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间磨天地

    

    改革开放40 年,是我国全面高速发展的40年。在这期间一个个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涌现了一批敢为人先、屹立潮头的时代先锋,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意识、国际眼光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他们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创造者,也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这是属于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理应被铭记。为了更好记录这段历史,弘扬行业创新精神,我们对中国建筑金属结构行业发展历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代表进行采访,请他们亲口讲述那段精彩而艰辛的历史,以此来记录40年中行业发展历程和企业发展经验。本期我们采访了安徽耐科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天勤,他作为中国塑料门窗行业的资深从事者,一直以来都深切关注着塑料门窗行业的发展,他相信这个行业会有更好的发展。

    在中国模具行业,“安徽耐科科技”可谓耳熟能详。公司出品的异型材挤出成型模具连续7年出口量和国内销量“双冠军”,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而这一切都是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发生的。

    作为安徽耐科科技的灵魂人物,郑天勤毫无疑问是最能代表改革开放成果的那一类企业家之一。毕业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郑天勤,是第一位将模具产品做到跟国际先进企业比肩的企业,“百分百合格与百分百准时交付”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体现着郑天勤和他的决策者严谨的态度和匠人的智慧。

    坚守专业? ?做出名堂

    2005年秋,38岁的郑天勤因舍不得自己喜爱的模具专业,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事放弃了国有上市公司的优厚待遇和位置,共同创办了安徽耐科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怕风险出来自己创业,是因为郑天勤洞察到了国家开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传统的工作模式和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成为桎梏,与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产生巨大反差。而要跟上时代改革发展的趋势要求和快速步伐,必须要有自己能够把握未来方向和命运的公司。于是,他和他的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决定合伙创业,并用领先的战略思想、现代的管理机制、对顾客真正负责的态度和自己所學的专业知识,打造出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模具品牌。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首先成立了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安徽耐科科技公司,其次从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上,学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从而严格按照在学校学过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神坚持工作。就这样,他们坚持几十年品质路线不动摇,坚守专业不改变,终于做出了名堂。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郑天勤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初国内10多家客户使用他们的产品后,都给予了一致的好评。以海螺、实德和维卡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的高度认可,给了郑天勤他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他们不断挑战自我,继续创新,向国际第一的标准迈进。

    制造业除了企业自身要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外,管理者本身也要有不断挑战完美的理念和举动。郑天勤的举动就是对做出的产品认真检查,他清楚,每一批产品的出炉都能找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认真记录下这些瑕疵,在下一个年度、下一个订单里加以改进,把它做得更好。每一次都能挑出一点刺来,哪怕是一丢丢的不如意,不断的修改,直至达到完美无缺。

    走出国门? ?加深友谊

    定位高端,坚持产品的完美无缺,经营全球是郑天勤在事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发展方向。让产品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第二的位置也不是他们自己去张罗的。契机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我国入世之后,中国的市场被国际认可。国外一些大的集团公司进入中国设立了合资或独资的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通过分析我国市场数据,获取他们想要的有关信息资料。由于耐科科技生产的产品其品质和性能都在市场上获得好评,短短几年就做到中国第一,在高端市场的份额达到了70%以上。这样,欧美总部的管理人员就在他们内部的管理系统里读到了耐科科技产品的运行数据,以及企业的其他良好表现,他们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向总部推荐了耐科,总部直接就来到耐科公司进行验证和考察,没有通过中间环节,耐科科技便获得了走出国门的机会。

    随着耐科科技在国际行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郑天勤他们也开始了在国际市场上的新布局,并在欧美十几个国家设立了代表处,负责新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他们还聘请了当地有经验的专家联合运作。在德国高端市场,他们一方面和用户长期合作研发新技术,用领先科技来奠定迅速增长的产品销量,还尊重当地法律,及时聘请德国著名专利律师协助专利策划和应对各种挑战,用目标市场的规则去安全经营。

    耐科科技始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他们经营的中心任务,在国际扩张和国外大客户的交流中,他们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来保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进程,他们非常注重循序渐进的生活节奏,注意吸收国际公司的优势,使耐科科技在业务和知识的合作中不断加深友谊。从周边国家起步,逐步提升至最高端市场,用持续的创新和技改投资去支撑市场的发展,确保每个项目都不落空不脱节,达到百分百完美验收。通过产业合作增进国际友谊共同将业务推向纵深领域,耐科科技希望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不仅仅是业务和买卖的往来,而要有一个长久的合作和友谊关系,特别是那些国外知名的大客户。所以,就在新工厂开业庆典之时,郑天勤他们特意邀请了一些国外大客户的CEO前来参加庆典,这些大客户的到来对耐科科技是一个极大的支持,也就在这次庆典会上,公司特意让这些大公司的高管选择一棵他们喜欢的香樟树,并用他们公司的名字来命名这棵树,这样做的寓意就是供应商和客户共同成长。郑天勤他们明白,这些全球顶级大公司的CEO不一定每年都来中国,但他们会惦记他们亲自认领的树,他们每年都会发几个邮件问“How about my tree?”(我的树怎样了?)

    东方航母? ?乘风破浪

    面对国际贸易的风云变幻,行业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也随时增加,公司应对的方式是,稳扎稳打,保持产品高品质的完美性能。在研发方面,郑天勤是舍得花本钱的。他们对研发的投入占到销售总收入的10%左右。每年还要给自己设立10多项研发的任务指标,这些项目指标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制定的任务。除此之外,郑天勤他们还会根据客户的需求,签订一些科技攻关的研发合作项目,公司300多人中,有80多人的专业研发团队。

    在波涛汹涌的国际市场上,郑天勤和他们的耐科,把中国市场比作一个大湖,把世界市场比作汪洋大海。他们用自己的创新技术和高品质产品,把事业打造成一艘航空母舰,让这艘质量上乘的航母行驶在大海洋上,郑天勤和他的同事们坚信,只有这艘航母够大够完美,它才会乘风破浪,那些湖泊江河的风浪就撼动不了他们前进的方向。“全球有近200个国家,每年都有一些国家的经济环境好,又有一些国家的经济环境不如意或糟糕,如果我们只做一个国家的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我们能做到100个或者更多国家的生意,那么我们的生意就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东方不亮西方又补上了。所以,只有走科技创新的品牌之路,我们这艘东方航母就会乘风破浪,不断前行。”郑天勤说。

    少做一点? ?做精一点

    最好的品牌就是产品本身。按照这个发展思路,耐科科技没有跟其他企业那样去做大量的广告宣传。让顾客舍不得离开你,让所有用过你产品的终端客户用了还想买,就是对生产商最好的报答也是最有力的品牌广告。耐科的宗旨是“少做一点,做精一点”。曾经在德国的一个展览会上,我们国内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看到耐科的产品后很称赞,并对郑天勤说:“郑总,你们的这个单位可以做得更大”。郑天勤的回答出乎大家的意料,他说“您错了老总。我们企业追求的是做得更久,而不是更大”。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曾经物质匮乏,大干快上,追求数量。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前列,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我们生产商现在还用过去那种追求数量时期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首先会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就会使企业横向发展,就会出现虚胖的现象。虚胖之后,就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客户谁买了你的产品谁后悔,不会再去买第二次,成了一锤子买卖。商家就要不停地去找新客户新订单,反复做诱惑性广告。

    郑天勤感觉最好的营销就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这意味着企业在销售方面可以淡化一些,让客户自己使用产品后的口碑和亲身感受,给企业带来新的客户,这样比企业自己去宣传更有说服力。新老客户不停地滚动购买,也给企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些宣传都是客户发自亲身感受的真话。在耐科,最忙的部门是研发,不是销售。

    郑天勤对某些个别企业跟商业部门那样过度营销自己的产品,敲锣打鼓彩虹门表示遗憾。他认为那是企业对自己产品不自信的表现。不注重品质,生产出的东西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最后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然后搞一些不规范的恶性竞争。产品的某些不足只能讓销售人员动用手段去弥补,这样以来,管理者的注意力投放在外部宣传就多了些,不是注重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其实,作为制造业,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出过硬的产品,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首先把东西做好了,然后再把这些好东西提供到市场上去,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样制造商和用户之间就是和谐互信的良好关系,不会出现坑害用户的现象。最终端的消费者满意了,行业才能有前途。

    制造业就应该干净、整洁、有序。工人们在安静整洁的环境里有序工作,然后做出尽善尽美的产品。出来的每个产品首先让自己满意,然后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觉得物有所值,一旦出现顾客投诉的情况,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为什么好多企业没有这样做,那是因为要把一个产品研发好、设计好,最后再制作好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还要耐得住寂寞。企业跟人一样,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有些企业会嫌搞研发太慢、太麻烦,宁愿花巨资做广告,宁愿走关系送礼请客。因为要研发出一个科研项目,最少也得几个月,有的甚至几年才能完成。这是一个长跑的慢过程,需要挑战自我,需要耐心细心和坚持,这也是企业的创新价值所在。

    企业战略? ?核心任务

    企业的战略问题涉及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思想。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经营者从思想上怎么来分配这些资源,将大头放在内部管理上还是放在外部营销上,到底什么是我们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郑天勤认为,企业家不能图省事,更不能为了走捷径就相互抄袭,然后把不成熟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之后互相打价格战。这样把自己累得要死,把竞争对手也拖到了泥潭里。

    郑天勤自己本身是学模具专业的,模具专业对产品的要求很高,来不得丝毫马虎,是在毫厘之间打磨天地的一种功夫,做出来的产品要求完美无缺。模具就是工作的“母鸡”,客户买了这个“母鸡”回去是用来下蛋赚钱的,如果你做的这个“母鸡”有缺陷有瑕疵,客户把它买回去之后下的蛋品质不高、数量不够,那么你的“母鸡”就会被淘汰。

    让常青树长青

    塑料门窗行业发展到今天,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可以说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尽管走得有些起伏,但还在继续前行。如何让我们的行业常青树长青,郑天勤是这样认为的,他说:“我们中国的塑料门窗曾经走过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是我们的消费者认为塑料窗是劣质产品,是短命产品,是性能差以及便宜的廉价产品。可对比塑料窗的发源地德国,他们从1958年诞生塑料窗到现在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人家德国的塑料窗市场一直稳定在住宅60%~65%的份额,然后其性能每年都在提升,其价格也是每年都在略微上涨,生产企业每家都在扩大自己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可以说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跟人家德国对比一下,我们刚开始走的是一条粗狂式的路子,严格说也是对产品和企业不负责任的路,起步初期走的就是廉价的道路,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粗狂和廉价的道路目前越走越难走”。郑天勤认为,世界上没有物美价廉高质量高品质的东西,都是一分钱一分货。要想让企业走得久远,你的产品就要高质量高性能高品质,就要在各个方面都过硬。相反,一旦走了劣质低端的道路,消费者用一次后悔一次,慢慢的市场就萎缩了。目前我们塑料门窗行业的市场被金属材料取代了不少,其实这个发展方向是错误的,也说明了整个行业的定位有问题,定位出现的偏差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萎缩和消沉。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行业和委员会已经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正在想方设法给与补救。首先是塑料门窗委员会的龙头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起源和根本,大家正在齐心协力下大气力摒弃那些陈旧和落后的观念。毕竟时代不同了,大家都青睐高品质、高质量的品牌产品,现在的消费水平是一个从有到好再到优的时代。我们企业家,应该借助目前的新时代,主动引入像德国等先进国家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学习人家对产品的严谨态度,用中西合璧的方式来重塑我们消费者对塑料门窗的信心,慢慢夺回我们失去的市场。

    具体如何着手实施这个方案,郑天勤和行业的龙头企业都认为,目前塑料门窗委员会倡导的从高、中档的家装市场定制门窗入手,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切入点。这样可以摆脱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让消费者自己去选择令他们满意的高性能、高端的产品,让大家感到自己选择的产品物有所值。时代在发展,不进则退。若我们的塑料门窗再不及时转型升级适用市场的新要求,被淘汰的结果是肯定的,这不是吓人的话,因为市场就是这样的现实和无情。

    展望未来,塑料门窗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好产品,它防腐蚀、耐酸、耐碱、耐盐,在潮湿、酸雨和盐雾中也不会腐蚀霉烂,也不会被虫蛀。塑窗的形状和尺寸相对稳定,不易变形也不易松散,其寿命较长,可达30年以上。另外,塑料门窗在使用过程中轻便灵活,抗冲击,开关门窗时撞击声小,若产品过硬,基本不需维护,不需油漆,使用成本低。塑窗的气密性、水密性等也大大优于钢、木门窗,比它们普遍高出2-3个等级。它不仅节能、保温性能优异,而且适合于住宅和其它楼房的广泛使用。郑天勤相信随着行业企业的警醒,我们的塑料门窗回归到产品本身的性能上来,重振塑料门窗市场的雄风将不会太久。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3362(2019)09-0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