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视角下体育实践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吴爱军 刘成兵

    

    摘 ?要: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除室内课中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传授外,体育实践课进行健康行为素养培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体育实践课中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问题提出,从厘清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入手,对如何进行实践课教学设计,提出实施策略与方法,指向体育实践课中学生健康行为素养培育。

    关键词: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实践课教学;内涵价值;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6-00-03

    健康行为素养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三大核心素养之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运动技能的学习与体能练习是体育健康课程的主体,为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将体育健康知识与内容渗透于运动技能与体能的练习中,促进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养成。体育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核心载体。当前,体育教学主要有实践课与室内课两种形式。室内课以体育健康理论知识与技能传授为主要内容,还包括常见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传授等。而实践课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为主要内容,运动技能与体育品德素养培育似乎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但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往往被一线教师所忽视。其实不仅仅是体育教师,学生在平时体育实践课的学习中也不能够充分重视自我健康行为素养培育。

    一、厘清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内涵价值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通过相应渠道获得的健康信息,并对这些健康信息进行有效的理解与吸收,正确地利用这些信息维护与促进自身健康的基本素质与修养。在2017版课标中明确规定了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范畴,以及其涉及个人素养与能力的界定,指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体育健康行为素养主要包括健康锻炼与管理的方式方法掌握,健康的行为能力表达,以及健康的生活生存外显凸现。体育健康行为素养是个体身心健康与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性能力的体现,也是改善健康状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应社会与群体能力的特征表现。根据2017版课标的表述,可以将健康行为素养归纳为:锻炼方法与管理、情绪管理与表达、生活方式与能力三个核心方面(图1)。其不仅仅为体育健康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为实践课中对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指明了培育的内容与方向,更为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有依据可循,有内容可参照,为落实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进行有效的培养与渗透。而针对体育实践课而言,对体育健康行为概念、内容、能力培育的指向有效厘清,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学习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在实践课中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指向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关注点

    (一)了解学情是前提保证

    体育健康行为素养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领域,了解翔实的学情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原则,更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最优化的前提。这里所提及学情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体育学习习惯、参加体育学习的状态、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学生性格类型。教师在体育实践课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学情,针对学情,依据健康行为素养的内容进行有效预设,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任务与要求时,有针对性培育学生某一方面的健康行为素养,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如进行体操类教学设计时,对一些学生性格相对独立或者内向,不易融入群体时,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有意识地通过设计保护与帮助环节,培育这一类学生“善于交往合作”的健康行为素养。比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常会有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够积极,情绪低落,除与个人性格有关外,还与同伴对其影响与帮助有关,在设计篮球分组比赛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进行教学分组,可将性格外向,乐意帮助同伴的学生与少数学习不够积极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有效的带动。也可教师直接加入分组练习中,参与学生比赛练习。这样的教学设计,重点还是培养这一类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与“情绪稳定乐观”的健康行为素养。

    (二)吃透教材特性是关键

    上述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内容归纳为三大领域,指向有11个方面的内容。任何体育实践课教学不可能指向所有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一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毕竟一堂体育实践课只有45分钟(小学一般40分钟)。如何最大化地依托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最优化地以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核心任务,是一线体育教師关注与解决的问题。在培育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素养方面,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吃透教材的特性与规律,以及其能给予学生健康行为素养哪些主要方面的培育,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有重点地针对学情,结合教材特性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健康行为素养培育。就体育实践课而言,不同教材类型的课,其指向学生健康行为素养培育领域不同,或者是其侧重点有一定差异。如小学阶段的水平一教学内容以游戏化教学为主,其健康行为素养培育主要是“积极参加锻炼”“形成锻炼习惯”“善于交往合作”方面。而水平二到水平五,主要以体育技能为载体进行实践课教学。教师需要分析不同体育项目教学内容特性,如田径类中耐久跑课的教学,“掌握提高耐力的锻炼方法”“保持稳定情绪”等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而像体操类、球类的实践课更多侧重于健康行为素养中“掌握健康技能”“善于交往合作”的培育。

    (三)明确课时学习目标是指南

    体育实践课的学习目标制定是在目标统领内容下,以体育课程总目标为核心依据,然后根据体育学习内容制订单元计划,即在单元目标下按照各课时学习内容制定课时的学习目标。众所周知,学习目标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指南和依据,无论是单元学习目标还是课时学习目标,对于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来说,首先要有指向明确的学习目标。以《旱地冰球——运传球的基本技术》课时学习目标为例:(1)90%以上学生掌握旱地冰球运球的基本技术,50%以上学生能熟练掌握旱地冰球运球的基本技术;(2)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习与思考,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并在学习中表现出善于积极向上,勇于与同伴合作探究。此课时学习目标来自河北石家庄第四十中学姚丰琛在2019年第八届中小学优秀教学观摩课(2019年10月,四川德阳)一堂实践课的学习目标。此学习目标的制定,无论从三维目标还是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表述言简意赅,指向明确,即:第二个学习目标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习与思考”即为健康行为素养内容“锻炼方法与管理”下的“积极参加锻炼”的范畴,而第三个学习目标中“在学习中表现出善于积极向上,勇于与同伴合作探究”,即为健康行为素养内容“情绪管理与表达”下“情绪稳定乐观、善于交往合作”两个范畴下的内容。所以在实践课教学中,体育教师明确课时学习目标并依据学习目标,对健康行为素养培育实施、观察、检测、评价,使得课堂教学一目了然。

    三、落实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实施策略

    (一)厘清显性与隐性的目标

    在实践课教学中,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是贯穿于体育教学始终的,切不可认为健康行为培育只会出现在课中某一部分,也不可简单认为培育目标的单一性。这其中有显性的培育过程,也有隐性的培育过程。显性的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还是基于学习目标的制定,从实践课中整体性考虑,依据学习目标指向,可以测、可评价的健康行为素养培育,以及实践课显性的目标达成。如体操类的实践课中,在學习目标中制定的“培养学生善于交往与合作”健康行为素养,这是本课指向重点培育的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而隐性的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目标,是在不同教学阶段加以实施培育的,而在实践课学习目标中没有进行呈现。同样在体操类教学中,在准备部分有课堂导入、体育游戏、专项准备活动,这些都是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而在基本部分学习时,如发生突发性的教学事件,遇到某些学生有畏难情绪,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时,此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于这一群体进行科学合理的“情绪稳定乐观”健康行为素养的引导与培育。这些隐性的学习目标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只是在不同的教学时段、不同的学习环境下所指向健康行为素养培育内容不同。

    (二)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结果,在实践课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中,需要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有深度的学习中,高效促进学生此项素养的培育。而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转变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知识观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实践课中,教师及时厘清学生的学情、知识技能储备情况,积极采用体验式、合作探究式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并重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素养的养成。适宜的运动负荷是一堂优质实践课的评价重要指标,如在耐久跑的实践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实施教学,让学生学会自测心率与课堂的练习密度核算,也可利用运动手环,借助通过APP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结合自身的学习感受与成效,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结适宜的运动负荷需要有怎样的平均心率、最大心率,以及课堂练习密度,这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除培育学生运动技能、体育品德素养外,对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极其重要,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自我制订锻炼计划,也慢慢学会制定“运动处方”等,以此可以培育学生“掌握锻炼的习惯”“学会健康管理”等体育健康行为素养。

    (三)多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关注学生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尊重差异、关注差异更是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在实践课教学中,每位学生健康行为素养的差异较大,学习目标中健康行为素养的制定主要还是面向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达成,而对于少部分学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基于这一部分学生基础性的健康行为素养,有针对性地进行关注与培育,切不可听之任之。以上文所提及的《旱地冰球——运传球的基本技术》课时学习目标为例,第三个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并在学习中表现出善于积极向上,勇于与同伴合作探究。但实际教学中,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同伴的合作探究,这主要因为性格或者因为自身运动知识与技能储备不足,而缺乏自信所致,此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及时关注课堂情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语言上给予激励,在学习中给予帮助,提高他们的自信。在分组学习中,有意识地将这些学生分入能力较强的一组,促进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展示自我,“保持情绪稳定乐观”与“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健康行为素养培育,使得这部分学生在自我原有健康行为素养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问题导向创设情境学习

    2017版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问题导向下的情境化体育学习,真正提出了怎样去培养的策略。教师将知识点依据教材、学情、生活中常识等要求设置为若干问题,置于一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使得体育学习基于问题、缘于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导向下利用情境学习促进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养成。以水平四《前滚翻》第三个学习目标为例:通过学习,培养积极向上,勇于挑战自我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善于保护自我,提高生存能力。《前滚翻》重难点就是团身紧,滚动圆滑,方向正。一般授课中,体育教师将动作要领告知学生,然后示范,让学生去模仿练习,其实这种课堂机械学习,索然无味,且不利于学生通过对技能的学习,培育学生健康行为素养。而此时教师设置问题导向下的学习情境,同样以滚翻为核心学习内容,设置在躲避危险时、玩耍游戏时、遇到火灾身上着火时,山坡上不慎滚翻时的情境,启发学生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如何处理与面对,如何自救,此时让学生体验只有团身紧、滚动圆滑、方向正才能解决现实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充分体现其动作重难点的掌握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这对学生“掌握健康的运动技能”与“良好的生存能力”等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五)重视体育家庭作业布置

    体育家庭作业是实践课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实践课教学后的延伸,能进一步巩固实践课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方式方法养成,是培育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重要策略。众所周知,体育健康行为其表现不仅仅在体育学习中,更是需要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得以体现。实践课教学是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重要平台与载体,而在课后或校外便是培育后的展示与呈现,很多健康行为素养如锻炼习惯、锻炼方法的使用,健康技能掌握与管理,适应自然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大多数是在课后或者是校外所表现出来的,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其价值就是促进学生在课后或者校外,深化校内学习效果,深度获得在学校内学科素养习得。在实践课中,体育教师可根据本节课体育学习的需要,在课堂的最后环节,适时针对学情、教学内容,进行课后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并根据教学计划与安排在后续的实践课教学中开展跟踪评价,促进体育家庭作业质量的提高,以此来促进体育健康行为素养深度培育。以目前高中体能模块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基于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储备,安排布置课后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发展上肢核心力量的课时练习计划,并于下一节实践课中进行展示。这样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不但是当前体育学习内容的深化与巩固,更能促进学生“掌握锻炼方法”“掌握健康技能”“改善健康能力”等健康行为素养的养成。

    四、结束语

    体育实践课是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重要平台。实践课设计与实施根本目的是依据2017版课标中所提及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厘清当下体育实践课所承载的任务与要求,使得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在实践教学中不再显得若隐若现,缺少有力的抓手。而是基于2017版课标,加强对学情、教材的深度了解与分析,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实践课设计,增强课堂有效的预设,并在教学实践中掌握一定策略与方法,指向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Leigh Chiarelott. 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M].杨明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吴爱军.深度学习下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J].体育教学,2019(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