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学园里的幸福游戏

    黄洁

    

    1996年至2011年底,我园一直以儿童情感教育为研究主题,经历了4轮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园本课程。这套课程不是特色课程,而是涵盖儿童一日生活的基础性课程。2011年底至今,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幼儿园游戏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提升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在游戏中形成完整、丰盈的生命情感体验,享受快乐、幸福的童年时光。

    通过大量的观察、反思和教研,我们发现,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是促进幼儿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等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发生与体验丰富的情绪情感,发展同情心与移情等能力,游戏还可以帮助幼儿缓解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为幼儿体验及表现各种情绪提供适宜的途径。因此,近年来,我们越发关注游戏对幼儿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不断转变游戏理念。

    我们一边探索一边追问:如何才能使幼儿园游戏更大限度地发挥其情感教育价值?从幼儿的情感体验出发,幼儿园游戏的样态和内涵应该是怎样的?我们不断将问题置于教育现场,去实践、反思和改进。

    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

    回顾过去,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游戏,但更多关注的是游戏對幼儿认知、技能发展的促进作用,忽视了游戏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价值。每到新学期,教师便开始构思游戏主题和内容,规划并布置游戏区角,精心设计游戏的规则,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许多成品或半成品的游戏材料。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游戏,教师关注的是,孩子们会玩这些游戏吗?还需要丰富哪些经验、提供哪些材料促进游戏深入开展?教师更多的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游戏如何实现教育目标,较少从儿童情感体验的视角去思考游戏的乐趣。

    例如,我们在改造幼儿园硬件环境时,为拓展游戏空间,将园内的通道、平台改造为模拟城市实景的宽巷子游戏区、小戏台。老师们制作了大量与成都的宽窄巷子相关的仿真游戏材料,一开始孩子们很感兴趣,可是热闹并没有持续多久。和孩子们对话后发现,原因是“除了演戏和看戏,什么也不能做,不好玩儿”“宽巷子没有客人”……我们可以看到,从教师角度出发的游戏,不属于儿童,即使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也难以让他们沉浸其中,更容易给幼儿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

    这些情况促使我们不断思考:什么样的游戏能让幼儿自由玩耍,享受快乐的情绪体验?既然是从幼儿的情绪体验出发,我们自然应该向最有发言权的幼儿寻求答案:“在小戏台还可以做什么?”“宽巷子的客人从哪里来?”孩子们提出:真正的宽窄巷子每天都有很多游客,那里有很多美食,还可以送外卖;要给小戏台和宽巷子安装一部真正的电话,方便“点餐”。还有孩子提议:可以骑自行车送外卖,还要成立“旅游公司”……就这样,点餐服务让宽巷子的美食摊忙碌起来,“外卖小哥”成了男孩子热衷扮演的角色,各地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到宽巷子玩耍,到小戏台看川剧“变脸”。

    如果说“宽巷子”“小戏台”的游戏是教师发起的,那么让游戏真正得以发展的是儿童。我们创设情景激发儿童游戏的愿望,但要懂得止步,接下来该如何玩、还需要什么材料,应该由儿童说了算。

    于是,除了在班级每日的作息安排中保障上、下午都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游戏活动之外,我们还在每周四开展中、大班孩子的“游戏畅玩日”活动;在天台空地开辟了一片完全属于孩子们的地方,这里没有教师设置的游戏情景,没有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没有教师制定的游戏规则,被戏称为“三无游戏区”;每到新年,园所为幼儿提供“游戏愿望清单”,让孩子们写下自己想玩的游戏,老师们会在新的一年里为大家实现。

    把自由还给儿童时,属于儿童的游戏一定会发生。在天台“三无游戏区”,孩子们享受着晒太阳、发呆的放松时光,随即开始生发出“钓鱼”“烧烤”“露营”等游戏,他们把蓝色的地垫当成“河”,找来卷纸筒、酸奶盒当作“鱼”,用白色塑料杆和透明塑料布搭账蓬……孩子们从幼儿园中找来各种材料,开展他们的游戏,这里逐渐变成孩子们超级喜爱的“露营区”。

    将游戏的权利真正还给幼儿,他们才能在游戏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满足释放情感的需要,我们才能最大限度接近儿童、理解儿童。

    突破游戏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尽管我们强调游戏应该是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但在过去的幼儿园中,孩子在什么时间玩、什么地方玩、和哪些人一起玩,基本上是成人计划和决定的,不同的材料存放在不同的游戏区,使用时有一定的规则,游戏中的孩子们产生的争执和冲突多数时候也是由成人来干预和解决,游戏只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个“环节”。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突破游戏的种种限制。我们让班级游戏环境的布置更具开放性,不设定游戏材料的固定玩法,不规定游戏的固定地点,不限定游戏区的人数,让儿童自由选择材料、地点、伙伴玩耍。我们让游戏走出教室,延伸到走廊、露台、花架下......幼儿园里可以活动的地方都能成为游戏的场地,让游戏在幼儿园里的一切地方生长。

    我们还打破游戏只能在一日作息中固定时间段开展的限制,让各班儿童自定时间每周开展一次“情感体验日”,玩什么、在哪里玩都由各班幼儿讨论决定。孩子们创意无限,有的班级到后院空地上开展“玩具分享”活动,孩子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来和朋友们分享;有的班级开展“生日会”活动;有的班级开展“纸飞机”飞行比赛.....我们在每周五上午开展“无玩具游戏日”,幼儿园提供的所有玩具在这时候都“休息”了,孩子们可以玩什么呢?他们到幼儿园散步,给小兔子喂草,找保安叔叔要几张旧报纸,玩起“踩报纸”游戏,用粉笔在操场上画上小方格,大家一起“跳方格”......

    我们看到游戏中的幼儿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和同伴有了许多主动的交流,期待每天、每周游戏活动的开展,快乐变得真实起来。在自由、自主的游戏中,孩子们充满能量,沉浸在积极、主动、乐观的情绪中。

    丰富游戏中的情感体验

    在这所情感学园里,我们高度重视儿童“伙伴关系”的建立,通过建立大、中、小友谊班,创造机会让不同班级、不同年龄儿童“混”在一起,以实现在交往中发生、发展更丰富的情绪情感。

    然而,几个班看似“混”了起来,仔细观察每一个群体,在一起游戏的依然还是那几个熟悉的伙伴。研究表明,儿童要进入其他伙伴已经开始的游戏,有75%的可能性是遭到拒绝,只有少数受欢迎程度高的孩子能成功加入他人的游戏。由此看来,游戏中的情绪情感体验不仅包含了幸福与快乐,紧张、退缩、忧虑以及克服困难后成功的喜悦等等也是情感体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为了让孩子们能通过游戏获得大胆、自主与人交往的能力,体验克服挑战等多样化的情感,我们设计了中、大班孩子的“游戏畅玩日”活动,让孩子们每周四一进入园区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在畅玩时间段自由玩耍。作为园级活动,我们设计的7个主题游戏区分布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不限制幼儿班级、性别,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与不认识的伙伴一起游戏。丰富多变的同伴关系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游戏中的情绪情感体验更加复杂和丰富了。孩子们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游戏活动中接触更多伙伴,与不同个性的同伴发生情感的联结,从而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习得交往技能。

    我们关注新入园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通过游戏让他们发现幼儿园与家里不一样的快乐,初步建立起与幼儿园的情感联结。例如,在户外玩水区“玩具清洗预约”游戏中,新生宝宝们一边玩水,一边帮助其他班清洗玩具,然后和老师一起把这些玩具送回班级。在收到哥哥姐姐的感谢后,他们产生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了幼儿园里的一份子。玩水游戏变得不一样了,宝宝们开始和幼儿园里其他孩子产生情感联结,和幼儿园产生情感联结。这样的联结让他们快乐、自信,有效缓解了初入园的陌生、害怕和焦虑情绪。

    提升教师的游戏支持能力

    过去,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们是否遵守游戏规则,是否会操作游戏材料,如何保证游戏顺利开展。对游戏的情感教育功能关注不多,难以发现游戏中情感教育的契机。现在,我们重视引导教师发现游戏中的情绪时刻,透过事件中儿童的情绪变化、矛盾冲突的化解,去进一步认识、理解儿童。

    在一次关于“有意思与有意义”的游戏教研中,教研人员请教师选出幼儿园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大家纷纷用语言、照片、视频等方式描述自己看到的“有意思与有意义”的游戏,最终一致认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是“三无游戏区”中的“露营”,分析其原因为“自由的游戏儿童最喜欢”。在这段自由的时间里,不认识的孩子也可以在一起分工、合作、交流,他们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在游戏中经历真实的喜怒哀乐。看来,自由是游戏对儿童最大的情感关照。我们在游戏中能给儿童多大的自由?老师们从时间、空间、游戏主题、角色分配、游戏规则、材料使用等多方面进行了反思和假设,分析在游戏中的“可为”与“不为”。

    游戏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场景中发生,另一个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个体的情感经验能够转化为集体的共同经验。这需要教师能够捕捉到有价值的关键事件,通过引导儿童体验、分享情绪情感的变化,主动改进自己的行为,获得游戏的快乐。我们定期组织游戏案例分享会,讨论游戏中的情感时刻,发现有意义的关键事件。

    一次,大三班的姗姗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在“公园一日游”游戏区里,一贯喜欢当顾客的西西和好朋友二娃一起选择了当糖饼店的老板。很快,糖饼店就排起了长队。西西平时不爱说话,做事比较慢,第一次当老板,有些手忙脚乱。一旁的二娃熟练地收钱、给客人递糖饼,客人们都排到了二娃这一边,西西有些失落。

    老师给西西支招,让她观察二娃是怎么当老板的:二娃不仅大声地叫卖,还主动为客人介绍糖饼。西西走出糖饼店绕了一圈,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排着长队的顾客,对二娃说:“女孩子排在我这边,男孩子排在你那边吧?”二娃听后欣然应允,主动去帮客人们按男、女重新排队。由于喜欢糖饼的女孩子更多,西西的顾客多了起来。境况的转变让西西开心不已,动作加快了,声音也比先前大了。老师问西西下次还想当糖饼店的老板吗?西西开心地点头。

    游戏结束后,老师把发生在西西身上的情绪时刻与孩子们一起分享,不仅强化了西西和二娃在这次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还将西西是如何当糖饼店老板、遇到类似问题该如何解决等等经验分享给了全班幼儿。

    在对案例的集体分析中,老师们指出西西在游戏中的前后情绪变化非常明显,她用自己的方法改善了客人少的状况,有了当老板的信心。“发现西西在游戏中低落的情绪状态”正是教师本次游戏支持的关键点。教师支持游戏的发展,需发现儿童在游戏中情绪情感的变化,引导儿童觉察自己的情绪走向,用积极的情绪引导积极的行为。

    情感学园里的幸福游戏是满足的、是快乐的、是投入的、是有意义的,教师需用一颗敏锐的心捕捉情绪时刻,与儿童共情,智慧地让幸福游戏引领师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