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与服务联盟研究

    

    

    【摘要】?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以协同创新的理念建立区域发展联盟,实现各合作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图书馆在引入新技术提高信息整合效能,提高信息服务效率的同时,应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有利于提高区域图书馆整体运作效率的服务联盟,更好地发挥推动区域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

    【关? 键? 词】区域一体化;图书馆;共建共享;联盟

    【作者单位】肖玲玲,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社交媒体的阅读推广绩效评估”(17YJA870003)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6.025

    区域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开放合作,实现资源要素的无障碍流动。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成为先行者,在这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区域一体化发展并非单纯地推动产业结构重组,而是要实现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打破常规系统、体制的束缚,通过来自政府、市场等多方因素的加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也在尝试强化对外交流合作,以协同创新的理念建立区域发展联盟,实现各合作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当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逐渐改变了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化,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对公众吸引力逐步下降。图书馆在引入新技术提高信息整合效能,提高信息服务效率的同时,应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有利于提高区域图书馆整体运作效率的服务联盟,更好地发挥推动区域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

    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行业的发展特征分析

    1.地域性

    作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在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顺应网络时代公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很多图书馆相继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寻求对外协同发展的路径,依托整个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实现区域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借助同一区域内的地缘优势,同一服务联盟内部的成员馆能够迅速调动信息资源,加快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进程,降低馆藏资源配置成本,促进资源高效流通,提高区域图书馆的整体竞争力。

    2.分散性

    图书馆的类型与功能多样。从收藏的文献类目看,包括专业性图书馆、综合性图书馆等;从服务对象看,包括儿童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工会图书馆等。区域内多样化的图书馆,体现了各自的独立性和建设特色,也让服务联盟的建设更加具有包容性[1]。由于区域图书馆的分布松散,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差异较大,在建设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克服图书馆分布的松散性导致的管理难度增大问题。

    3.协同性

    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融合,也为区域图书馆的协同创新提供了机遇。互信、合作和共赢,是建设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宗旨;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提高整体服务效益的必要途径。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形成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图书馆协作不仅体现在文献资源共享方面,还体现在经验、技术交流方面,联盟成员馆之间密切接触,为中小型图书馆提供支持,将优势资源向贫困、偏远地区倾斜,这些都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更好地彰显公平、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

    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作用

    图书馆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寻求对外合作,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联合体,是提高区域文化资源整合效率,提高区域文化服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降低信息资源建设成本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合作进一步深化,跨系统、跨学科、跨部门合作成为常态,给图书馆实现服务创新提供了契机[2]。图书馆与出版社、博物馆、科研院所等机构深入交流,探索更多信息共建共享的方式,将更好地促进不同机构之间的交互,实现优势互补。区域图书馆打造信息服务联盟,将极大降低单个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的投入,减少在数据采访、人才建设方面的精力,便于以联合体的方式整合区域公共文化资源,寻求更多技术型企业的支持。服务联盟的成立有助于消除不同机构之间的差异,形成统一的信息调配模式,全面降低公共文化服务运维成本。

    2.实现需求与服务对接

    在对外合作过程中,由于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在服务方式、隶属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各有侧重,很难依托政府职能很好地將这些机构联系在一起。而打造区域信息服务联盟,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资源互补,还可以发挥不同机构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方式。同时,服务联盟的确立有助于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学习优秀图书馆的管理经验,确保用户需求与服务内容的无缝对接[3]。

    3.促进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建立,打破不同文化服务机构之间的系统界限,各机构基于共同认可的合作协议,在统一服务标准和运营程序下形成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种共建共享、职责清晰、互利共赢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信息资源流通效率,实现了技术、人才共享,有利于建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开放”格局[4]。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联盟成员能够集中精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借力其他机构的经验与技术,扩大信息服务范围,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进而促进信息服务内容和模式创新。例如,中山市图书馆联合广东省多家公共图书馆,建立“联合参考咨询网”,发挥各自优势在线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不仅体现了自身服务优势,还打造了个性化定制、课题跟踪指导等全新的服务模式。

    三、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的构建流程

    区域图书馆在协同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协调多方利益关系,有必要确立联盟建设标准,形成多方协作的网络框架,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系统,进而保障区域服务联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1.确立服务联盟建设标准

    区域图书馆基于共同的发展愿景成立服务联盟,让类型多样的图书馆能够步调一致,让出版社、企业、科研机构等成为协作者,是推动区域公共文化事业一体化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联盟参与者需要共同协商,确立科学的建设目标和服务标准,让联盟建设的每一步都有据可依。省级或市级公共图书馆可以作为主导者,对联盟内各成员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各参与者的实际情况,做到细化任务、明确权责。主导机构可从技术、资源、资金等角度,建立相对应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文化服务机构参与进来。

    2.搭建多方协作的网络框架

    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实现,需要搭建多方协作的网络框架,保障各方参与者的有效协作,做好资源合理分配工作,协调多方利益關系,保障联盟内各项业务的有序开展。各参与主体可以签署合作协议,秉承“合作、共享、共赢”的合作目标,强化不同主体、不同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打破体制、系统、行业的桎梏,建立“百花齐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网络框架建设和联盟发展全过程中,区域大型公共图书馆要发挥组织、引领、指导作用,规避传统隶属关系对联盟的影响,将辖区内的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等纳入其中,保障整个协作体系的多元化[5]。小型图书馆或贫困偏远地区的图书馆要强化资金、技术与资源帮扶,注重资源的科学分配,进而提高对联盟参与者的凝聚力。

    3.设计共建共享服务系统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降低了图书馆的技术应用门槛。目前,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对外协作过程中发挥的纽带作用日益显著,无论是数字文献资源整合,还是服务联盟办公一体化,都需要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作为支撑。图书馆联盟可寻求互联网企业的支持,搭建馆藏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系统,打通不同成员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数据资源的多向流通,解决图书馆异构系统的资源整合难题,为用户提供集成式信息服务界面(见图1)。在这个过程中,区域图书馆可引入Mashup、大数据、云存储等技术,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整合重组,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传输至共建共享服务系统,保障信息流通的安全性,为辖区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四、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与服务联盟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和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是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然选择。

    1.拓展区域联盟服务范围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在基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的职责和使命[6]。降低区域联盟的加入门槛,将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不仅强化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之间的合作,还允许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机关图书室等纳入其中,形成更加广泛的协作网络,更好地规范图书馆联盟的运作模式,提振其在服务群众、传播文化、促进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例如,郑州地区各级图书馆积极打造区域服务联盟,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吸引高校图书馆、机关图书室、街道图书室等多主体参与其中。通过建立联盟图书管理系统的方式,服务联盟将各级各类图书馆的业务联系起来,并成立由各馆负责人组成的理事会,让其负责组织协调联盟内部重要事务,旨在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见图2)。

    2.建立城市自助图书馆

    当下,公众的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在城市主要街道和社区等人流密集场所,搭建便于公众随时检索、借阅文献资料的自助图书馆,是区域图书馆联盟拓展服务范围的新方式。目前,国内很多城市正在尝试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解决公共图书馆数量少的问题。这些城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合理选址,通过政府统一规划和专项拨款,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文化盛宴。区域图书馆联盟也要将自助图书馆纳入其中,根据区域内不同主体的服务需求,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均衡化配置。

    3.建设特色文献数据库

    在数字化阅读成为主流的互联网时代,提高数字化资源整合效率,为公众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服务,成为现代图书馆转型的重要趋势。区域图书馆结合自身优势,在依托信息共建共享平台促进馆藏资源多向流通基础上,借助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从中筛选有价值的内容,并将其存储于特色文献数据库中,这是提高区域图书馆整体竞争力、体现区域文化服务软实力的有效手段。例如,郑州市图书馆、郑州中原区图书馆等组成区域服务联盟,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黄帝文化数据库”,借助VPN技术解决数据库的归属问题,极大发挥了传播地域文化的作用。

    五、结语

    图书馆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拓展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让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价值。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通力合作,弥补了单个机构存在的技术、资金等瓶颈,在推动区域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各级图书馆要以开放、合作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中,共同协商确立科学的服务联盟建设方案,真正体现协同合作的效益倍增优势。

    |参考文献|

    [1]富琳,钟永文. 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述评[J]. 图书馆学研究,2016(22):32-35.

    [2]方芳,应峻,陈怡,等. 复旦大学医学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实践探索[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6):30-32.

    [3]朱伟珠,李春发. 服务于协同创新的京津冀跨区域公共图书馆联盟平台构建分析[J]. 现代情报,2017(10):78-83.

    [4]戴建陆,张岚,高祥永.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17(1):103-107.

    [5]朱艳春. 基于Mashup技术的图书馆开放式跨界融合服务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17(2):98-102.

    [6]王美琴,周建屏. 新时期图书馆联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转型思考——以苏州高校图书馆联盟为例[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 (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