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载体和路径研究

    杨艳秋

    [摘 要]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处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源自于5000多年文明进程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影响对象、工作方向及教育目标上都具备一致性,使二者的融合具有了现实性。本文将基于二者融合的现实性,就二者融合的可行性开展融合载体和路径研究。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文化;载体和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坚定“文化自信”这一重大命题,明确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发展,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迈向新的辉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创新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与之对应的是,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体系自觉、自信。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现实依据

    中國传统文化包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归宿,蕴藏着治国理政的丰富智慧和为人处世的独特价值。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文化融合提供了现实依据。同时,新时期传统文化的兴盛,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前所未有的巨大飞跃[1]。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价值,为二者融合提供政治土壤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也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声音。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文件精神,都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与时俱进的定义,为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学术界对思想政治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

    2010年,陕西教育学院政治经济系王平川教授发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一文。文中提到: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和诚信礼让、清正廉洁等道德准则都是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由于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精神实质上的契合,为传统文化融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融提供了可能性。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学热”“汉语沟通世界”等成为热点话题,都是因为契合了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学术界关于各类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交流会,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梳理与传播。这些都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背景。

    (三)现代多媒体平台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传导,潜移默化影响着大众精神世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传统媒体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功不可没,而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华诗词大会》《舌尖上的中国》等栏目取得巨大社会反响,是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成功结合的典范。随着手机移动媒体的普及,信息的及时性、个性化、互动性成为文化传播关注的重点。多媒体平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社会大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搭建了桥梁。

    (四)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多种文化形态进入大众视野,全球多元文化冲击着社会大众,造成一定程度文化焦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填补了大众精神文化空洞,唤醒了大众民族文化印记,将广大民众共识凝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上。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有力可施、有的放矢创造了条件。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载体及路径

    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强化传统文化在国家基础教育中的关键地位,注重传统文化习俗的教化渗透功能,加强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建设,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一)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智慧运用于治国理政,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中华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天人合一的治国智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集中体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多次强调“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党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定不移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丝毫不放松生态保护力度,着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实践。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9300万贫困人口脱贫,780个贫困县摘帽,污染防治得到很好治理,从城市到乡村,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和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

    开放包容、“一带一路”的新时代中国外交是“和而不同”传统智慧的创新、再发展,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风范。三严三实、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求是“吾日三省吾身”在新时代的重新解读,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彰显了我党自我革新、自我净化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运用、升华。

    (二)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融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用好基础教育主阵地,通过传统文化熏陶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教育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吸收。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运用好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个课程平台,还应深入挖掘课程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课程内容,比如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还有诗词歌赋、戏剧曲艺这类传统艺术瑰宝,都能带领学生倾听历史的回响,激发文化自信。同时,我们的教师应当从传统文化中创造性吸收教育方法,与时俱进调整教育目标,让我们的学生从小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胸怀,具备勇于创新、不惧失败的探索精神以及热爱和平、与人为善的高尚品格,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拥戴者、践行者。

    (三)生动讲述好中华传统节日习俗蕴含的文化故事,发挥好“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思想政治教化功能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标。讲述好中华传统节日习俗蕴含的文化故事,将其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是促成传统文化生活化的有效手段。

    节庆习俗展现的是世代传承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是历史文化的千年积淀。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开展大型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都承载着教民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国清明节体现的是“孝”文化,端午节展现的是赤诚的爱国情怀,中秋节、重阳节、春节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家庭观、亲情观。而伴随着传统节日形成的行为习惯、文化活动,比如春节、中秋的千里团圆、端午节的龙舟赛、重阳节的登高怀远,也会持续影响人们的家国观念和价值体系。

    (四)充分调动社区公益组织、企业、家庭等相关组织的力量,以各种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近年来,社区公益组织、企业、家庭等单元,在引导社会公民、企业职工当好主人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作用进一步加大。这种紧密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开展的各类公益、文体、家风追溯等活动,都是组织力量嵌入社会治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式。

    社会组织的文化推进,往往能够汇聚起社会公民、企业职工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企业创佳绩、为社会立新功的强大正能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结语

    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其本质就是“古为今用”,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古”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今”的融合关系。这种融合,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贯穿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二者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必能在创造性吸收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平川.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12-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