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桑晓燕

    语言文字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也是文化及信息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语言艺术,运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一、关注语言艺术,以情感改变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文本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强化主题思想,降低教学难度。

    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利用生动的语言对青蛙狭隘的目光进行描绘,小鸟的存在则是对青蛙的狭隘进行烘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生动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刻领会坐井观天的内容,在解答课后习题的过程中能及时找到问题的中心点,凸显文章的主旨,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也可通过优美的语言展开古诗词教学,古诗词具有押韵的特点,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方法。比如,在学习《绝句》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随后,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该诗,让学生感受特定的语境,加深对古诗的印象。二、注重提问艺术,抓重点展开趣味教学

    语言作为教学的根本,利用语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要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速,时代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工具,教师还需积极利用科技力量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在其中融入趣味化的内容,有利于简化知识及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语文知识。

    比如,在讲解“司马光”的故事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司马光的动画,展示司马光是一个具有智慧的少年。在教学前观看动画,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学生观看动画后,教师趁学生精神集中时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司马光吗?你们觉得他的聪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生活中,你们遇到困难会怎么做?”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回答教师的问题:“我很喜欢司马光,他很聪明,临危不乱,他的聪明主要表现在同伴掉进水缸后,他及时将水缸砸破,没有让同伴受伤害……”教师抓住文本的重点展开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三、调整语言技巧,以语言表达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与教学方法息息相关,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语言艺术的推动力。导入性语言是提升学生课堂关注度的关键,教师在导入环节运用语言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学习《揠苗助长》的过程中,一位教师设置的导入语是:“有人将稻苗拔出来一截,你们猜结果怎么样?”学生在没有预习这篇课文的情况下对拔苗助长的害处理解不深刻,也许会这样回答:“苗长得更高了,长得更快了,成熟得也更快。”听了学生回答后,教师笑着说:“如果让你们现在就进入高中学习,这样可以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我们还没学会基础知识,初中的知识都没有掌握,怎么能学习高中的知识呢?”听了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表示肯定,趁机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揠苗助长》。在学习课文后,学生体会到拔苗助长对苗木成长的坏处,对这个寓言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四、注重评价艺术,以反思引领教学实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及领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与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受到教师评价性语言的影响,对语文学习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过程中,教师在预热环节与学生探究各自喜爱的风景,有的学生喜爱动物园的风景,有的學生喜欢公园的风景,还有的学生喜欢茂密树林的风景。每个人喜欢的风景不同,性格也不同。比如,喜欢动物园风景的同学较为活跃,喜欢公园的同学较为安静,喜欢茂密树林的同学较为深沉及喜欢冒险。因此,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能掌握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

    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过程中,学生还需关注作者对四季的描绘,比如,春季生机盎然,万物复苏;夏季生机勃勃,树木长青;秋天秋风萧瑟,一片金黄;冬天白雪皑皑,身心冰凉。这些描绘让学生认识到一年四季中的不同景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更容易找到文章叙述的关键点。在仔细阅读课文后,教师让学生口头描绘小兴安岭的风景,并对学生准确的表达表示肯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语言表达有技巧,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语言,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