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冲突视角下的朝鲜半岛与日俄战争

    秦天

    【摘 要】朝鲜半岛在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便受到来自大陆和海洋两股势力的影响。历史上,半岛或受陆权控制从属于“华夷体制”之下;或被海权国家日本兼并沦为殖民地;更有甚者出现海陆权國家在此相互竞逐爆发战争的局面,其中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便是海陆权相争的典型。这场战争体现了远东地区大国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俄日矛盾不可调和走向对抗;崛起的日本一举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衰落的晚清走向灭亡。可以说,围绕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展开的日俄战争对该地区大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影响。

    【关键词】朝鲜半岛; 地缘政治; 日俄战争; “边缘地带”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8-0090-03

    一、 “边缘地带”中的朝鲜半岛

    在地缘政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Nicholas SPykman)在其著作《和平地理学》中提出的“边缘地带论”(Rimland)认为欧亚大陆沿岸陆地(包括濒海欧洲地区、中东、印度、东南亚和中国)因其人口、丰富的资源和他们对内陆出海通道(sea-lane)的占用而成为控制世界的关键。[1](P.23)其思想的核心主题是“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边缘地区,谁就能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能掌握世界的命运。”[2](P.78)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北部,南北全长1 000公里,海岸线长约17 300公里(包括岛屿海岸),不规则的海岸线散布着3 000多个大小岛屿。[3](P.1)半岛三面环海。东北部与俄罗斯相连;北部隔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连;西部与中国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隔黄海相望;东部隔日本海以及朝鲜海峡与日本相邻。其所处的位置显然处在斯皮克曼所认为的“边缘地带”。由于半岛是远东太平洋岛链与欧亚大陆的连接点。加之朝鲜半岛周边大国林立,朝鲜半岛必然成为了“陆权”和“海权”力量的交汇以致对抗的焦点。

    在东亚地区,海权国家觊觎朝鲜半岛企图控制欧亚大陆远东地区边缘地带,而陆权国家又极力希望在太平洋取得更有利的出海口,同时可以做出战略防卫,御敌于陆地之外。因此,在东北亚区域之内,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重要之处在于其是连接海陆的重要桥梁;而对区域外而言,朝鲜半岛又是贯通东北亚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

    历史上围绕朝鲜半岛发生的战争跨越四个世纪之久,万里朝鲜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朝鲜战争。时至今日,分裂的朝鲜半岛局势仍然是该地区乃至世界的热点,也是大国力量博弈的重要前线。

    二、日俄战争与朝鲜半岛

    地处东北亚,自古便有“东北亚门户”之称的朝鲜半岛因其独有的地缘位置而具有巨大战略价值。随着19世纪末日本的崛起,朝鲜在东北亚的命运逐渐不受清王朝左右,而更多地成为帝国争相争夺的对象。

    (一)甲午战争与日俄关系

    1867年,推翻德川封建幕府统治的日本近代天皇专制主义领导集团上台伊始,便在“求知识于世界”[4](P.51)的口号下,大力变法维新,励精图治。[5](P.7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的日本正交叉着进行两次工业革命。随着国内产业革命出现高潮,明治政府大量引进西方国家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但受制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社会购买力有限等诸多因素,日本选择通过武力侵入朝鲜。1894年7月23日,日军进攻朝鲜王宫,劫持国王,扶持亲日派掌权,李朝国王高宗在日本的胁迫下,宣布“朝鲜从此为自主之国”,不再(向清)朝贡。[6](P.62)日本随之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胜了封建帝制下没落的清王朝,与中国签订《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朝鲜半岛的独立。同时日本通过清王朝的巨额赔款开始大力扩充军备。

    虽然《马关条约》体现了日本作为战胜国对清王朝的胁迫和掠夺,但条约中日本要求清王朝“割让辽东半岛”这一条款由于触动了该地区西方列强的利益。俄国意识到日本在远东的扩张对其自身的利益将形成巨大威胁,同时作为资本主义列强后起之秀的德国非常注重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并且认为在远东支持俄国可将俄国的注意力自欧洲引开以削弱法俄同盟。[7](P.68)自然,作为俄国同盟的法国也站在俄国一边。三国一同对日本企图占领中国领土的要求实施了干涉。

    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日本却不得不在三国的胁迫以清王朝增加3 000万两白银赔款的条件宣布放弃辽东半岛,这也为日后日俄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日俄矛盾激化

    19世纪末期,兴起于欧洲东部、后向西亚、巴尔干和亚洲北部扩张的沙皇俄国势力逐渐扩大。这个时期对俄国来说,欧洲处于相对平静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俄国把注意力转向了远东。

    1897年10月12日,朝鲜王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大韩帝国是日、俄势力在朝鲜半岛处于相互牵制的均衡状态下建立的。它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侵略,却并没有使韩国被外国支配的情况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大韩帝国自始至终并未获得真正的独立。

    帝国成立前后,日本与俄国先后签署了《小村-韦贝协定》《山县-罗拔诺夫协定》《西-罗仙协定》,协调两国在韩国的势力范围和各种利益。这一时期,日、俄两国对朝鲜半岛的侵略由直接干涉其内政转为以经济侵略为主。俄国利用“俄馆播迁”事件改变了朝鲜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使亲俄派的实力膨胀, 获得了朝鲜半岛北部丰富的林业资源,而日本则将韩国的渔业权利尽数攫为己有。

    1900年“义和团事件”爆发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俄国直接派十几万大军进入中国东北,企图借机扩张版图,尤其展现出对朝鲜半岛的野心。[8](P.1)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俄国积极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以及在华支线“东请铁路”与“南满铁路”。这一系列扩张行为引起了西方列强的警惕,特别使英国深感不安[9](P.163)。同时,三国干涉还辽后深感耻辱的日本也早已对俄国在该地区大展拳脚感到不满。于是,面对共同矛盾的英日两国逐渐走向了结盟。

    1902年1月1月30日,英日双方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同盟的建立由此大大增加了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东北的信心。[9](P.163)日俄战争处在爆发的边缘。

    (三)战争爆发与结束

    1904年2月,日本未经宣战突然袭击在旅顺口和仁川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正式开始。虽然俄国当时有20艘装甲舰,日本只有7艘,但俄国除了其太平洋舰队在该区域外其余战舰分散在波罗的海和黑海,而日本则集结了它的海上优势。分别于黄海,蔚山和对马战役中占尽优势击败了俄国海军。在陆战中,日本亦在朝鲜和辽东半岛登陆,攻陷了旅顺口,又在沈阳会战中击溃俄国军队。由于日本赶在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完工前发动战争,俄国没有能力向远东大规模运送兵力物资,俄国在海陆两线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结果。

    战争进行一年左右,两国逐渐开始议和。1905年8月,日俄双方在美国的朴茨茅斯举行和谈。9月5日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根据条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吞并朝鲜,并将旅顺、关东省、库页岛南部以及中东铁路的一端原来俄国的利益让给了日本。[7](P.81)

    三、日俄战争的地缘政治影响

    日俄战争虽然是日本和俄国之间爆发的军事战争,但由于战争爆发的原因在于双方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利益冲突,其造成的影响除对参战双方以外势必也牵涉中国与朝鲜半岛。

    (一)影响之于俄国

    由于俄罗斯帝国地域庞大,几乎横跨欧亚大陆东西,但此前沙俄的扩张重心一直在欧洲,到19世纪末其擴张重心转移至远东地区,但想在短时间内将力量输送到远东地区难度极大,

    1892年3 月29 日,亚历山大三世发布特别谕令,正式宣布修筑“横贯西伯利亚全境的铁路”的决定。[10](P.79)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俄国的战略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铁路通过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可拉近中国东北与俄国之间的联系。

    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俄国代表穆拉维约夫、维特分别在《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上签了字。[11](P.9)俄国开始中国境内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并命名为东清铁路(后又称中东铁路)。1903年7月14日全线通车。

    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后,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俄国将军事力量快速输送到中国全境以及朝鲜半岛提供了极大便利。靠着这条铁路,俄国在短时间内从欧洲调动大量军队到远东前线,最终在兵力上超过了日军,从而在局部挽回了败局。正因如此,才有了妥协性的《朴次茅斯和约》。《朴茨茅斯和约》将沙俄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攫取的部分势力拱手让予日本,失去了对远东地区的控制。

    (二)影响之于日本

    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很大原因归结于对地缘因素的明确判断和战略时机的有效利用,无论从陆面战场还是海面战场均占尽地缘优势,以弱胜强,战胜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沙皇俄国。这场战争是远东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除了确立了日本的强国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历史上第一次一个亚洲国家战胜了一个欧洲国家,而且是一个大帝国。”[12](P.412)

    战胜沙俄后,日本的扩张野心得到一定满足。1910年,日本政府与李完用合谋,签订了在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日韩合并条约》,从此朝鲜半岛完全沦落为日本的殖民地。[13](P.17)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朝鲜王朝和大韩帝国的灭亡,日本正式吞并了朝鲜半岛,为其大陆政策的实施迈出了坚实一步。

    (三)影响之于中国

    由日本与俄国双方在朝鲜的利益争夺开始,与半岛接壤的清王朝东北地区便被深深地卷入其中。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半岛。中国地区东北作为日俄战争期间主要陆上战场,在战争中遭受了重大创伤。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领土上争夺势力的战争,清朝政府无能为力,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让日本在战争胜利后继承俄国的扩张势力,逐渐控制中国东北。

    不得不说,在风雨飘摇的清朝晚期,从前的附属国逐个在列强的入侵下脱离清王朝的统治,且其自身的领土也朝不保夕,在如此情况下,清王朝也不得不接受其他帝国主义由于彼此之间的纷争而侵入中国领土的事实,这也体现了清王朝晚期的屈辱历史。

    (四) 日俄战争地缘政治之于韩国

    日俄战争后,日本对朝鲜半岛的侵略日益加剧,朝鲜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奋起抗争,1906-1909 年,朝鲜半岛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反日义兵斗争,[14](P.165) 1910年韩国被日吞并后,韩国开始了其被日本长达36年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四、小结

    面积仅有22万平方公里左右的朝鲜半岛在广袤的亚洲只是一个弹丸之地,既没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也缺乏历史影像力,但就是这样一个半岛却由于其在远东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甚至有“亚洲的巴尔干”[15](P.173)之称。究其原因,韩国历史学家姜万吉所言:“朝鲜半岛在政治地理学上处于比较特别的地位——即处在大国的夹缝之中。”[16](P.3)

    日俄战争的爆发并不是孤立的,与历史上万历朝鲜战争,甲午战争,以及此后的朝鲜战争大抵目的一样,都是通过夺取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进而为获得在东亚地区更大利益服务。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战争的方式越发多样化,但始终不变的仍是半岛的地缘政治重要性,它永远都是连接远东海陆的重要桥梁以及东北亚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朝鲜半岛在过去,如今,未来一直都是该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平衡大国力量的阵地前沿。

    参考文献:

    [1]索尔·科恩.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第二 版)[M].严春松 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美]斯皮克曼. 和平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5.

    [3]李晶.韩国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4]大久保利谦等.近代史史料[M].昭和1949年版.

    [5]金成镐.侵略朝鲜是日本明治政权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论“征韩论”的几个问题[J].朝鲜近代史研究, 1992,(12).

    [6]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二卷)[M].北京:三 联书店,1980.

    [7]袁明.国际关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查攸吟.日俄战争:开战背景及海战始末[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9]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2.

    [10]马蔚云.俄国的远东政策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 筑[A].俄罗斯学刊,2012,(1).

    [11]张雨.《中俄密约》与清朝末年的“联俄制日”政策 [D].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8.

    [1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M].吴象婴、梁赤 民、董书慧、王昶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李翔宇. 日韩合并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对东北 亚的影响[D].延边: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3.

    [14]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04.

    [15][韩]金大中.建设和平与民主[M].冯世则等译.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16][韩]姜万吉.韩国现代史[M].陈文寿,金英姬,金学 贤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