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敲侧击法切入古诗词教学

    杨春华

    古诗词作品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利用古诗词作品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赏析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能促使学生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作品,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要注意从作者、背景、意象等角度切入下去,并注重读写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似只是旁敲侧击,没有集中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内容和主旨,但是实际上却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作品,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一、作者,了解生平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写作风格,而且同一作者的生平若发生变化,对于其作品的内容、风格等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若要深入理解古詩词,就不能缺少对于作者的分析和理解。在教学中要适当地鼓励学生探究作者的生平,了解作者在何种生存状态下创作的作品,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了解古诗词的主旨。

    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的《登幽州台歌》是一首气势宏大的诗歌,这首诗歌展现了俯仰古今的辽阔时空,同时也体现出了作者孤独寂寥的悲切心情。在阅读这首诗歌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感到十分困惑:“为何作者这首诗歌写得这样悲壮呢?这是在无病呻吟吗?”学生的不理解是因为不够了解作者的生平,此时给学生播放与之有关的多媒体课件,又或者鼓励学生探究作者在何种境况下创作这首诗歌,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学生发现:“原本作者陈子昂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他曾经向朝廷提出了不少批评意见。”同时学生也发现了陈子昂心境的转折点:“陈子昂的正义直言没有得到重视,甚至几次都被株连下狱。当时陈子昂因为军事策略上的分歧与上级形成矛盾,最后被降职成为军曹。这让作者想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得到实现,所以在登上蓟北楼后十分感慨,这才创作了这首诗歌。”学生认识到这不是作者在无病呻吟,而是生活逼迫他,促使他有了这样的感悟。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展示和作者生平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此外,利用具有悬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自主探究作者的生平,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自主阅读古诗词的时候结合作者的身份加以分析,避免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断而造成对古诗词的误解。

    二、背景,探寻初衷

    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的作品,即使主题相同,也会给人不同的阅读感受。因此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必须充分了解古诗词创作的背景,这样才能穿越时空的阻隔,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学生能了解作者创作古诗词的初衷,同时也能理解为何同一主题的作品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会写出不同的感受。

    在阅读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的《赤壁》时,鼓励学生将其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对比,学生发现这两个作品虽然所写的都是“赤壁”这个主题,但是作品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首先鼓励学生说说它们的不同点。学生认为:“杜牧的《赤壁》重在分析,别出心裁地分析出当时时局的变化,是否会改变历史。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大多是抒发自己的个人抱负。”此时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进行分析:“他们所处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吗?为何他们的作品会有不同的风格呢?”学生考虑两人所生活的时代后认为:“杜牧生活在唐末,当时作者看到了唐朝的没落,所以希望用反思历史的方法帮助统治者找到解决方案,所以结合赤壁就多了一些理性思考。而苏轼生活的时代,宋朝还比较稳定,所以苏轼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个人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认识到时代的不同对于作者的写作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可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会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走入了古诗词特定的意境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意象,预测情感

    古诗词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充满了真情实感,而这些情感有很多都不是直接通过抒发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意象委婉地展现出来。运用意象,这也是古诗词作品的特点之一。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握住意象,分析这些意象一般用来体现怎样的情感,作者使用怎样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古诗词作品整体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在指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的《天净沙·秋思》时,首先鼓励学生找出诗歌中所用到的意象。学生发现,这首作品似乎十分喜欢使用意象,几乎是用意象堆积而成的。作者分别使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意象。此后鼓励学生分析:“作者只是简单地将这些意象堆在了一起,但是却并没有详细地分析,但是为何当最后说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时候,读者就会感到这首作品整体展现的就是漂泊天涯的思乡之情呢?”学生认识到,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意象本身就具有苍凉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羁旅天涯的落寞感。小桥、流水、人家虽然增添了一些烟火气息,但是结合下文的古道、西风、瘦马却又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凄凉的感觉,使人意识到这里的“人家”并非作者的家乡,所以就更增添了忧郁的情怀。结合意象,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作者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透过意象,学生能高效分析古诗词,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学生发现,有些意象随着诗人的广泛使用,有了自己固定表达的情感。但是,不同的诗人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有时也会赋予它们不同的意味。在品味古诗词时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意象,才能准确地把握古诗词的情感,体会到作者的胸怀。

    四、仿写,个性创新

    读写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少学生认为古诗词和自己的距离比较远,因此忽略了对其的仿写。在教学中可适当鼓励学生参与到古诗词仿写的活动中,说说自己在当今的生活状态下,对于相同的主题有怎样不同的感受,尝试用个性化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

    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写钱塘湖的作品,展现了钱塘湖唯美的自然风光,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钱塘湖的热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激发创作欲望:“你看这祖国的山水是如此壮丽秀美。大家平常是否也曾游览过什么美好的风景呢?是否也有过想要用文字将它们表现出来的冲动呢?能否尝试仿造课文,使用诗歌的形式来创作呢?”这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有学生便描写了自己所看到的景物,用“满地湖光看不厌,轻舟一叶乘风过”等词句来体现对美景的热爱。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促使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仿写就是一种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方法。同时,这样的活动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和探究充满热情。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古诗词。这样就不只是要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探究其主旨,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让学生从作者、背景、意象入手,并结合创意仿写,有效地提升学生品读词句的效果,促使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作品。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新店镇初级中学(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