课的教学质量。

    三、后疫情时代海派学校体育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思考

    (一)海派学校体育在线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上海市体育“空中课堂”及时有效地保证了上海市基础教育学段体育教学的开展,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是采用从未有过的线上教学,因场地和时空的限制、学生缺乏器械等难题,春季课程聚焦居家锻炼,单个人的示范为主,设计的都是室内可以开展的内容,采用降低技术难度,模仿练习为主,从而出现了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明显不足、“教”与“学”的教学过程不完整、教学空间与情境的创设严重受限、教学评价与信息反馈的缺失、学练效果的不可控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秋季的空中课堂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提升效果,主要呈现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后续的拍摄过程中,应基于课程标准,立足学生视角,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设学练情境,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健身的方法。

    (二)未来海派学校体育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思考

    在线居家学练毕竟是短暂、临时的,随着疫情逐步趋于稳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学生终将回归学校,我们团队所有的教师在全力备战在线课堂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做好开学后的过渡性、衔接性等教学问题。突如其来的疫情,将线上教学推向了教育前台,也让我们看到了线上教育的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未来体育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再认识,打破家、校、社区壁垒,合理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体育资源,加强区域联盟,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体育教学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新变革,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社区为依托、家庭为辅助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实现各层体育间的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在“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导下,要不断弘扬抗疫精神,探索线上线下体育融合式教学的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