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仲美洲

    写作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时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教学环节。通过阅读,能为写作积累素材;通过写作,能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获得更丰富的感悟。本文围绕如何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应用“以读促写”进行探讨。

    一、在阅读的快乐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学生面对作文题时缺乏兴趣,写作对于他们而言,是一项困难、无趣的任务。这样的心态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因为写作需要认真构思、选取素材、遣词造句,如果学生觉得写作乏味,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与时间,会导致作文的质量较低,无法有效地提升作文能力。因此,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写作教学来说意义重大。成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意味着写作教学向成功迈出了有力的一大步。阅读作为相对轻松、简单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一直表现较为出色。通过写作前的阅读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例如,教学描写景色时,教师可以从朱自清的《春》引入,讓学生先阅读其中描写春日草色、花色的片段,再给学生设置几个有趣的问题,如“朱自清先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花能给人带来春意盎然的感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对于写景类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还能在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乐趣,感受文章的妙处。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自然而然地产生写作的想法,有了兴趣,写好作文就不难了。

    二、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提到作文,首先要考虑素材,其次才要考虑写作技巧、修辞手法等起到修饰作用的元素。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意识,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主动性、从日常中发现素材的敏锐性,以及写作时应用素材的灵活性。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体现。首先,在阅读大量各类不同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平时生活中所接触不到的事物、主题,这对于拓展学生的素材范围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后在面对不同主题的作文时,学生就不容易因为缺乏素材而不知如何下笔。其次,在阅读优秀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与分析其中的生活片段、生活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些平时被忽略的小事也可以作为素材,应用到写作中。同时,阅读时,学生也能通过欣赏优秀文章,了解到同一素材运用不同的手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提升灵活应用写作素材的能力。

    例如,教学《散步》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时,让学生品味本文选取素材的亮点。散步是稀松平常的小事,大家习以为常,但是在莫怀戚的笔下,散步成为了能带领读者对亲情、人性、生命三者进行思考的大事,所以选取散步这种不起眼的小事成了文章的亮点。阅读文章时,对学生进行素材积累、选取、应用等知识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积累素材,提升写作水平。

    三、在阅读中教授学生写作技巧

    前文提到,素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作为修饰手段的写作技巧亦不容忽视,作者可以通过灵活应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为文章增光添彩,使之更好地展现素材的内涵,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对于初中生而言,掌握写作手法是较为困难的学习部分,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比如在教授修辞手法时,通常先介绍一下概念,再展示几个例句。教学结束后,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掌握这些技巧,在接下来的写作训练中,也很少会有学生有意识地应用这些手法。因此,笔者认为,写作手法的教学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讲解、分析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帮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掌握这些手法的应用规律,更好地应用于作文中。

    例如,教学《春》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排比句挑选出来,制作成一张幻灯片,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这些句子的特点,再引导他们逐一体会,然后提问:“读了这些句子,大家有什么感受?”“如果作者不使用排比句,效果会更好还是更差呢?”通过在阅读中分析,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写作不仅是“写”的过程,还是表达个人情感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能写”,还要帮助学生“会写”,写出有质量、有价值的作品。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