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诗意绵绵

    徐丽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作为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够涵养学生的心灵。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诗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诗? 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儿童诗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由此可见其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诗属于一种特殊的文体,其语言简短明快、意境优美有趣,是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观的重要载体。

    一、儿童诗的内涵和特征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适合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既包括成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的特征有如下几点。第一,情感饱满。儿童诗由于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其必须要情感饱满,并立足儿童的角度,生动逼真地传达出儿童美好的情感,才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第二,想象丰富。儿童诗必须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抒发童真童趣,才能够激发儿童,展开其想象的翅膀,进一步感悟诗歌的寓意,获得美的享受。第三,构思新巧。儿童诗只有构思新巧,才能够在情感层面上表达出儿童的情趣,体现独特的效果。第四,语言充满童趣。儿童诗必须运用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节奏感,陶冶儿童的情操。第五,意境优美。儿童诗不仅要创造形象,体现感情,还需要营造优美的意境,为儿童营造一个童话般的境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的原则

    (一)情感性原则

    儿童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语言比较简单,也容易被儿童理解。儿童在诗歌的学习中,能够丰富自身文化底蕴,获得美的体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握情感性原则,引导学生从文字表面走进诗歌深处所表达的情感中,通过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进而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理解儿童诗的内容。

    (二)模糊性原则

    由于儿童诗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象征性,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儿童诗,就会发现不同的美。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还需要针对关键字词进行分析,但是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悟。

    (三)阶段性原则

    教师在讲授儿童诗时,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不能急于求成,慢慢地,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逐步走向更深層次的学习。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诗的教学如果单纯凭借教师的讲述和学生朗读,那么很多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只会停留在文字层面上。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为了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当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视频和图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使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获得相应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青蛙》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青蛙的图片,请学生观察青蛙的外形,并得出“小小青蛙大眼睛”的结论。然后还可以播放青蛙吃害虫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蛙“保护禾苗吃害虫”。由此自然地将“请你爱护小青蛙”,这一诗句呈现出来,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含义。

    (二)整合教学资源,扩展诗歌内容

    教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而要运用互联网积极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扩展诗歌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同时,教师应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诗歌,体会不同心境带来的不同感受,这样才能够提升课堂质量。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该儿童诗的内容实际上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对儿童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只是依托于教材中的内容展开教学,那么就会使得趣味性较差,学生在学习时也会受到很多限制。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当整合教学资源,从课外读物或网络中寻找趣味性较强的儿童诗对该文进行补充,还可以为学生介绍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持续提升其审美情趣。

    (三)注重情感朗读,加深理解程度

    儿童诗语言简洁、富有童趣,节奏轻快、朗朗上口,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教学儿童诗的过程中,朗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朗读不仅能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还能够进一步发散思维,获得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朗读形式,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男女分组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时,诗中有很多的拟声词,如“唰唰”。教师首先为学生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大意,然后让学生进行朗读,在脑海中建立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方法,注意正确的字词读音,注意朗读的速度和音调,哪些地方需要停顿,哪些地方需要有情感的变化等。如此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的意图。

    (四)实施仿写,升华诗歌感悟

    对小学生来说,儿童诗的学习不仅仅需要听、读、理解,还需要对其进行模仿和创造。学生通过模仿儿童诗中的写作手法和结构形式,能够不断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个别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的时候,常常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对于自己的仿写成果也缺少客观的判断,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儿童诗仿写就会感到畏惧。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多样性的教学策略,从多个角度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丰富其文化知识,从而将自己的想象渗透其中。

    例如,在学习了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其格式和内容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如月亮、树木等,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此一来,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获得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而且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达到了多方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大平. 新课改下的小学儿童诗教学[J]. 教育(周刊), 2019(23).

    [2]王秋燕. 小学语文儿童诗生成性教学研究[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 2019(2).

    [3]王明明. 小学语文中段儿童诗教学策略研究[J]. 好家长, 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