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

    朱冬梅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频繁,多元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常态和主旋律。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入侵、大众文化的盛行及宗教文化的传播等给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严重削弱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挑战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9-0059-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频繁,多元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常态和主旋律。当前,我国正处于多元文化和多种意识形态相互交融、碰撞、冲突的格局中,出现了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主流与非主流文化、大众与精英文化等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相互交融的局面。多元文化的聚集和交融,推动了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对大学生开阔眼界、汲取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营养及增强对世界文明的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所以文化的多元化又必然导致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多元化由此带来的各种价值冲突,这对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尚浅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习惯、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也给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一、多元文化使当代学生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增加了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复杂性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价值多元、思想激越的社会转型期。急剧的社会转型造成了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传统价值观念不断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中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和灵魂塑造的关键期,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思维结构以及价值观念发生裂变,强烈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在信仰选择上的迷茫、困惑和价值取向上的扭曲。这具体表现为:有的大学生在强烈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迷失了方向,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在价值选择中更多地看重个人目标和利益的实现,崇尚西方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文化,价值观日益趋向务实性和功利主义;有的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淡化、主流对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不自觉地失去了精神家园和理想信念的追求与坚守;有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动摇和怀疑,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总之,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复杂多样性,给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带来极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的滲透和入侵使当代大学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难度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经济、科技上的优势地位,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不遗余力地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与入侵。大学生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无疑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的主要目标。

    一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以电影、音乐、新闻报道、游戏、小说、影视作品、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为载体对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文化进行大肆宣传。西方文化中追求物质享受、强调绝对自我、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非理性主义思潮极大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与道德观,侵蚀着大学生纯洁的心灵。尤其是一些暴力、色情等社会的丑恶现象给缺乏足够辨别能力的当代大学生带来严重危害,影响着他们的思想状态、行为方式、价值判断和道德信念,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错位和扭曲[1](P.123);另一方面,西方国家还以人权、自由、民主为武器,大肆鼓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大力宣扬推销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导致部分大学生推崇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憧憬西方的自由、民主,而对我国所大力倡导的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和动摇,极个别大学生甚至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产生了怀疑,对共产主义理想缺乏科学认知和强烈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任度下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此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采取各种手段极力污蔑、丑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进行“妖魔化”宣传,对我们党在历史上犯过的错误、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歪曲夸大,甚至故意编造散布影响我国安定团结的各类虚假负面信息,处心积虑地挑拨事端,煽动反社会主义情绪[2](P.55)。大力鼓吹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渺茫论”,传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企图消解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动摇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任,进而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总之,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和思想意识的渗透,误导了涉世未深、缺乏辨别力和自制力的大学生,致使一些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甚至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大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难度。

    三、大众文化的盛行冲淡了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信仰,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建设步伐的加速和现代传媒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在中国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并以其强大的文化渗透力日益广泛地介入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大众文化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和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社会的主旋律和价值体系,冲淡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特征污染和侵蚀了大学生的精神领域。大众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利润最大化是它的传播动力。在经济利益动机的驱使之下,文化产品逐渐被商品化、感性化,甚至庸俗化。各种腐朽的、低俗的文化产品和信息充斥着文化市场,蕴含迷信、色情、暴力、犯罪等不健康内容的文字、图片、音像在大众文化中占有一定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腐蚀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污染了社会文化环境,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漠和缺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娱乐性特征瓦解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超越维度。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人们追求的是感官的刺激和体验,关注的是感性的快乐和满足,而回避对现实的理性思考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寻,表现出了强烈的娱乐化倾向。大众文化的过度娱乐化倾向使大学生整日沉迷于低级趣味和个体感性快乐的满足,缺少了对终极人生意义和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缺失了深度的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势必造成对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的疏远和拒斥,造成作为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被遗忘。此外,在大众文化载体里还附加着一些如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具有西方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扰乱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信仰选择,使其信仰处于非理性的状态[3](P.70)。

    总之,大众文化以其强大的包容性、消解力和吞噬力,逐渐挤占、整合主流文化的空间,对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造成强大冲击,冲淡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信仰,削弱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四、宗教文化的传播使高校出现“宗教”升温现象,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宗教文化的严峻挑战

    宗教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宗教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渗透,宗教文化在高校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高校出现了“宗教升温”现象,部分大学生成为了宗教文化的坚定追随者和虔诚信仰者,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宗教文化的严峻挑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处在文化和价值的选择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面对来自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多种压力,加之缺少自我调适和心理疏导,常会引发内心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焦虑感、挫败感等各种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当内心的压力和痛苦无法释放和排解时,大学生就开始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和心理的慰藉,具有一定的心理调适功能,能给人安全感和归属感,很容易进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成为他们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安慰。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宗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研读宗教经典读物、关注教堂活动、出入教堂寺观、庆祝宗教节日、追捧宗教人士、参与宗教团体,甚至有极小部分大学生皈依某种宗教成为了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宗教文化的强势传播不但会冲击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而且会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严重的离心力,使大学生难以做出正确的信仰选择。

    参考文献:

    [1]牛珊珊.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问题与对策 [J].大庆社会科学,2013,(3).

    [2]张丽媛.网络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探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5,(8).

    [3]李志军,邓鹏.多元文化冲突对青年学生信仰的影 响及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