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下的体育教研组参与“空中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姚琍 徐艳贤

    摘? 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们措手不及,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随之,“停课不停学”“空中课堂”等相关决定与要求相继出台,让本来陷入迷茫和困惑的学生获得希望,对体育健身的渴望让他们摩拳擦掌。高中体育“空中课堂”教学不同于日常体育课,隔屏相望的教与学需要体育教师重塑教学理念、重构教学计划。上海市七宝中学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在上海市高峰计划体育基地核心团队成员、体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研组长姚? 老师的引领下,统一思想、理清思路,从规划方案、教师培训到遴选教学内容、细研教学方式、制定评价内容等方面做了实践探索,积累了诸多教学经验,为各学校体育教研组实施“空中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名师引领;体育教研组;空中课堂;高中“三自”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7-0072-03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2020年3月上海市教委提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宣布自3月2日起,全市中小学生将全面开启“空中课堂”教学。空中课堂,网络教学,停课不停学,这是一种应急教学,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更是对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主持人俞定智老师在多次基地培训讲座中对各中小学体育教研组实施“空中课堂”教学提出了以“单元重构设计”和“高中‘三自教学”为主要教学设计指导的建议。基地核心团队成员姚琍老师率先响应,带领体育教研组教师积极贯彻落实七宝中学“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主动参与“空中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全组7位教师参加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体育“空中课堂”10节课的录制与拍摄,同时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宅”系列居家体育课程。

    一、统一思想认识,启动“空中课堂”教学

    (一)名师引领,确立责任

    抗疫初期,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行动起来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思想,充分认识开展“空中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和要求;确定疫情期间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任务与目标,强化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先”的教育责任心,积极投身于坚持居家体育、健体抗疫的“空中课堂”教学中。

    (二)名师引领,行动研究

    教研组全体教师主动学习关于高中“空中课堂”教学的相关精神,了解“空中课堂”所需要的相关准备。譬如,居家学习的学情分析、高中专项化教材分析、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线上教学方式的思考与准备、线上教学评价方式的思考与制定等;主动学习线上教学的相关技术本领,如视频内容的动作准备、文字脚本、字幕提词器、场地灯光、摄像设备、后期技术处理等信息化技术,以确保“空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执行。

    二、理清教学思路,探索“线上”教学实践

    (一)贯彻精神,确保“空中课堂”方案实施

    积极主动联系学校领导,动员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线上教研会议,讨论与制定学校体育“空中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形成学校体育“空中课堂”教学的领导小组;确定授课方式、授课时间,同时以专项化教学备课组为单位,依据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以及分析居家体育的特征,制定相关教学内容和居家体育的特色教学内容。

    (二)落实计划,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居家体育,健体抗疫。”教研组老师领命后,积极投入。有的翻出原来拍摄过的技能视频、图片;有的制作单线动图,准备PPT;有的广泛截取比赛视频和运动文化资源,微课素材准备充分。在学校信息中心的协助与支持下,借助腾讯会议、钉钉软件积极开展线上培训。1.解读学校实施体育“空中课堂”教学的方案,明确责任与分工。2.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做法,就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形成具体的设计思路。3.学习微课制作的方法,确定微课的内容、制作时间与地点、所需的器材与拍摄人员等。从2月3日起,姚老师多次组织学校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网络研训,学习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学习借鉴华东师大体育健康学院制作的“滚蛋吧,病毒君”,以及杨浦区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寒假体育“宅”系列课程等,学习分析网络相关视频资源,提出学校“宅”系列居家体育微课程方案及视频文件的制作要求。姚琍老师引导教师们以专项课程教学设计为切入点,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的运动项目,设计一套视频课,旨在通过多种练习内容、多样练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家了解专项知识、学练专项技能,通过专项与一般体能练习,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姚老师希望整套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能有助于学生养成融自学、自练、自评为一体的高中“三自”居家体育锻炼模式,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向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特别是能加强自信心与意志力,促进人格的不断完善,提升体育文化素养,增强终身体育意识,促进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4.确立时间节点,进行线上模拟“空中课堂”教学研讨与交流,扎实线上教学能力,确保“空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注重策略,提供“自主选择”学习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体育教研员王立新老师提出:“空中课堂”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要根据“保底”原则以及学科教材螺旋式上升的特点,确定“基于课标、结合教材、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进行“单元重构设计”的教学策略(即结合教材,选择以学生在居家条件下可以开展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包括健康教育和运动欣赏等)。我校依据上述精神以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结合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高中《体育与健身》教材(沪教版)以及居家运动环境,设计了:1.专项化课程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等。2.基础性课程项目,如田径、体操、武术等。3.丰富新颖的体能类训练,如提高核心力量、平衡稳定、敏捷性等内容。4.海派类体育项目,如保龄球、高尔夫球等。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更充分地体现了居家运动的特点。

    (四)细研教法,培养“自觉锻炼”意识

    体育教研组教师在姚琍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探索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自主选择、自觉锻炼、自我评价”的“三自”教学实践研究,为学生参与体育“空中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创设和培养了学生自觉锻炼的学练氛围和学习品质,让“空中课堂”的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1.自制学具、自设场地是实现“空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由于疫情,体育运动搬进了家里,依据简单、易操作原则,利用有限空间和生活用品创造锻炼的机会。体育教师各施其能,指导学生自制学具、自设场地,把有限的空间变成了运动场馆,把生活用品变成了锻炼工具,比如灭蚊拍代替羽毛球拍,毛巾团成了“铅球”,还有学生把砧板削成了乒乓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提高了“空中课堂”的教学效果。

    2.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基本动力。例如邀请知名优秀运动员或教练进入“空中课堂”做示范并讲解,营造与明星一起训练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又如在防身术教学中,创设一系列的问题链情境,如“当侵犯者正面击打你时,该怎么做呢?”“当侵犯者抓住手腕时,如何解脱并反击?”“当侵犯者正面抱腰时,如何解脱?”等,用一个个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3.合理的信息技术是激励学生自觉锻炼的基本保障。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体育“空中课堂”教学的优势,这让原先的课堂教学不再“一晃而过”。你可以慢慢品味,细细斟酌,文字和图片可以反复呈现,视频可以剪辑得如电影一般,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4.丰富的学练形式是促成学生自觉锻炼效果的重要途径。考虑到居家教学的诸多不便因素,教师将原本枯燥的练习,通过丰富的学练形式来开展,提高学生自主学练的有效性。比如,将武术的单一套路动作,通过虚拟对练的形式来开展;乒乓球教学中,通过个人对反弹壁或板的练习来增加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信心和积极性等。

    (五)探索评价,提升“自我评价”实效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空中课堂”教学理应以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习目标。因此,完整的“空中课堂”教学应设计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自我评价内容,促进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与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表1)。

    三、总结“空中课堂”经验,促进师生发展

    (一)信息技术助力教学,促进教师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居家体育课程的学习,教师们不仅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努力体现多样性、渐进性和互动性,还经常连线体育骨干、学生干部、专业教练交流与讨论,录制动作细节,回收剪辑影片,编辑学习要点及要求。镜头下的动作细节,一次次的剪辑、修改,一次次的体验调整,不断地尝试与磨合,最终确定了居家体育课程项目单元教学流程及课时视频文件。大家合作互助、集思广益,制作了有较高质量的居家体育微课,“篮球”“足球”“排球”“田径”“健美操”“防身术”“乒乓球”“保龄球”“高尔夫球”以及三个“Brain Break”等辅助学生居家健体,得到学生和家长较好的反响。另外,教师们还进一步研究视频拍摄技巧,熟悉软件使用方法,探索特效制作方法,交流软件使用心得,体育教师居家微课制作新的收获如下。

    1.信息化功能便于让学生反复学练体验,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学习,交流互动更便捷,自觉锻炼更有效。

    2.信息化技术与资源便于体育教师借鉴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充实学习、积累、运用和创造,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3.信息化技术与资源助推体育教师的可持续發展。通过线上资源,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丰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同时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提高教研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研修方式助推教学,促进团队特色发展

    体育组教师在姚老师引领下,通过“空中课堂”的研修与教学,感受到了这个团队不仅专业,而且更加温暖,有效促进了体育教研组整个团队与个体的成长。

    1.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团体研修方式,借助微信群、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开展了“精细、精确、精准”的主题式在线教研,初步体现了教师专业学习与深造模式的改变,建立了即时高效的“随身学”模式,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凝聚力。

    2.依据“小组立专题”的研修方式,融合与重组教师的专长与特色,成立多个“空中课堂”的研修小组,比如田径、武术、篮球等,从单元重构设计入手,着手“空中课堂”的研修,体现了教研组教师良好的合作研究氛围。

    3.以“一人一主题”的形式进行教师个人“空中课堂”教学特色的研修,深度学习与探索,横向切磋,纵向联系,逐渐形成了积极且富有活力的体育“空中课堂”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同时助推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三)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线上教育的模式必然被放大,“空中课堂”的教学规模与地位也将逐渐上升。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满足将来学生发展的需求:

    1.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线上教学操作能力。

    2.努力拓展专业能力,结合海派体育文化,不断丰富与强大自身的业务水平。

    3.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健康持续地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4.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持续研究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三自”教学方式,将学生体育课后作业变成常态化的锻炼习惯,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