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创新思路研究

    杨福合

    摘 要 社会稳定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优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公共安全事件进行有效预防与管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大数据时代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加以创新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大数据 城市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体制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各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利用,使人们实现对所需信息的高效处理,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进行合理创新,对城市安全事件进行科学管控,值得我们深思。

    一、构建应急管理信息搜集网络

    第一,应该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为大数据技术科学研发和应用提供保障,促进大数据应用平台的优化建设,逐步完善以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为依托的大数据应急管理平台。以此为基础,使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充分依靠各种感知设备,比如手机基站、视频监控以及社交媒体等对相关数据进行全面采集、识别、处理、预测以及处置,为风险评估供给良好的数据支撑。第二,要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建设,组织专业机构,安排专人对公共安全信息进行搜集,对应急管理预警和安全管理过程形成有效监测。第三,要积极构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门户网站,以实现对信息搜集渠道的进一步拓展,建立起民情反馈、国际交流、公安机关以及社会网络多种元素融于一身的网络体系,结合现代化技术对城市公共安全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二、建立高效运行的应急管理信息传播渠道

    要对城市范围内的各项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进行及时发布,从而使广大民众准确了解危机种类及其变化趋势,从而避免虚假情报蔓延对公共秩序的扰乱,避免群众恐慌,严防超过社会公共安全事件本身的危害出现。应急管理信息公开属于构建社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要从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入手,积极打造应急管理信息网站,保障每一位社会公民的知情权,促进相关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提高人们对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承受能力。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进行传播的渠道主要包括电视、广播、网络以及报纸等。若想搭建具有良好畅通性与高效性的信息传播渠道,必须要综合考量多种传播渠道,保证相关信息可以连续而真实的进行传播。

    三、加强人口密集区域公共安全管理力度

    城市内街道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复杂,某些细小的安全隐患,都可能导致严重公共安全事件的出现。比如,2012年上海外滩出现的踩踏事件,因为相关部门对于群众性活动预先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当、处置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出现。所以,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第一,要扩大人力投入,在城市内人口密集区域增派警力进行日常巡逻,针对所发现安全隐患的位置要开展重点排查。第二,构建起健全的立体防控网络,充分利用市区内的监控探头,针对车辆及人员开展全天候动态监测,对于车流量或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应该做好相应的分流处理工作。在公共安全事件出现之后,要保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妥善解决,防止社会公众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将事件影响范围加以有效控制。

    四、强化强对流天气的灾害管理

    城市属于人口密集,交通、教育以及医疗等各种资源分布十分集中的区域,如果出现暴雨、洪涝以及冻雨等自然灾害,将导致严重后果的出现。从2011年开始,全国范围内低温导致我国南方,尤其是湖南、贵州地区出现大规模冻雨天气,给人们的日常出行、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极易引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因此,要通过事前预警和事中处理之间的有效配合,采取多种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第一,要强化检测力度,因为各种气象灾害所引发的事故情况会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态势,所以要安排专人轮流值班,负责灾害预警与事故处理,实现全天候无缝对接。第二,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比如结合RS遥感技术,对气候变化进行实时监控,继而做到对灾害信息的提前预警与精准推送。

    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积极推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法制化进程,构建起具有良好系统性、权威性以及实效性的法律体系。对政府职权进行具体划分,分化为一些具体任务与职责,并将其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相互对应,切实做到权责统一,加强依法治理思维。可以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比如美国对于公共安全预警与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法律机制完善化处理的做法。第一,可以颁布如《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法》以及《国家紧急状态法》等,促進法制体系的健全化发展。第二,制定跟自然灾害、社会治安等各类应急事件直接相关的法律规定。第三,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制定城市公共安全单行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发展注入了更大的动力,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从管理体制创新入手,对各个环节开展精细化管理,将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影响控制到最低,为广大国民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与生产环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