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校园欺凌说“不”

    【关键词】校园欺凌;旁观者;积极介入;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064-03

    【作者简介】廖夏俊,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浙江宁波,315400)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研究表明,大部分校园欺凌事件都有旁观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取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欺凌和受欺凌事件的发生。社会心理学认为,旁观者因“从众心理”和“责任扩散”等效应导致了消极旁观的行为,无形中助长了校园欺凌的不良风气。如果从促进旁观者积极行为的角度出发,发挥旁观者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提倡“阻止欺凌这一恶行”的亲社会行为,可以形成反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良好风尚。

    本课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欺凌行为的特点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受害者的同情。另外,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欺凌行为,鼓励旁观者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积极、有效地参与阻止欺凌事件的发生。

    一、视频导入:直面校园欺凌的危害

    播放视频,视频内容由来自不同影片中的校园欺凌片段组合而成,主要内容为校园欺凌中常见的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等。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通过视频,你听到、看到和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我看到了校园暴力;我听到了受欺负同学的哭泣;我看到有同学泼墨水到一个女生的校服上;我感到很愤怒,这些人怎么能这样做;我很难过,觉得里面被欺负的女生很可怜。

    教师: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校园欺凌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能感受到每个人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首先我们就要了解哪些行为是校园欺凌。

    设计意图:用视频引入欺凌的话题,通过学生分享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内容,唤起学生对欺凌恶行的反感,营造情绪氛围。

    教师:平时,你注意到哪些校园欺凌的行为?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可能的回答会有:给别人起难听的外号;故意让同学一起孤立班级里面的一个人;在网络上传播谣言;放学路上拦住某个同学敲诈他。

    教师:我来做一个小结。欺凌,可以分为言语欺凌,如嘲笑辱骂、威胁恐吓;关系欺凌,如孤立同学、传播谣言;肢体欺凌,如推搡踢打、敲诈勒索;网络欺凌,如网上辱骂、发布隐私。如果下次遇到这些行为,我们可以直接地指出这就是欺凌。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常见类型———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肢体欺凌和网络欺凌,并学会区分不同形式欺凌的特点。

    二、情境评析:设身处地理解受欺凌者的痛苦

    播放视频:视频截取自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的结尾部分,内容为女主人公易遥跳海前的一段场景。面对站在堤坝上的同学,易遥泪流满面地说出了一段话,主要内容为:如果我永远忘不掉,你们也别想忘掉,你们骂过我最难听的词,编过最下流的绰号。你们动手的和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们就跟着做什么。你们巴不得世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杀死顾森湘(注:影片中另一个主人公)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谁,但杀死我的凶手,你们知道是谁!

    教师:是什么让女主人易遥如此悲伤?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因为易遥一直被班级里的同学欺负;因为班级里的同学在易遥被欺负的时候袖手旁观;在易遥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人站出来帮助她,没有人替她辩解;班级同学都很冷漠;没有人觉得易遥是无辜的,而且还起哄造谣。

    教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发现,让易遥悲伤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她长期被班级的一些同学欺凌,更是因为班级大多数同学在她受欺凌时的冷漠旁观,这种冷漠的氛围让她感到无助和绝望。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和视频分析,增强学生对受欺凌者所受身心伤害的理解与共情,唤起学生作为旁观者的责任。

    教师:你认为在校园欺凌中,旁观者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如果旁观的话,会让那些欺凌易遥的同学更加嚣张;可能会让欺凌者觉得自己做得对;还可能会让有些人趁机参与欺凌易遥;自己也有可能被他们欺凌;整个班级会很让人觉得不安全,大家都很冷漠。

    教师:当校园欺凌发生时,如果我们选择冷漠旁观、围观起哄或者趁机参与欺凌,不仅会鼓励欺凌行为的继续发生,而且会让受欺凌的同学感到无助,最终还会形成一种冷漠的班级氛围,潜在地伤害到班级的每一个人。

    PPT出示二战后一位德国牧师墓碑上的一段铭文: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马丁·尼莫拉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消极旁观的负面影响和后果,从认知上明确积极介入不旁观对于预防和化解欺凌事件的重要性。

    三、角色扮演:面对校园欺凌,积极介入不旁观

    PPT出示:小明上学期才转到现在这个班级,一开始小明和同学们相处不错。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有的同学因为他的体型,嘲笑他為“矮冬瓜”。慢慢地,嘲笑他的同学越来越多,小明变得沉默寡言。有时候,班级里几个块头大的同学还会故意去推他、撞他,要是小明表示不满,他们还会打他……

    教师:请小组讨论,当发生校园欺凌时,作为旁观者,我们怎么做才能帮助受欺凌的同学?请用情景表演来说明你们的态度和方法。

    各组通过角色扮演向全班进行汇报。

    学生表演中提出的方法可能有:及时地大声制止:发现苗头赶紧报告老师;多找几个同学帮他们拉开并隔离;对欺凌小明的同学进行劝说;安慰受欺凌的小明,陪他去找心理老师。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演一演、说一说与帮一帮,我们明白了作为旁观者,可通过事前劝阻,事中不围观起哄、隔离欺凌者和保护受欺凌者,事后对同学进行安慰与帮助等方法,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积极的介入和干预。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分组头脑风暴,进行角色扮演,步步推进,引导学生习得反欺凌行为的方法,增强对受欺凌同学的援助和支持,做到积极干预要果断。

    四、心形卡片分享:拒绝校园欺凌,积极预防树正气

    教师:在一开始播放的视频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旁观者?

    学生可能分享的观点有:别人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怕自己也被欺负;从众心理,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觉得很有趣;觉得生活太无聊。

    教师:从同学们的分享中可以看出,有些同学之所以成为旁观者,其实背后有自己的担心,更有班级氛围的影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种积极温暖的氛围中,可能就不需要去欺凌别人,也不用担心被欺凌。

    PPT出示:师父问弟子,怎样才能让地里面不长草?弟子们想尽办法,用手拔,用锄头挖,用火烧,第二年,土地依然长出大量的草。徒弟们很迷惑,问师傅怎样才能够做到不长杂草,师傅说只有种上庄稼,地里才能不长杂草。

    教师:你觉得构建怎样的班级人际关系会让人感到安全与温暖?在心形卡片上写下你的建议。

    学生上台张贴展示自己的心形卡片,其中可能出现的观点有:互帮互助;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爱护和关心同学;及时阻止不良行为;传播正能量,关爱他人。

    教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积极关系的建设者,让我们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设计意图: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防范校园欺凌行为,引导学生从正向角度思考如何创造一个温暖积极的同伴关系。通过书写心形卡片,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将采取的行动,强化学生创造积极温暖人际关系的责任意识。

【教学反思】

    在校园欺凌中,大多數学生是旁观者,他们往往会因为从众心理而保持沉默。如何激发他们对校园欺凌的愤慨以及勇敢地说“不”的责任感,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教师通过相关视频材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同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融入自己的情感也是突破本课难点的关键。

    本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向欺凌说“不”的行动技巧。根据课前的调查,很多学生往往在认知上知道要阻止欺凌的发生,但又缺乏实际有效的方法。因此,本课通过讨论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干预技巧。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设计内容较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不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思考。另外,如果能够在教会学生干预欺凌的环节中,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效果会更好。真正让学生积极有效地阻止欺凌,一节课的力量显然不够,仍然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