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陈圣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模式,既能打破单篇阅读的限制,又可以避免整本书阅读需要在课外进行局面难以把握的情形。这种课内大容量的阅读活动,需要教师突破教学常规,寻找适宜的教学策略来组织开展。其中,教师引导学生适时运用思维导图,综合呈现多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提高群文阅读的效果。一、梳理课文内容

    群文阅读是教师根据课文学习需要组织的多文本阅读,与单篇课文阅读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阅读容量的增大,教师须有效提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多文本内容的方法。对此,教师需要事先研读所选定的多文本材料,根据教学需要确定多文本中共同的内容,并选择能够让学生用于梳理课外内容的关键问题,带着问题快速完成多文本材料的初读,并形成能够体现文本内容的思维导图,借此把握群文阅读的基本内容。

    如教学《松鼠》一课,教师将《跑进家来的松鼠》和“百度百科”中的松鼠介绍与课文组成群文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关注不同文本是用怎样的方法来介绍松鼠的特点这一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并选择适宜的方式加以呈现。学生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默读课文之后,在比较中发现三个不同文本在介绍松鼠时都涉及松鼠的外形、搭窝等生活习性,觉得采用表格的形式能够全面地呈现松鼠的特点和所使用的表达方法。学生完成表格的设计、填写之后,就会发现课文《松鼠》介绍松鼠的方法很特别,尤其是与“百度百科”中的朴素客观的介绍相比,采用的是打比方、拟人等修辞方法,因而课文所描绘的松鼠显得十分可爱。二、开展主题阅读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都是为达成一定的阅读目标,尤其是在共同主题下的群文阅读,能够使学生对共同主题形成深刻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思维导图的建构,使主题阅读呈现多元化的形态,真正体现群文阅读带来的效果,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如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中精心选取主题相似的篇目,如《落叶》《几张飘落的红叶》《太阳,你是粉刷匠吗》,开展群文阅读。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这些相同主题的文章时,不拘形式地绘制能够体现文章主题的思维导图,即抓住文章中所描写的事物,对应其中所承载的情感,找出两者之间相通的路径——表达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完成了几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后就会发现,作者选取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借助儿童的视角进行美化,能够形成大自然美感的冲击力。三、掌握阅读规律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对阅读聚焦点的把握。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阅读需要出发,精心选择能够共同体现相应规律性的文本材料,与所学习的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并且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达成理清文章脉络、体会表达特点、掌握人物刻画技巧等学习目标,从中把握相应的规律性。

    如《花鐘》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对此,如果仅凭课文中“泡泡提示语”的提示,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句子来概括该自然段的大意,学生还是难以把握这一语文要素学习的规律性。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并不是直接从文本中将句子拿过来就用,而是需要适当地进行修改,如添加、删去一些词语、标点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绘制一幅思维导图,以“概括一段话大意”为中心,以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三种句式为代表,体现这样的内在规律性——用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句子不是看位置和句式,而是要看句子中所包含的意思是不是能够涵盖整个自然段的内容。

    总之,在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阅读实际,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来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策略,使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顺利地从学习需要去把握群文阅读中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加大思维的力度,实现知识的可视化和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