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文藻胜地探碑拓文化

    熊奉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活动背景和目的

    张飞庙,是张桓侯庙的俗称,始建于重庆市云阳县老县城对面飞凤山麓,因三峡工程建设,现搬迁至重庆市云阳县盘龙镇龙安村狮子岩下。

    蜀汉末期,云阳百姓为纪念三国时期勇武过人的蜀汉猛将张飞而修建此庙,经过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整修和扩建而保存至今,汇集了历代建筑精华,现存建筑面积达1400平方米,已拥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组完美的古建筑群,享有“巴蜀胜景”之美誉。

    张飞庙建筑艺术独特,且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庙中收藏有丰富书画雕刻,里面珍藏着汉、唐、明、清各代名家字画、木刻、石刻等600余件,其它新石器时期文物上1000余件。最为著名的便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字画碑刻,比如颜真卿所书的《争座位帖》;苏轼所作的《赤壁赋》大字长卷;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出师表》;大书法家黄庭坚所书《幽兰赋》;以及郑板桥绘画的兰石、竹石和书写的诗文等等。庙内弥漫着的浓郁文化气息,使得张飞庙名誉四方,享有文章绝世、书法绝世,雕刻绝世“三绝”美誉,被远近文人墨客誉为“文藻胜地”。

    因三峡工程建设,张飞庙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19日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座古庙从长江下游飞凤山由东向西整体搬迁长达32公里,现存建筑构件有近90%的材料都是由老城旧张飞庙拆迁而来,连选址也依旧保持原依山、坐岩、临江的特征。张飞庙的整体搬迁是我国建国以来地面文物搬得最远、影响最大、级别最高的一项搬迁工程。

    如此庞大的地面文物是如何成功搬迁的呢?比较小的石碑书画还可以搬运,但那些巨型石上的雕刻是怎样做到原样迁移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举办了碑拓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碑拓文化历史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文化内涵。

    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石刻书法,了解碑拓的方法,拓宽书法视野,学会研究式探究方法,培养多方面探究实践能力;同时认识到碑拓文化对云阳旅游发展的重大影响,感受到碑刻文化的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张飞庙,亲身感受家乡文化魅力,以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充分挖掘碑拓艺术浓厚的文化底蕴,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培养学生保护、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二、活动过程和方法

    (一)动员培训

    科技实践活动与我们传统课堂教学不同,此次碑拓文化实践活动的目是让学生走出狭小的教室,摆脱固定空间对学生思维的束缚,通过带领学生到张飞庙现场参观书画雕刻记载和文献资料记录等,让学生穿越古今1700年,饱览碑拓文化发展的始末,通过张飞庙碑拓文化历史的发展变迁,感受张飞庙厚重的文化底蕴,体会家乡文化的深邃,承担起青少年应肩负的家乡建设和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碑拓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种印刷技术,唐朝时期逐渐成熟,明清时期广为发展,至今已有将近两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碑拓作为一种非常真实且古老地的文化记录方法,为艺术价值研究、文字起源、风土人情、史实考订等等提供了最宝贵的原始资料,对研究历史人物、文物、文献、书画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佐证,它承载着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对碑拓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活动启动前,活动组织教师公布了活动的安排及流程,准备好此次活动所需物资,碑拓工具购买齐买足。

    培训教师召集所有参与活动人员,組织学习科学的文献查询方法和碑拓操作步骤和方法,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等,活动探究之前作好充分准备,使活动开展有序、效率更高。

    (二)文献学习

    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与张飞庙相关的报道;查找关于研究云阳县张飞庙文化的论文;了解碑拓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碑拓操作流程;收集对本次碑拓工艺探究实践活动的事实性或者数据资料,并表明出处;收集文献资料,并适当扩大收集范围,碑拓工艺发展的过程对历史的影响,思索获得的启示与自己的看法。

    (三)现场观摩

    参观云阳县张飞庙,仔细收集与碑拓文化相关的记录,参观专题展馆。

    参观南薰门内龙脊石上的石刻书法,是非常珍贵的水文资料。

    (四)工艺探究

    追溯碑拓工艺的历史起源,理解碑拓文化对时代发展和人类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思考碑拓艺术为云阳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带来的影响,研究碑拓工艺存在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五)模拟实践

    准备必备的碑拓工具:白芨水、棕刷、软毛刷、拓包和墨汁等,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从石碑上拓取文字,完成石碑拓文实验。

    1.拓前准备

    (1)拓碑之前先清洁干净碑上的灰尘;不得伤害碑石。

    (2)准备的纸要能完全覆盖整个碑面,上下左右都比碑面宽几厘米左右最好。

    (3)当天准备的白芨水黏性最佳。

    2.上纸

    (1)上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先将拓纸浸湿后上在碑石上。另一种方法是先用把碑面刷湿后再直接上干的拓纸。

    (2)上纸时用软刷至上而下刷平,让纸与碑面密切贴合。

    3.上墨

    两手各持一个拓包,其中一个沾墨,另一个匀墨,两个拓包交替进行击打。拓包上下垂直于碑面轻轻击打,如果用力过大容易使纸破裂。还要按顺序连续上墨,这样才能拓完整。

    4.取下

    当拓本九成干时轻轻取下。

    (六)总结反思

    通过深入了解碑拓文化艺术发展历程,体会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亲自体验碑拓操作过程,更深层次地感受传统文化素养,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欲望,培养学生采用科学手段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意识,肩负起保护、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工艺的责任和使命。

    思索碑拓工艺发展的过程对历史的影响,在今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及影响,在实践活动中自己的看法和从中获得的启示。认真总结在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将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感受了科学的魅力,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活动感想和收获

    碑拓文化是我国印刷术发明的先驱,真实地记录文化,是保存文物的古老传统技艺之一,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石刻史料,在学术界非常受重视。为传承中华文明,体验拓碑这种传统的古老技艺,组织开展了这次碑刻文化科技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探究,全体参与师生深入了解了千年古庙的发展变迁,丰富了碑拓文化知识,对传统工艺充满了崇敬之情,感受到我国千年古文化的博大精深。碑刻这一古老技艺,给我们云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滋养着我们云阳全县人民,它为我们云阳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旅游价值、人文价值……

    本次活动教师有组织地把学生带出教室,引领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发展了他们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文化涵养,深化了他们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爱国爱家爱文化的情怀。通过一次次深入地科学探究,培养出拥有文化情怀的下一代,我们云阳文化定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