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去“读城”

    颜丽

    一、什么是“读城”?

    每年春天和秋天,云南师大附小一校五区的9000多名学生都会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城”活动。

    学生们有的在民族村借助指南针和地图,兴致勃勃地寻找一个个地标,感受云南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姿;有的在世博园亲自动手体验大理白族的扎染;有的在植物园手拿分隔小盒拣树叶、果实、种子,探索植物王国的秘密;有的在官渡古镇看滇剧、观云子,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在云南省博物馆探秘古滇王国的同时小组合作完成拼图任务……活动后大家尝试用绘画、思维导图、征文、小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收获。在研学之后的分享中,同学们纷纷为家乡的美景,家乡的物产和勤劳、智慧的家乡人点赞,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什么是“读城”?“读城”是师大附小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的一项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为什么要“读城”?我们生活在昆明,这座城市有怎样的风景和物产?什么样的文化和历史?有哪些名人逸事?所谓“读城”,是指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去认知、了解、读懂这座城,从而丰富学生生活,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和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实践经验,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联系的整体认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二、怎样读城?

    怎样“读城”?“读城”活动怎样搞,才能讀出效果、读出收获?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下面略举其要。

    1.家校合作、制度保障。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并落实具体实施方案。

    在活动准备阶段,由大队部牵头通过大队委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引导学生构思选题,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确立活动目标内容。之后,组织五校区的大队辅导员、德育专干、家长委员代表共同商议实践活动的时间、流程、具体活动方案以及安全应急预案等。

    接着,再由大队部牵头,负责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统筹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保证“读城”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积极争取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社区人才资源等有关社会力量成为“读城”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指导教师,协同指导学生“读城”实践活动。

    2.教师先行,课程指导。

    在“读城”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指导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每一次实践活动前一周,教师就会搜集和活动相关的资料、图片,播放给孩子们观看,同时请孩子们一起去查找相关资料。如去云南省博物馆和官渡古镇之前了解滇剧、滇文化;去民族博物馆之前了解云南的少数民族;去天文台之前了解云南的地理位置和相关的天文知识等。

    活动前,班主任老师会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讨论活动主题,积极参与班级、小队活动方案的制定,提高学生的活动规划能力。同时,班主任还会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及组间讨论,吸纳合理建议,不断优化、完善方案。

    在活动实施中,不同学科的班主任在活动中大显身手,科学老师在带领学生拣树叶的过程中发现植物的秘密;体育老师教授的运动方法在分组比赛中发挥作用;美术老师告诉学生怎样扎,染出的图案会更美丽;孩子们的见景抒情即兴诵诗则让语文老师无限欣慰……

    在现场考察、设计制作、实验探究等活动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被极大地激发,他们不断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沉浸在对各种问题和现象的探索中,乐此不疲。亲手扎染、现场展示,引发孩子们的无限创意;聆听滇剧再唱上两嗓子引发了同学们的许多好奇;菜地拔菜、公园种树让他们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不易……

    3.总结反思,创意物化。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鼓励多种形式的呈现与交流,促进学生反思与表达、同伴交流与对话。学生在“读城”活动后需分段完成实践活动作业。一、二年级学生画画,三、四年级学生制作手抄报或电脑小报,五、六年级学生写“我眼中的读城”征文或画思维导图。

    “读城”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填写“读城实践活动小结表”,积极总结、反思。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次“读城”活动做好准备。此外,活动结束后很多学生家长也会积极参与到“我眼中的读城”征文活动中。

    同学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起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有学生说:“读城让我学到了知识,也交到了朋友,还了解了家乡的扎染,将来我也要做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老师们一致认为,“读城”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一些家长说,“读城活动让我对昆明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情”。

    三、关于“读城”活动的几点反思

    1.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亲自体验是“读城”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但我们学校大、人数多,这给活动组织和安全保障带来巨大的难度和挑战。因为组织和安全问题,目前学校只能集中开展活动,去比较大的地方如植物园、世博园、民族村等,这就局限了“读城”的范围。昆明有些地方较小,参观人数也有限制,如朱德故居、讲武堂、卢汉公馆等,这些地方非常值得去,但限于目前的条件、方案,还不能去。怎样化整为零去这些地方,同时又能保证安全和活动效果,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2.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使“读城”活动更具递进性。经过实践、积累,下一步我们要考虑使活动内容由简单向复杂递进,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范围、深化活动主题,使活动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3.引导学生在“读城”实践活动中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学习独立思考、自主参与、合作沟通等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是将来“读城”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

    我们最终的希望,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家庭都能通过“读城”活动,更多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家乡,通过更多地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等,加深我们热爱家乡、热爱故乡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