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研究

    李丹

    摘 ?要:本文从音乐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有效性研究出发,探讨了体育与音乐结合的重要性和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达到以乐促体,以乐辅德,努力将音乐、体育教育、德育渗透三位一体的教育手段引导和鼓舞青少年,使其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优秀接班人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關键词:音乐;中小学体育教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6-0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教育是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更是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也在不断地推进与深入,其本质不仅在于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更要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承担着德育教育的责任。音乐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乐曲节奏的强弱、旋律变化的跌宕起伏等,真实地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感受美的艺术表现。如果将音乐、体育教育、德育渗透三者有机融合起来,以乐促体,以乐辅德,努力将音乐、体育教育、德育渗透三位一体的教育手段引导和鼓舞青少年,使其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优秀接班人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音乐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作用

    音乐和体育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作用渗透于人才成长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更是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美育和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音乐与体育两者联系是具有共情效应的,包含着多种情感,渗透着多种思想内容,能调节人的情绪、思想、情感和态度。如高亢激昂的音乐配合上坚韧努力、奋勇拼搏、顽强不屈的体育精神,能激发人的斗志,增强自信心,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其次,音乐和体育教育都具有感染性,提高学习兴趣的特点,音乐以它独有的旋律、节奏、节拍对人体发生联系和作用。把音乐的意境情感与运动技能技巧学习全方位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 调动起学生的情绪, 有利于让学生自愿、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如在韵律操教学中,可以选择速度较快、节奏感较强的摇滚音乐来加以应用,引导学生在肢体协调性和节奏感方面的正确把握能力,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机体潜能;如在武术教学中,可以选择《精忠报国》等音乐加以应用,使人体的动与情、形与神、身与心相互交融,展现出武术的“精、气、神”的项目效果。同时也使学生在运动的同时对音乐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熏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利用音乐手段,注重发挥音乐、体育教育“以情感人、以体育人”的优势,使音乐、体育教育在育人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二、音乐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一)音乐在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简单地说,音乐是通过音高、节奏、节拍、速度等结合,创作出动听的旋律,表达出思想情感和节奏韵律。将音乐运用在体育教学中,能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通过音乐风格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主题,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将音乐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从熟悉了解音乐开始,慢慢理解音乐的深刻内涵,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音乐的节奏对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好的节奏感就没有体育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很难掌握运动技能技巧。将音乐的节奏和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保持一致,把每一句旋律与每一个技术动作完美结合。如在跨栏教学中,为了控制和变化跨栏技术动作的节奏、特点和练习强度,应用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去提示,使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形成正确的条件反射来完成各项动作技术。在小学体育课“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和掌握技术的能力,确定学生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最佳步数,确定节奏适宜的助跑速度,按照音乐的节奏和练习方法,反复练习并找到规律,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在武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充分了解武术的劲力特点,可以选用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配合动作的发力特点,使之巧妙结合,再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武术的内涵和神韵。特别是武术中富有“顿、搓”的动作节奏,通过音乐的合理选用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动作在什么地方该“顿”、什么地方该“搓”,加强动作的节奏律动。在音乐的选配上要充分利用音乐的特性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动作的真正含义,更要善于挖掘音乐中的德育要素,选配能够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歌曲,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逐渐加深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通过各种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把德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音乐在体育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对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课外活动中加入音乐的元素,能更有效率地调度人员、变换指令完成教学内容。在班级多、学生多的情况下,通过音乐的节奏韵律和优美旋律调控学生注意力和精神状态。由于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因此,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注重因时、因人、因地发掘音乐手段中与德育相契合的内容,进而有效地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例如长沙某实验中学,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学校将大课间定位为“诗意大课间”,在30分钟的大课间中把具有“经典咏流传”歌曲同课间操、课间长跑结合起来,不仅赋予传统诗词青春活力,并且为课外体育活动注入全新的文化动力。在两者完美融合的过程中,将有力地提升中小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更有力地提升中国学生传统文化的感知度。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人生价值、人生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音乐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以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情感需求为基本遵循

    在中小学阶段,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应用音乐元素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学情、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用。如针对水平一的小学生,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新鲜、生动、活泼的事物,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教师可以采取播放规范小学生行为的民谣、儿歌,或将音乐编成简易的教学操,能够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习惯和意识,使音乐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纪律意识、团结精神以及培养学生形成听从指挥的良好品质。如针对水平四的中学生,其具备一定的体育技术技能,性格上更加积极活跃,自尊心更强,喜欢探索,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时期。教师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就可以侧重选择能够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歌曲,如選择2019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准备和结束部分,让学生通过深入体会爱国的情感,从而使其爱国精神得以强化。

    (二)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为基准

    在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综合选择音乐素材。如各种长跑、慢跑等内容,枯燥无味、耗时长、运动量大,当学生出现怕累、消极逃避心理时,教师应该适时根据学生的反应播放雄壮有力、斗志昂扬的《运动员进行曲》等,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奋勇向前精神,通过音乐的桥梁传递给学生顽强不息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顽强、锲而不舍、团队合作的优良品质以及拼搏与坚持、竞争与合作的校园体育精神。总之,教师应当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旋律优美、积极健康向上的音乐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水平,从而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以培育体育精神为主要手段

    中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播,更要培养中小学生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激励他们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培养他们健康的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音乐作为一种美育手段,将音乐应用到体育教学中能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综合素养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意识到体育不仅代表着技术和能力,更包含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和心理,将具有正面积极的教育作用的音乐元素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就是借助音乐强大的感染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通过音乐与体育运动的融合来感受到振奋人心的力量。如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奥林匹亚圣歌》和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歌曲以深刻的内涵来表达崇高的理想,将自由、和平、公正、珍惜生命、博爱、参与、共享等体育精神传递出来。通过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聆听和感受这些歌曲更能深刻理解体育精神,让学生感受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所以我们要把握住音乐的特点,不断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和德育重点,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更美好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陶冶情操,道德浸润,心灵启迪,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首都体育学院 ? 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