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积极身体意象心理课程的开发及实施

    【摘要】积极身体意象的建构对初中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分析积极身体意象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积极身体意象的提升方法的基础上,积极身体意象心理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包括确立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环节、收集课程评价四个部分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生;身体意象;心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033-03

    【作者簡介】龚洁,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福建厦门,361008)教师,一级教师。

一、积极身体意象心理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形成的对自己身体的心理图画,包括对身体生理心理功能的认知、态度(如情感、评价)以及对行为的影响。[1]身体意象作为身体自我的一个部分,对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拥有积极身体意象的人,才可能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处于青少年早期的初中生正经历着青春期生理的剧烈变化,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评价关注度高,而社会文化中又充斥着大量关于理想美的宣传,这导致青少年身体不满意的现象突出,有研究者采用“常态性不满”这一术语来形容身体不满意的发生率之高。[2]消极身体意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节食行为、暴食症、情绪压力和低自我价值感等。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常常观察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身体的关注度高,包括对体重、身高、肤色、青春期生理特征的发育(乳房发育、长痘痘)、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关注,部分学生出现了对身体不接纳的现象,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初中生积极身体意象心理课程的开发,对于处在身体迅速变化并容易受到环境、媒体影响的青少年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身体意象的提升方法

    1.饮食控制与身体锻炼。

    有关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对身体意象的干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与饮食控制能有效提高身体满意度,如体育舞蹈运动的试验干预或体育教学方式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女大学生在身体自我概念各维度(如整体身体自我、外表、身体力量)的认知,降低状态焦虑水平,提高身体自我满意度。[3]但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参与体育活动会增加个体对自身的体重和身体外貌关注,这样反而会提高身体不满意的水平。[4]

    2.改变个体认知。

    改变个体认知是一种以通过改变不良认知来矫治不正常行为的治疗方法,该技术认为,认知是客观条件或外部刺激与个体情感及行为的中介因素,是造成个体情感和行为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解决心理问题就必须以个体的认知(主要是认知方面的偏差和失调)为干预的对象和切入口。它鼓励人们在自我价值中给予身体外表较少的重视,减少理想形象内化,建立更广泛的自我观,并指导个体在生活中提高身体满意度,教授降低身体焦虑和担忧的方法以及应对消极体验的技巧。[5]认知取向干预作为一种手段已经逐渐应用于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提升个体对媒体宣传的批判意识。

    媒体对身体意象的影响机制在于通过使个体相信媒体中宣扬的拷贝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继而将媒体中宣扬的“瘦理想”身体形象当作现实存在的。个体随着接触媒体时间的延长,在认可了媒体宣扬的“瘦理想”身体形象之后,便会产生身体不满意和消极的情感体验。媒体知识干预,侧重于采用教导的方式使个体认识到媒体中的理想身体意象对他们身体意象的消极作用,激发个体的媒体意识,促使个体对媒体意象的批判性分析,[6]如玄艳丽从社会文化和社会比较的视角探讨了社会规范与媒体干预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两种干预都能有效地降低女性的消极身体意象。[7]

    4.家庭干预协助提升个体身体意象满意度。

    目前已有的家庭干预大多只是针对母亲进行干预。大量研究表明,母亲对孩子身体意象的发展和饮食态度及相关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对女儿的影响更明显。[8]潘晨憬的研究加入了父母因素,结果显示,干预可以有效防止初中女生身体不满意的增加,并且大部分父母对干预活动都比较满意。[9]

    5.同伴之间的干预提升个体身体满意度。

    大量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互动对青少年身体意象和饮食行为的重大影响,如同伴间关于体重和身体外貌的谈话、同伴对自己身体的嘲笑都会对青少年身体满意度产生影响。[10]周天梅和陈红的研究发现,中学生的身体不满意与同伴嘲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1]

三、积极身体意象课程的开发及实施

    1.确立课程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积极身体意象的课程目标也以此为依据,主要是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身体自我,了解影响身体意象的因素(个体生理、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提升学生对于身体意象的满意程度。

    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具体的课程目标:(1)“我和身体做朋友”———帮助学生了解身体各部分的重要性,学习觉察身体感受,倾听身体提供的信号;激发学生爱惜和保护身体的意识。(2)“健康生活知多少”———帮助学生了解睡眠和运动、饮食(包括主食、零食、饮料)、五官卫生的健康知识,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调整和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3)“觉察家庭对身体意象的影响”———帮助学生觉察家庭在相貌、身材、服饰特征、饮食习惯以及对身体美观念的影响,让学生能够为身体意象负责,继承积极影响,学会应对消极影响。(4)“同伴嘲笑防御术”———帮助学生了解开(体貌)玩笑者的心理状态,掌握用理性的态度和合适的方式面对(体貌)玩笑行为。(5)“应对社会比较”———帮助学生觉察身体意象比较的存在以及比较以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学习建立多元的社会比较观和全面的自我认识。(6)“揭开媒体的神秘面纱”———帮助学生明白身体审美会受到主流媒体文化影响,激发学生的媒体意识,促进学生对媒体意象进行批判性的分析。(7)“审美成长录”———帮助学生从服饰与装扮、体态与样貌两个角度了解中外审美的变迁发展史,了解不同历史文化中对身体美的定义,树立多元的审美观。(8)“I am Beautiful”———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健康管理,改变可以改变的(体貌),接纳不可以改变的(体貌)。(9)“我型我秀———悦纳身体自我”———让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地了解身体自我,提高对身体意象的满意度。这些课程目标环环相扣,紧紧围绕中学生身体意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设计,其中健康饮食和健康运动的知识教育是针对个体生物因素方面的设置;个体应对家庭、同伴、社会比较的课程是针对社会文化因素方面的设置;个体自我接纳的课程是针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设置。

    2援明确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和初中生的成长需要,设置了一系列具有心理学理论依据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内容。

    为保证积极身体意象系列课程的科学性,每个课时的设计均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如“应对社会比较”一课,了解社会比较类型、社会比较的影响、何种类型的社会比较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伴嘲笑防御术”一课,明确了同伴嘲笑对于身体意象的影响、应对嘲笑的策略和方法等。

    积极身体意象课程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课程所选取的素材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如“健康生活知多少”选取了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时不注意护眼、不吃早饭等素材;“应对身体意象的家庭影响”选择的素材来自父母对孩子身体意象的真实评论;“揭开媒体的神秘面纱”从学生日常接触的广告入手,发现广告对于“美的价值观”的影响和渗透。

    3.设置课程环节。

    积极身体意象的课程环节包括暖身活动、主题活动、分享讨论、总结延伸四个部分。

    暖身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团体成员尽快进入上课主题,同时活跃课堂氛围。如“我和身体做朋友”设计的暖身活动“拍一拍”,教师提到身体的哪个部分,学生就拍身体的对应部分,帮助学生学习觉察身体感受;“觉察身体自我的家庭影响”设计暖身活动“连连看”,让学生将明星和明星的父母连线。

    为了让课程更具体验性,采用冥想、情景教学法、心理游戏、视频教学等活动形式,增加课程主体活动的体验性。

    决定课程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是分享和讨论,身体意象的系列课程首先重视课堂安全性的建立;其次精心设置课堂讨论的问题;最后采取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恰当的总结延伸能够为课程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身体意象的系列课程采取教师总结、学生代表总结、布置课后任务等多种形式提升总结延伸的有效性。

    4.收集课程评价。

    心理辅导课的课程评价更侧重于学生的体验和收获。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对身体意象课程进行小结。从小结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身体意象系列课都很认可,“学习这个课程,我的收获很大,我才是我身体的主人”“以后遇到同学恶意开身体的玩笑,我明白了如何应付”“原来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区,美的标准都不同,我要自己定义美,做最美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陈红.青少年身体自我:理论和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25.

    [2]平凡.高中生身体意象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尹剑春,柏建清.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对初中女生身体自我概念、状态焦虑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9,16(9):78-82.

    [4][8]鲁媛,曹佃省.青少年身体意象干预[J].中国校医,2014,28(6):472-474.

    [5]刘香华.青少年身体意象干预模式探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105-106.

    [6][10]杨江丽.中学生身体不满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玄艷丽.社会规范及媒体知识干预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09.

    [9]潘晨璟,陈红,蒋霞霞,等.中学女生身体不满意的认知取向干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2):169-175.

    [11]周天梅,陈红.四川省中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同伴嘲笑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33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