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视角下新型城镇居民科学素质提升策略

    张乐

    【摘要】基于国内教育在MOOC方面的实践,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居民科学素质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MOOC用于新型城镇居民科学素质培养的可行性,提出筹建科普教育MOOC项目推进工作小组、设立新型城镇MOOC科普推进专项基金、编制新型城镇居民知识需求调研计划、建立MOOC课程社会效益评价体系、激发新型城镇居民参与MOOC的动机等科学素质提升策略。

    【关键词】慕课;新型城镇;科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G434;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12-0061-05

    一、前言

    MOOC可成为“互联网+教育”的新型业态,得益于MOOC能够推进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汇聚、提高课程设计的精度、降低教育成本,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等,因此,MOOC在全球快速兴起并扩张。在一些新兴国家或发展中国家,MOOC可为城镇化刚起步的地区提供高质量教育,而且随着MOOC的不断进化,乡村与城市在教育资源上的鸿沟开始弥合,素质裂痕得以填充。

    伴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文件的出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助推新型城镇化增效提速,发挥广大群众以创新原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政府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此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发展目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提出实现农民和城镇劳动者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水平跨越提升,对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MOOC与新型城镇居民素质提升教育研究综述

    自2012年始,国内的MOOC发展从学习借鉴阶段进入到建设实践阶段,呈现出自主推进、合作共享等特点。目前,国内MOOC的研究热点包括学习影响因素、运行机制和资源建设等。

    1.MOOC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MOOC学习影响因素包括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

    文献[1]基于MOOC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指出外在动机(感知有用性)和内在动机对MOOC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直接影响;[1]文献[2]构建了基于有用性感知因素(易用性感知、主观规范、工作相关性、学习绩效)与易用性感知因素(外部支持、客观使用)的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模型;[2]发现主观规范对学习意向的影响效应最大。文献[3]验证了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周围影响和促成因素四个核心因素对学习意愿和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3]文献[4]发现兴趣爱好、知识拓展、职业发展、对课程教授方式感兴趣是驱动学生选择课程的动机。[4]上述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日趋增强,常规化的课程设计已不能满足差异化需求。

    2.MOOC运行机制探索

    MOOC运行机制包括承载机构、教学模式、学分认证、知识产权、组织设计、盈利模式和效果评价等。

    文献[5]分析了资源的开放获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提出联合所有利益相关者推进共享版权发展;[5]文献[6]从不同实体所承担的经费、课程设计与运营、平台提供与市场营销三个角度阐述了直接、供应商和第三方三种运行模式;[6]文献[7]探索了学分体系中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转换、学分积累与兑换;[7]文献[8]分析与探讨了翻转课堂和SPOC等新型课程形式;[8]文献[9]从学分证书、考试诚信证明、学生履历与工作匹配服务等维度阐述了MOOC盈利模式。[9]

    3.MOOC资源建设服务研究

    MOOC资源建设服务包括平台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等。当前MOOC研究的焦点为高等教育,侧重于对科学知识的教授,少部分学者探索了基于MOOC学习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科普教育模式开发路径。

    例如:國内已初步建成开放大学学业MOOC(成人高校MOOC联盟)与职业MOOC(铁路学堂、顶你学堂、IMOOC)。[10]文献[11]对成人MOOC教育进行了文献计量,并经问卷调查后发现MOOC更适用于高层次办学的成人教育;[11]文献[12]探讨了国内成人高校“MOOCs共同体”建设行动的现状及未来推进方向;[12]文献[13]分析了借助MOOC提升工人职业技能的可能性;[13]文献[14]从学习者、社区学院、教育管理部门三个维度探究了MOOC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路径;[14]文献[15]对城镇社区MOOC教育做了理论探讨;[15]文献[16]聚焦了MOOC在社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16]文献[17]提出了基于MOOC平台的科普资源共享模式;[17]文献[18]初探了提升社区公民科学素质中MOOC的应用,[18]文中仅分析了社区教育的兴起、MOOC的优点、社区公民科学素质,其社区与新型城镇居民并非同一概念,未将MOOC与公民科学素质关联起来分析,也未提出相应的措施。

    综上所述,当前对MOOC的研究涵盖了理论探索到应用实践,其应用领域以高等教育为主,少部分研究涉及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科普。然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用MOOC教育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其推广方式、适用范围、运行模式等仍亟待深入探究。

    三、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居民科学素质

    1.新型城镇化发展

    据历年国家统计年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末的17.92%提高到2016年末的57.35%,国内城镇化发展已进入重大转型阶段。然而,规模高速扩大、人口快速增多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出现了“伪城镇化”“半拉子城镇化”“半城镇化”等隐忧,凸显出城镇化进程中速度和质量的不相匹配。以流动人口密集的珠三角地区为例,多数县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0%,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却不足50%。[19]

    “新型城镇居民”与“农民工”“流动人员”“农民市民化”“新市民”密切相关但又略有不同。目前,国内对新型城镇居民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新型城镇居民概念理应包括“流动新型城镇居民”与“农转非新型城镇居民”,也应包括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居民。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需要将新型城镇居民科学素养、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创业能力的提高贯穿于城镇化的全过程中,才能保证新型城镇化的质量。

    2.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与素质需求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强调追求民生、可持续发展和有质量的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20]上述三大内涵赋予了新型城镇居民社会空间、社会角色和社会分层结构、社会观念意识新的含义。随着新型城镇化与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融合,提高新型城镇居民乃至全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素质成为亟待解决问题。

    (1)民生内涵与科学素质。城乡二元体制、社会偏见、缺乏稳定职业和自身素质过低等内外因素造成新型城镇居民在融入城市社区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融城”心理障碍。[21]

    民生内涵的新型城镇化追求的是平等、幸福的城镇化,在此阶段,应以政府为驱动主体,以社区、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组织为支撑,通过社区教育、科普推广等方式,助力于科学素质相关知识的扩散推广。在此过程中,民生内涵与科学素质需要形成良好互动:社会层面上,需要大力宣传就业、安居、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知识,广泛培养新型城镇居民素质、科学素质,并提供相应基础服务保证新型城镇居民的权利;个人层面,需要树立现代的公民意识、塑造良好的行为规范、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以正反馈形式进一步助力科学素质的提高。

    (2)可持续发展内涵与科学素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协助新型城镇居民完成技能、观念的转型。然而,处于生存、生产的初级阶段,停留于创新链、产业链的低端节点阻碍了他们与新型城镇的融合,阻碍了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更高层次发展,新型城镇居民必须使个人发展紧密结合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方面,政府、企业通过施行的职业技术教育、企业继续教育传授工程/技术知识,保护和提升新型城镇居民创造力和创新力,使生产要素从劳动密集型跃升至知识密集型,为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中的产业链条高级化、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链升级提供技能与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活跃或将催生庞大的个体经营等创新创业经济活动。新型城镇居民需要实现创业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其多元化的科学素质需求除了产业技术技能外,也包括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影响组织行为、创新能力等素质需求。

    (3)质量内涵与科学素质。在有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中,新型城镇居民与城市已形成良好的融合与互动,个人具备强劲的内在驱动力。

    新型城镇居民具备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探究成为其基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乐于探究并关注“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等民生热点,“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与“边缘计算”等科技热点,与“创新型国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相关的公共事务、科技事业的发展动向,以推动社会向更健康、更平等、更幸福、更和谐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MOOC用于新型城镇居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可行性

    1.减缓科学素质教育成本快速增长的趋势

    传统科普图展等科学素质教育途径与方法,受众群体范围小,传播效应不强。破解传统科学素质教育模式作用有限的难题,新兴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是关键。例如,在非洲卢旺达等不发达地区实施的开普勒教育项目成效显著。新型城镇化有望借助网络进一步与国内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甚至全球各地形成教育资源的无缝连接。基于网络进行科学教育的MOOC初始部署成本较为高昂,但随着受众的增加,其人均成本变得非常低,而且这些科学教育项目具有可重复性的特点。利用无线终端等智能设备即可享受服务,也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时间成本。

    2.成熟的运营模式

    目前,国外已形成Coursera、edX、udacity三大MOOC平台,国内也形成了高校发起、政府扶持,辅以商业性平台的运营模式。MOOC平台在技术应用、运行、盈利模式构建方面,已积累丰富的经验。以盈利模式为例,后向收费包括企业资助和广告收入等,前向收费有企业技能培训、课程教材使用许可、企业产品购买(向企业推销培训课程,或企业支付费用得到学生的表现记录,用于人员招聘)、付费认证、就业创业咨询与指导等增值服务。此外,搭建MOOC平台也出现了资源驱动的高校MOOC合作、“平台+资源”驱动的校企合作等形式。

    3.基于数据挖掘的情报分析的作用

    借助MOOC平台积累的教学、运行数据,可以深度挖掘受众的知识需求,助力其提升自我价值甚至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为新市民管理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还可为运营方选择合适模式提供决策支撑。例如,平台中一旦监测到有大量涉及“青春梦想”、“创新创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查询检索,即刻启动快速反馈机制,开发、组织相应的课程与讲座,从而更好、更快、更准地响应受众的需求。

    五、MOOC视角下新型城镇居民科学素质提升策略

    1.筹建科普教育MOOC项目推进工作小組

    联合科协、城镇化建设和创新创业管理部门、教育部(厅、局)、人社部(厅、局)、街道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快相关项目建设、协调有关部门的职能、研究审议相关重点和难点问题等,以有力推进MOOC项目建设。

    政府部门等机构需要:

    (1)编制新型城镇化科学素质MOOC发展规划,围绕关于MOOC教育管理与运行、平台资质认证、经费保障、知识产权保护,以及MOOC与新型城镇居民相结合等问题深入开展前期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

    (2)建立大规模在线课程标准,包括平台选择/建立、课程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以及学习过程监控、学分学历认证与效果评价标准。例如,教育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新型城镇居民急需的课程进行设计,借鉴欧洲的学分转换系统(ECTS)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系统(ECVET)、英国的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CATS)、韩国的学分银行体系(ACBS)等,[22]推进相应的学历与学分认定机制的形成。与科技部门协同进行定期的新型城镇MOOC课程与人员培训,以项目形式进行资源投放。对一些经相关部门认定,具有实施MOOC能力的教育机构,应给予一定的教育资源支持,协助其成为新型城镇建设中MOOC线上资源提供、线下互动的支点。

    (3)鼓励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和工厂企业广泛参与MOOC项目建设。在合作模式选择上,采取“政府统筹+技术外包+资源共享+分散运营+市场化管理”的模式。

    “政府统筹”意为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宏观规划、设定课程标准,引领发展方向。“技术外包”,即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将平台搭建交由企业(如百度、阿里、优酷等)开发,并且植入大规模交互、大数据分析、学习支持等支撑服务。“资源共享”的职能由高校、企业、社会团体及基层社区承担,专注于内容创新,允许其在平台开设各种课程,以多渠道广集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分散运营+市场化管理”,即为采用教学、管理、投资相分离的运营模式,相关职能分别由课程管理委员会、运行中心和课程中心等机构履行,实现高度分离、专业运转。本着提升新型城镇居民素质的宗旨,基础服务可以是公开免费的,而对于一些增值服务适当收费,拓展后向收费与前向收费模式。

    2.设立新型城镇MOOC科普推进专项基金

    MOOC的课程多以免费为主,课程的设计以及平台运营等成本比较高,而面向新型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提高更像是一种公共产品或服务。相关部门(如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或中国科协)可以设立新型城镇MOOC推进计划专项基金,可向国家申请定期(每年)注资,同时也欢迎社会机构及各界人士投入基金。基金的运作完全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基金每年投入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以目前成熟的MOOC平台(例如Coursera、Udacity、edx、Udemy等)为载体,实现对MOOC项目运营的管理。在项目考评上,委托第三方机构,以平台的一些客观指标以及其他因素作为考核标准。项目资助可采取立项前补助以及项目完成后补助相结合的方式。

    3.编制新型城镇居民知识需求调研计划

    为了精确获取新型城镇居民的需求信息,需定期、动态地展开新型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需求调研,调研内容包含新型城镇居民职业知识需求、科学知识需求、培训方式需求、新型城镇化实施主体(乡镇企业、当地教育机构等)的知识培训需求等。调研结果一方面能为政府全面了解新型城镇居民群体提供数据,另一方面也能为下一步进行MOOC教育课程的内部部署提供借鉴与参考,将资源、活动、教师、学生有效地整合起来实现“集成创新”。

    4.建立MOOC课程社会效益评价体系

    目前,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的发展现状看,一套成熟客观的MOOC课程效益评估体系尚未出现。目前,效果评价主要依赖平台的退课率、参与人数等客观数据。为了更好地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一套能客观度量MOOC提升新型城镇居民科学素质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的评价体系是推动该事业发展的关键。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包括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媒体技术、课程管理等,还需要将公共服务(如科普)效益、创新发展效益、劳动就业效益(如培训与就业认可、职位晋升调动)等维度纳入体系。此外,还要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定期、动态评价,从而使得评价更具权威性和公平性。

    5.激发新型城镇居民参与MOOC的动机

    动机是影响新型城镇居民利用MOOC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因素,将MOOC科学素质教育与积分入户政策、创新创业整合起来是值得探索的路径。例如,在積分入户方面,将取得平台学分认证的用户数据纳入“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的指标框架”中的“个人素质”基础指标或“社会贡献加分”等附加指标中。另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适当进行政策倾斜,以激励更多新型城镇居民参与科学素质提升活动。【注释】①“影响组织行为的个体素质”这一说法来自于作者吴艳玲的文章《未来职业人群组织行为素质培养与德育内容的结构性创新》(2005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文中提到:“page2组织行为是指人们在组织中作为组织成员所表现出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为。page3组织行为素质是人作为组织中个体所具有的影响组织行为的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相对稳定的特性,组织成员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知识、技能、价值观、社会态度和情商等方面稳定的内外品质及在外表现,都能够成为组织行为素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