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分析

郑丽
摘要:湖北省丹江口市地处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上游,自然资源丰富,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珍稀濒危国家保护植物14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7种、Ⅱ级保护动物53种。为了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丹江口市持续加大管理力度,从加强宣传、保护名木古树、保护湿地资源及水禽资源入手,营造出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氛围。但由于湿地资源受损、保护区力量不足、科技水平不够等原因, 丹江口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从丹江口市资源状况入手,分析了丹江口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依法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投入、提升科技水平等对策。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丹江口
中图分类号:S71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4-0051-03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1]。湖北省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2005年经十堰市政府批准成为市级保护区。现有五朵峰、龙口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 4 128 hm2;牛河、龙口2处省级公园,面积13 214 hm2。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库区资源丰富,特别是动植物资源呈现多样化态势,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意义。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形成了现在的生态类型独特、野生动植物物种比较丰富的汉江地区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
1丹江口市自然资源概况
1.1气候条件
丹江口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侯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气侯特点。年平均气温159 ℃,八月最热,平均气温319 ℃,极端最高气温415 ℃(1966年7月);1月最冷,平均气温31 ℃,极端最低气温124 ℃(1977年1月)。年平均降水量8336 mm,平均降雨日数114 d。年平均相对湿度71%。年平均无霜期为255 d,平均降雪14 d[2]。
1.2土壤条件
全市土壤共分潮土、黄棕壤等6个土类,12个亚类,39个土属、106个土种、194个变种。分布由低到高,沿河谷沟坝、丘陵低山区为潮土类和黄棕壤土类的黄褐土亚类及黄棕壤亚类,海拔800 m 以上的山地主要为黄棕土壤类。与林业有关的土类有4个,7个亚类,41个土种。其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有黄棕壤土类、石灰岩土类和紫色土类。据调查,全市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120%~816%,全氮006%~051%,碱解氮2246~3640 mg/kg,速效磷60~180 mg/kg,速效钾546~4398 mg/kg[2]。因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全市森林土壤随着海拔的上升,土层逐渐加厚,pH值逐渐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变缓,土壤的潜在养分含量不断增加,速效养分含量逐渐降低。
1.3水系及河流分布
丹江口市境内5 km以上河流有7条,河流总长1 005 km。地下水少,水来源主要靠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全年平均降水总量为2604亿m3。丹江口市水资源的特点是径流分布不平衡,多雨区的耕地少,少雨区的耕地多。为解决这一矛盾,建国以来修建了一批水利设施。现有水利设施蓄、引、提水总量为1469亿m3,占径流总量的133%。
1.4林业资源状况
丹江口市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相混杂的植被分布区域,由于“两山夹一江”,树种资源丰富,既含有热带、亚热带的成分,又含有暖温带的植物成分,武当山是全国有名的天然植物园 。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栎类、杉木、柏木、刺槐、茶树、杨树、柑桔等。近年来,该市相继启动了长防林、国家重点公益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项目,森林面积达到114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5266%,全市活立木总蓄积756万m3。
1.5生物物种普查情况
(1)植物资源。全市共有维管植物177科665属1 262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科35属58种,种子植物156科630属1 204种(裸子植物7科16属22种,被子植物149科614属1 182种)。珍稀濒危国家保护植物14种,其中保护区内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即银杏、水杉;Ⅱ级保护植物1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有巴山榧树、鹅掌楸、厚朴、樟树、香果树、连香树、金荞麦、野大豆、红豆树、喜树、闽楠、榉树、秃叶黄檗(黄皮树)13种。
(2)动物资源。全市共有脊椎动物363种。其中兽类57种,占湖北兽类总数的47.1%;鸟类191种,占湖北鸟类总数的421%;两栖类21种,占湖北两栖类总数的456%;爬行类26种,占湖北爬行类总数448%。境内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豹、东方白鹳、金雕、白肩雕、胡兀鹫、白尾海雕、白鹤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3种,其中兽类10种,鸟类41种,两栖类2种;动物295种。国家1级保护动物7种,豹、东方白鹤,金雕、白肩雕、胡元鹫、白尾海雕、白鹤,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3種。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有195种,其中兽类26种、鸟类126种,爬行类25种,两栖类18种。
2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2.1具有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好氛围
为了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丹江口市每年结合“野生动物宣传月”、“爱鸟周”等活动,采取贴宣传标语、发宣传单等方式在全市进行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定为禁猎期,5年内在全市禁止猎捕所有野生鸟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全市人民充分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营造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好氛围。
2.2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管理力度持续加强
一是加大五朵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办公条件;二是进一步加强护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三是在缓冲区、实验区边界钉桩界定,划定自然保护区界线范围。
2.3古树名木得到进一步保护
为加强全市境内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每年安排专人对全市辖区内已登记的675棵古树名木定期进行巡查,落实管护责任。同时,针对古树名木遭受病虫害及其它危害情况,安排野保、森防专业技术人员无偿提供技术支持,有效的保护好古树名木这一宝贵资源。
2.4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项目有序开展
为加强丹江口市库区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项目工作,从2010年以来,先后完成湿地管护站、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和白鹭保护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完成了人工恢复湿地植物工作。一是对龙口封滩育草32 hm2,撒播高羊茅草种50 kg;二是对均县镇铺咀封山育林100 hm2,并实行全封措施;三是调运竹柳400株,水杉1 600株栽植于均縣镇洪家沟村。
3存在的问题
3.1湿地资源功能受到限制
丹江口市湿地资源丰富,成为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功能是南水北调、净化水体、调节气候、生态旅游、蓄洪防旱、人工养殖、航运以及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近年来,由于移民搬迁、过度基建开发、泥沙淤积、污染严重、过度养殖捕捞和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湿地面积缩小、功能衰退,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重后果。
3.2管理力量有限
丹江口市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均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但部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保护管理工作仍处在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之中,各个行政主管部门从各自职责和利益出发,难以形成管理合力。而由于大多数森林公园、保护区位置偏远,工作、生活条件艰苦,难以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到自然保护区工作,导致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此外,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难有大量资金投入,致使缺乏必要的办公、野生动物救护、监测、科研、交通等基础设施。
3.3科技水平不足
目前,主要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和保护,缺乏先进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此外,与相关科研机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力量。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4.1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依法管理
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同时,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湖北丹江口库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根据该保护区的特点,以地方法规的形式确定保护区的范围、重点保护对象、保护管理机制、管理办法等,做到“一区一法” [4],使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法制化。
4.2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多形式、多渠道、经常性地对周边群众进行国家和地方有关保护区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使生态保护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4.3加大投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效保障
通过制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财政转移支付和扶贫开发等具体的规章、规定,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推动保护区的全方位发展,从而为丹江口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
4.4开展科技合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积极探索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利用其在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丹江口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以实现科学管护的目的。此外,要在湿地与气候变化、水资源安全、生物安全等方面开展重点科学研究,切实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克平,钱迎倩.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8(4):9599.
[2]丹江口市林业局.丹江口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R].2016.
[3]崔鹏,雍凡,徐海根.我国滨海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世界环境,2016(S1):2628.
[4]丹江口市林业局.丹江口市库区湿地保护区发展规划(2005-2015)[R].2005.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