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成长现状与规律的调查研究

    欧海燕

    

    

    

    [摘要]通过问卷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的成长现状和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方面与普通学生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学生党员在思政政治理论学习上更自觉,党性修养明显高于其他学生,但其思想呈现波动性。学生党员对专业学习更加勤奋自主,更加注重实践实习,自我提升的学习动机更强,获得奖学金的机率更大;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更加健康进步,对学生工作活动更加积极,但在婚恋观和就业观上则与非党员学生无显著差异,趋于现实与理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成长;现状;规律

    髙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往往体现该学校的党建工作的水平。为了深入、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现状和成长规律,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设计26道题目,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三大方面对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做了一个全面的比较,涵盖学生的入党动机、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获得奖学金、政治学习、专业学习、闲暇安排、恋爱观和就业观等方面。共收到100名学生的有效答卷,其中党员58人(预备党员21人,正式党员30人,优秀党员7人),非党员学生42人(普通学生14人,入党积极分子28人)。结合观察法、文献法、比较法、个别访谈法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成长现状和规律进行了如下归纳。

    一、调查结果分析

    1、高职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现状

    (1)高职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掌握较好(详见表一)

    学生党员在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明显强于非党员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党员掌握得非常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的学生。

    (2)高职学生党员的政治学习途径更加多元、全面(详见表二)

    学生党员较非学生党员在多种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途径方面,更加多元、全面,非党员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弱。学生党员中从父母亲友中获得政治理论知识的比重几乎是非党员学生的2倍,这说明家庭教育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

    (3)高职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基本端正(详见表三)

    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排在前列的分别是: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信仰和追求共产主义,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这三项相加其比重高达91.61%。认为对个人发展前途有利;满足父母、亲友、师长的要求或期望;跟风随大流的仅占8.36%。在14名普通学生中有1名学生认为入党是面子问题,2名学生则明确表达自己没有入党的愿望。

    (4)高职学生党员对组织活动参与度更高,更关注社会时事热点(详见表四)

    从支部活动参加意愿来看,只有57.14%的普通学生会积极参加,个别学生甚至有不愿参加却被迫参加的感觉;90.48%的预备党员会积极参加,正式党员积极参加的比例为93.33%,而优秀党员100.00%参加。

    另外,从对社会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上看,普通学生中非常关注的比例是14.29%,入党积极分子中非常关注的比例是50.00%,预备党员中非常关注的比例是57.14%,正式党员中非常关注的比例是66.67%,而优秀党员中非常关注的比例是85.71%,也呈现出一种递进的趋势。

    (5)高职学生党员普遍担任过学生干部(详见表五)

    这一统计表明,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生对于参加各种学生社团和担任班级干部的兴趣很大,学生党员参与度高达97.3%,普通学生中担任学生社团或班级干部的比例是78.57%,学生认为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担任班干部可以结交更多朋友,交流兴趣,锻炼能力,施展才华。

    (6)高职学生党员质量基本符合党员要求(详见表六)

    在100名高职学生中认为学生党员绝大多数合格或多数合格的人有84人,不过仍然有14名学生认为仅有少数党员合格,特别是有一名正式党员认为党员基本上都不合格。这说明,即使以学生的眼光来评判,也有相当数量不符合党员要求标准的学生加入学生党员队伍。

    2、高职学生党员专业学习的现状

    (1)高职学生预备党员比正式党员更加勤奋(详见表七)

    如图表所示,优秀党员专业学习最勤奋,“比較勤奋”和“很勤奋”占到100%。预备党员比正式党员学习更勤奋,但成为正式党员后降低了对自己的学习要求。整体而言,学生党员与非党员学生相比,在学习上仍然要更加勤奋。

    (2)高职学生党员知识来源有所不同(详见表八)

    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实习教学是高职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学生党员比非党员学生对教材的信赖度要低,从实践实习中的收获则要多一些。这表明学生党员对实践实习更加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中阅读研究专著的比重不高,仅占5%,但这一数字也明显高于非党员学生的2.56%。非党员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做练习题方式获取知识。

    (3)高职学生党员学习的自我提升动机更强(详见表九)

    自我提升的内部动机是高职院校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机,外部动机相对较弱。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学习的内部动机、提升动机和外部动机的比重分别是21.85%、72.18%和5.97%,而非党员学生三种动机的比重分别是24.11%、69.65%和6.24%。比较而言,学生党员的提升动机更加强烈,特别是“为更好地服务社会作准备”这一动机的比重明显高于非党员学生。

    (4)高职学生党员获得奖学金的机率大很多(详见表十)

    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几乎包揽全部奖学金,这一现象一方面表明学习成绩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吸收学生党员的一个重要标准;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在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上明显优于非学生党员。

    3、高职学生党员日常生活的现状

    (1)高职学生党员的闲暇安排更加积极、健康(详见表十一)

    运动和上网是所有高职学生最重要的闲暇活动,比较而言,学生党员对网络的迷恋较少,而更喜欢对身心更加健康的体育运动;班级社团活动在学生党员闲暇安排中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党员学生;而非党员学生在闲暇时欣赏影视音乐、聊天聚会的比重高于学生党员。不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专业学习的比重相当低,约占10%,学生党员最不愿意睡懒觉来度过闲暇时间,而非党员学生则最不愿意以政治理论学习来打发闲暇时间。

    (2)高职学生党员的网络用途更积极、健康(详见表十二)

    聊天、打游戏、看电影小说、网上购物等是高职学生上网的最重要用途。学生党员利用网络进行娱乐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党员学生,学生党员主要通过网络看新闻、专业学习、工作、收发邮件、政治理论学习,这几项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党员学生。

    (3)高职学生党员重视恋爱对象的人品和能力(详见表十三)

    恋爱对象的人品性格、个人能力、与自己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是高职学生恋爱时最看重的三点因素。学生党员比非党员学生更重视对象的家庭背景和学历,而非党员学生比学生党员明显更注重对象的相貌。

    (4)高职学生党员就业时最重视个人发展前途(详见表十四)

    总体而言,高职学生在就业时都非常独立,家庭意见的影响度不高。学生党员对于个人的发展前途更加重视,而非党员学生对个人兴趣的满足和职业薪酬待遇更重视。此外,学生党员比非党员学生在就业时更加看重社会对职业的评价和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二、高职学生党员的成长特点和规律

    1、高职学生党员政治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高职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比非学生党员明显高

    学生党员无论是对政治学习的重视程度和积极主动性、学习途径的均衡性、入党动机的纯洁性、支部活动的参加意愿度、社会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度,还是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掌握程度来看,都要明显优于非党员学生。

    第二,高职学生党员的思想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一般来说,入校前后、入党前后、转正前后是党员思想波动的三个重要节点。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第三个节点是重要的分水岭。有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转正了,政治上的追求可以划上句号了,专业学习也不如以前那样勤奋了,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第三,高职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还有待提高

    在十项闲暇安排中,学生党员把政治学习排在第八位,而非党员学生则排在最后一位,宁愿睡觉也不愿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从学习途径上看,学生党员一大半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都来源于高中和大学的政治理论课,与辅导员、班主任、同学之间的思想政治交流不够,通过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途径自学的不多,与家长交流的更少。几乎很少参加爱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交流会、文艺演出等活动。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高职学生,对于政治素养的提高都不够重视,投入不足,途径不多。

    从政治学习的效果来看,由于高职学生党员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弱,条件环境较差,学习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经过长期的考察培养教育,也只有80%多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对思想政治理论掌握的很好或较好,80%多的高职学生认为学生党员多数合格。在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现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滞后、理解不到位、流于表面等现象。

    2、高职学生党员专业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高职学生党员专业学习方面更勤奋更自主,学习能力也更强

    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的态度上自我感觉良好,他们更愿意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如学生党员听学术讲座报告和阅读研究专著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党员学生,所以学生党员的专业水平也高于非学生党员,他们获得奖学金比例明显高于非学生党员。

    第二,高职学生党员更加注重实践实习

    与非党员学生相比,学生党员对实践实习更加重视,从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更多,这也进一步表明学生党员适应社会要求的意识更高、能力更强。

    第三,高职学生党员学习时间并不充裕

    在十项闲暇安排中,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将专业学习排在第五位,非党员学生则将其排在第四位,且前者的比例略低于后者,但都不到10%。在上网用途方面,高職院校学生党员将专业学习排在第三位,非党员学生则将其排在并列第二位,且前者的比例也略低于后者,但都不到20%。高职学生包括学生党员在内,在学习投入上还是比较少的。

    第四,高职学生党员更容易获得奖学金

    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更勤奋更自主,听课更认真,学习方法可能更有效,效率更高。同时,由于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的较多,这令他们在评选奖学金时占据优势。调查结果显示,不是所有的学生干部都会获得奖学金,但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全部担任过学生干部。

    3、高职学生党员日常生活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高职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更加健康进步

    与非党员学生相比,学生党员较多地进行体育运动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较少地迷恋网络,而且上网聊天、打游戏等的比例显著低于非党员学生。

    第二,高职学生党员对学生工作、活动更积极

    除开党支部的活动,学生党员无论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于班级工作、活动以及学生社团的工作、活动都是非常积极地参加。闲暇时,包括上网时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班级社团的工作、活动中。

    第三,高职学生党员的恋爱观无明显重大不同

    学生党员与非党员学生恋爱时都非常看重对象的人品性格、个人能力和相同的兴趣爱好这三大因素,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重大不同。不过,学生党员比非党员学生稍稍重视对象的家庭背景和学历,相貌则排在最后一位,这表明学生党员的认识更加深刻,社会性更强。

    第四,高职学生党员的就业观趋于现实和理性

    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就业时都普遍重视个人发展前途、个人兴趣和薪酬待遇这三大因素,两者之间也没有明显的重大不同。这表明学生党员的就业观趋于现实与理性。

    不过,学生党员比非党员学生稍稍看重社会对职业的评价和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这表明学生党员的社会性和先进性仍然高于非党员学生。

    三、思考和建议

    随着高校学生党员人数比例的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已成为一个数量可观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整体风貌,他们可以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有关重要精神、信息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能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学校,是党组织连接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建设健全学生党建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意义重大。根据上述学生党员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优化学生党员的成长环境

    一是要优化学校的制度环境。学生的党性修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上而下的逐层制度设计,应制定一套完整的学生党员规章制度,使学生党员从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整个过程有章可循,有法监督。二是要优化学校的舆论和文化环境,通过宣传典型、开展各种活动、广播、宣传栏等方式,营造公平、民主、积极上进的校园环境。

    2、完善学生党员选拔培养机制

    针对高职院校出现的“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重学生干部轻一般学生”的不良现象,以及校园内流传的“可发展可不发展的,要发展;迟早要发展的,早发展,有缺点留在党内来解决”等现象,高校应严格规范高职学生党员选拔和培养机制,如通过学习水平、民主评议、党性分析等,对学生党员综合表现做出准确评价,严格把控入党学生质量,做到“宁缺毋滥”;入党后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应该形成规范,如通过定期召开座谈、组织生活、理论学习等方式,加强党性修养;另外可以设立意见箱,学期评价制度等,加强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监督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民主,公平公正,能进能退,赏罚分明,监督约束的选拔和培养机制。

    3、发挥学生党员示范作用

    一是通过评优选出优秀党员典型,进行宣传,让党员示范形成舆论影响;二是实行党员责任制,把宿舍、社团、班级等分成若干个小单位,让每一个党员承担一部分的工作,这样既提高的学生管理的效率,又能较大的发挥党员的作用;三是加强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技能提高方面的示范作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党员应更加重视专业的学习,并且在校企合作和技能水平方面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4、丰富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生活

    组织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如定期开始社会志愿者服务、调查研究、贫困帮扶、环保宣传等活动,让学生党员在服务社会中提升党性修养。另外,可以多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瞻仰烈士陵园、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馆,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参考文献]

    [1]王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

    [2]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张建华,张海娟.构建高职院校学生黨员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

    [4]中国共产党章程[Z].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

    [5]刘炳春,徐德平.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