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计划生育”人口思想的形成

    [摘要]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同时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国情,形成了各阶段的人口思想,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同时也形象地反映了国内人口思想的不断变化。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毛泽东人口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从此开始,我国开始逐步走向“计划生育”的时代。

    [关键词]“计划生育”;人口;理论;思想

    [作者简介]张玥晨(1992-),女,汉族,安徽六安,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D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2-0004-02

    一、毛泽东“计划生育”人口思想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并非是憑空而来的,在马克思人口理论的指导下,在认真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在接受国内人口学家理论的影响后,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口思想。而毛泽东的“计划生育”人口思想的形成是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一次人口思想的转变。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溯源

    人的社会生活的物质层面,即社会存在,作为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因素、人口因素。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为基础的,二者影响社会发展速度,而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因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生产方式决定了人口规律。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主要包括两种生产理论、人口普遍规律理论、人口相对过剩理论等。其中,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核心内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到,“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①这揭示了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此消彼长,最终统一于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两种生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这一理论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规定性,从两种生产的角度出发,既揭示了社会历史运动的客观性,又充分体现了历史合力的作用,突出了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石,同时也是毛泽东人口思想的理论指导和来源。

    (二)以马寅初新人口论为代表的人口思想的影响

    随着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束,国内众多人口学家也开始研究和发表相关的人口观点,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原北大校长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马寅初提出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认为人口因素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国家建设规模受到人们生活和人口再生产的限制;过快人口增长占用有限资金等。马寅初也继承了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从积累与消费等诸多矛盾的角度,分析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关系,指出人口过快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比例不协调,提出经济发展有计划、人口发展也要有计划。

    马寅初人口思想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虽然马寅初的许多观点在不同阶段被毛泽东褒贬不一,但是最终事实证明了马寅初人口观的科学性,其主张也给毛泽东人口思想提供了借鉴。

    二、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形成过程

    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处于不稳定的探索阶段,毛泽东对于人口的观点也呈现波浪变化的状态,在曲折往复中,终于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思想路径。

    (一)建国以来毛泽东人口思想的曲线变化

    探究毛泽东的“计划生育”人口思想的形成,不免要探索其发展过程,曲线往复的变化也是毛泽东探寻正确道路的具体表现。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属性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矛盾复杂,中心任务多重迭起,在这样的国情下,要找到正确的唯一的人口路线很难。毛泽东认识到,人口作为社会存在的重要问题,是必须重视的,虽然如此,也只能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做不同的分析,不断的调整关于人口发展的观点,以适应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可以将其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继承时期,这里的继承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继承。为革命力量获得尽量大的人口数量优势;第二,发扬时期,鼓励人口增长,仿效苏联,宣扬共同把中国传统的众民主义观念和苏联条件下的众民主义人口理论发扬光大;第三,转变与创新时期,这是从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到1958年大跃进之前,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思想观念;第四,波动时期,即“大跃进”时期,增加劳动力,是劳力不足的假象和粮食多的吃不完的假象导致的;第五,定型时期,也就是在1962年以后,计划生育工作的展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指示以后,彻底转变为计划生育观;第六,强化时期,是从1963年开始,不再动摇的坚持计划生育的观点,哪怕是在后来的十年文革时期,虽然1966年至1969年中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停顿,是政局失控的结果,也并非是人口思想的变化。

    (二)毛泽东人口思想转变为“计划生育”思想

    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口理论的研究一度成为禁区,冲击和斗争促进了事态的发展,更能让真理在更深刻的错误中浮出水面,也使其能在近乎窒息的错误中,找到正确的路走出去。

    解放初期,我国人口快速增长是有历史必然性的,毛泽东在1949年9月发表了《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批判了马尔萨斯人口论,提出用“革命加生产”的办法解决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人口问题,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建设繁荣富强新中国的信心,为解决当时的人口问题指出了方向。

    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多育创造了条件,结束了战乱,进行了土地改革,人民开始了温饱安定的生活,再加之毛泽东的号召也是符合传统的思想的,因而人口数量大增也是必然的结果。

    1952年至1957年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一次人口高峰。而在1955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就发现了人口快速发展和盲目生育的状况,做出了《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同年,中共中央在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时指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②

    伴随着人口问题被提到政策层面,人口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增加,作为中国第一个从实际出发研究人口问题的学者,马寅初对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表示赞同,而后著书《新人口论》。

    然而关于人口的观点并没有顺利的走向正途,探寻正确的道路总是有曲折。在1957年后,开始了反右倾斗争,这次的反右斗争也波及到了人口学界,马寅初等人主张节制生育,指出社会主义也存在人口问题和失业问题,被指责为代表资本主义的马尔萨斯主义。而在大跃进期间,劳动力也需求变大,加之当时全国各地虚报产量和成绩,使得人手论的观点受到了追捧。

    在深刻的错误和盲目的人口增加面前,党中央很快发现了失误所在,于是又回到了正確的人口道路。在1956年10月12日,毛泽东会见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时说:“社会的生产已经计划化了,而人类本身的生产还是处在一种无政府和无计划的状态中。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对人类本身的生产也实行计划化呢?我想是可以的。”③从此可见,毛泽东在当时就已经有了计划生育的思索,只是未能真的去实施。

    随着人口增加的严峻形势,与之相伴的吃饭、穿衣、住房问题,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包括在和外国交流的时候,毛泽东开始注意到了“人均概念”等因素,促使了计划生育思想的形成。

    最终,在1962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指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渐走向有计划的状态。

    至此,毛泽东的关于人口的思想再也没有改变,国家政策的实行,也是一直走计划生育的道路。

    三、毛泽东“计划生育”人口思想的影响

    毛泽东的“计划生育”人口思想的逐渐成型、逐渐成熟,对于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为我国人口思想统一了科学的路径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也随之传入中国,除此以外也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再到建国后,包括马寅初在内的众多人口学家,也在稳定了的社会形态中,对于人口的观点也是众多纷纭,包括毛泽东在内,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因而毛泽东在不断的事实变化中,找到了正确的思想,科学的路径,也成为人口学界关于中国人口的普遍的科学的观点。

    (二)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提供了思想依据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刚刚雏形的时期,复杂的国情不断给人口思想的正确形成造成了困难,但是毛泽东依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直至60年代初完全转变为“计划生育”观。

    这一思想的彻底转变,给党和中央的人口政策的确定提供了思想的保证,也促使中国在建国后,很好的处理了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三)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关于人口思想的科学内容

    毛泽东关于人口方面的思想,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一直到“计划生育”观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思想走向成熟。

    毛泽东不断强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关于其“计划生育”思想的形成,也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成为适用于中国国情的科学的人口思想。

    (四)在人口方面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不同的历史时期下中国人口问题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普遍原则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毛泽东人口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人口社会理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同时,毛泽东在解决人口问题的同时,不是仅仅本本主义,在探访了国外的相关观点和做法后,对于人口的观点,才形成自己深刻的认识,对于民族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控制人口增长的问题上,不是孤立的看待人口数量,更从人口素质的角度出发,为我国人口问题的科学解决提供了保障。

    这也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学习付诸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落到实处的一个经典案例。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中央编译局,2002.10.第2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第56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第153页.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

    [2]吴学琴.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周广庆.毛泽东人口数量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曲海波.新中国人口理论研究述评[J].人口研究,1987.5.

    [7]钟逢干.“两种生产革命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更好概括[J].人口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