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提高语文课堂实效的抓手

    康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评价的重要性,而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重要目的均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了保障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除了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外,还应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作用,构建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重视学生的观点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多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此种评价方式无疑对学生个性发展及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持续推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应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作为重点,同时还应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获得的进步,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及知识体系构建中所获得的进步。

    以《跳水》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一名学生对猴子的机灵及有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便可进行指导:“猴子确实有趣,但是若将猴子同文中所描述的事件联系,你将会对猴子产生新的评价。”随后,学生思考并答道:“文章中所描述的猴子确实不懂事,不可以捉弄小孩子。”接着,教师再度评价:“你对猴子的评价是正确的,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将自己对猴子的观点逐步过渡到人身上。此时,学生的态度得以更新,自身的认知也得以提高。通过此节课的学习,学生除了了解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外,还对文章中的船长、孩子及水手等形成新的认知,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得以提升。二、深化评价的目标意识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落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时,除了理解概念,还应以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立足点,从文本出发,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将教学目标隐藏于评价中,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均可获得一定的发展。

    以《螳螂捕蝉》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吴王的一句话突出吴王固执的性格特点。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学生在朗读时声音虽然洪亮,但却平淡,感情没有起伏。此时,教师加以评价:“你的朗读虽然声音洪亮,但却无法感受吴王的固执,你再读一遍试试?”第二次朗读时,学生虽然有进步,但吴王的固执的特点仍不明显。此时,教师实时加以评价:“此次的吴王虽然顽固,但固执仍不够明显,你再朗读一遍,好吗?”第三次朗读时,学生很成功。此时,教师加以评价:“你朗读得非常好,我们仿佛看见吴王本人站在我们面前。”由此可见,在朗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好似一盏明灯,引导学生不断前行,并最终到达彼岸。因此,教师的评价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还有助于課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之,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质量将会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教师需借助教学改革活动的展开,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以课堂评价改革作为切入点,可推动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