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学习目标设计

    吕慧敏 查春艳 董翠香

    

    

    

    摘 ?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教学目标设计应秉持着“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化”的设计理念,依据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现有的“三维目标”体系,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从体育认知、运动技能、体能和体育情感四个维度来进行设计。本文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学习目标设计维度、设计原则、表述方法及设计流程进行阐述,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制定学习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体育学习目标设计;表述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6-00-04

    一、前言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还制约着教学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我国中小学教学目标研究经过70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实现从关注单一到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内容上,表现为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设计上,逐渐从单一以教师角度和标准设计,转向以关照学生、重视情境为主的转变[1][2];实施上,从强调统一性、标准化的实施,向分层教学实施的转变,注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3];取向上,整体实现了从“知识中心”走向“素养中心”的转变。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规定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4]。可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指向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体育教学目标是由体育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制定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目标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实施和教学质量,最终影响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当前正在践行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核心素养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对教学目标的提炼和整合,即把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当做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品格。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核心素养都具有预期性,都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期望。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学习实际,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的“主观规定”。学生是否把教师的“主观规定”作为自己的“学习追求”,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事实上,只有“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才能深达学生学习的层面以指引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5]。然而,现有研究绝大多数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但对于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过程,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主动接受的,并与学生内心追求的目标相一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并努力去做的事情。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教学目标设计要秉持着“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化”的設计理念。

    二、体育学习目标的设计维度

    课堂是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中最微观、具体的层面,是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培养出所需人才的重要环节[6]。学习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与学的全过程,是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因素和有效抓手,应指向核心素养[7]。因此,体育课堂学习目标应依据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现有的“三维目标”体系,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来进行设计。

    《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应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并明确指出各维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具体可归纳为九大方面的素养内容[8](表1)。此外,目前国内外较为权威的目标分类观点主要有5种,即:中国《教育大辞典》中分为认知类、技能类、情感类、综合类[9];布鲁姆将目标分为认知、运动技能和情感;《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习目标;《课程标准(2017版)》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划分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方面;美国海德洛特把体育学习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学习运动技能和增强健康四个方面[10]。

    根据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并综合国内外关于目标分类的观点,认为体育学习目标要从体育认知、运动技能、体能和体育情感四个维度来进行设计。体育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掌握和运用运动与健康相关知识,包括运动认知和健康认知。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掌握和运用各种基本活动动作、不同运动项目的基本活动方法,以及发展基本运动能力,包括技战术运用和体育展示与比赛。体能领域的学习目标主要发展身体素质,包括健康体适能、技能体适能、体能原理与方法。体育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德育情感和价值情感。各部分具体内容详见图1。

    三、体育学习目标的设计原则

    学习目标的设计是由教师发出的,但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参考SMART原则进行目标设计。即,具体性(S, Specific)、可衡量性(M, Measurable)、可达成性(A, Attainable)、相关性(R, Relevant)、时限性(T, time-bound)。

    (一)具体性(S, Specific)

    具体性(S),是指要用具体明确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在进行体育学习目标设计时,对目标的设定越具体越好,只有具体目标才是有效目标。例如,“提高800m成绩”属于无效目标;“800m成绩提高2s”才是有效目标。有效目标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时,应忌模棱两可、不清晰或根本没有目标。

    (二)可衡量性(M, Measurable)

    可衡量性(M),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应有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目标达成的依据。如果设计的目标无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达成。具体的学习目标,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对其达成度进行检验,如运动技能维度的学习目标,可通过某种工具进行直接测量。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目标都可以用数据进行衡量,比如体育情感维度的学习目标就无法实现数据化。因此,在进行体育学习目标的设计时,应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忌在目标表述时使用形容词等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

    (三)可达成性(A, Attainable)

    可达成性(A),是指学习目标是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的,是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如果目标是无法实现的,那么花费再大的功夫来制定和衡量都毫无意义。体育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制定可为大多数学生实现的目标,并充分了解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以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切忌制定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目标。

    (四)相关性(R, Relevant)

    相关性(R),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学习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在进行体育学习目标设计时,不仅要注意体育认知、运动技能、体能、体育情感四个维度之间的关联性,还要注意学习目标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明白该目标对现实生活的意义。通过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懂得了如何应用学过的知识,使学习目标最大效益化。

    (五)时限性(T, Time-bound)

    时限性(T),是指学习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体育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以及何时达成,都是师生较为关注的问题。长期目标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短期目标则相反。达成目标的时间长短决定了反馈的类型,相比延迟反馈,及时反馈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所以长期目标相对于短期目标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设置体育学习目标时,应采用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方式,短期目标是为了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长期目标是为了学生更长远的发展进步。

    四、体育學习目标的表述方法

    常见的体育学习目标的表述方法有行为主义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外结合目标表述法、艾思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其中,行为主义目标表述法是行为主义提出的目标编写模式,是指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来表述的目标,主要适用于认知、运动技能和体能领域目标的表述;格朗伦的内外结合目标表述法是将内部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结合起来的表述方法,主要适用于情感领域目标的表述[11];艾思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是专门针对情感领域目标提出的,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这种目标只能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化的一种补充,不能单独使用。

    行为主义目标表述法是应用最广的方法,目前学习目标的表述也大都是采用行为主义目标表述模式。行为主义认为一个规范、明确的学习目标表述应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活动(Behavior)、情境或条件(Condition)、表现程度(Degree)。因此,行为主义目标表述法也简称为ABCD法。其中,四大要素的具体内容如下: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学习目标所预期和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因此,规范的学习目标开头应该是“学生……”事实上,在表述学习目标时行为主体一般略去不写,但目标表述的方式仍应较明确地体现出学生是行为完成的主体,如(学生)能说出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常见的错误写法有:“让学生学会……”“发展学生……”这样的学习目标出现了的行为主体错误,即把教师当作行为主体。

    行为活动是指用以说明学生在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知识和技能,态度会有何变化等,要用可观察、可测量的术语——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在表述学习目标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并采用动宾结构。即,使用“说出”“列举” “做出”等具体行为动词,再加上说明学习内容的宾语,如“(能)说出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能)做出行进间运球的动作”等。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或条件下完成指定的操作。体育教学中对行为条件的表述常用的有以下三种:一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利用垫子和身体,创编钻山洞的游戏”;二是时间限制,如“在一节课中学会三种以上的跳跃动作”;三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交流时,能表达出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表现程度一般采用定量的指标或标准,如“至少学会三种抛、掷轻物体的方法”。

    五、体育学习目标的设计流程

    初期,在设计指向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时,可以按照如下流程来进行编制。等对学习目标的设计过程掌握熟练后,可依据个人能力适当删减部分环节,以使目标设计过程更加高效。

    (一)明确学习目标的使用对象

    在设计学习目标前,首先应明确学习目标的使用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是学生学的目标而非教师教的目标。教师应始终围绕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力争做到眼中看着学生、心里装着学生、脑中想着学生。

    (二)根据课程标准、学情、学习资源初步编制学习目标

    在设计学习目标时,首先应深刻理解课程标准中与主题相匹配的内容,准确把握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维度。其次要充分把握学情,教师可运用访谈法、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综合了解学生学情。此外,还要用好学习资源,如教材、校内外课程资源等,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运动知识与技能。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学情、学习资源,围绕本课学习主题,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四个学习目标维度进行目标编制。

    (三)规范学习目标的语言表述

    对初步编制好的学习目标进行系统加工,按照规范的语法格式叙写学习目标。一般而言,一条学习目标往往针对一个核心概念学习。常采用行为主义法对学习目标进行表述,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情境或条件+表现程度”。

    (四)检验、评定并不断完善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习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在后续设计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修订,并在课堂中不断地检验、评定与完善。因为,我们制定的原目标可能会在实践中呈现定位过高或过低等现象,可能会激发学生的消极心态。在修订学习目标时宜选取脚手架形式,使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六、体育学习目标设计案例

    本案例[8]为小学二年级的立定跳远,主题为“情境游戏,快乐跳远”,旨在通过情境化的学习,在模仿和游戏中发展学生立定跳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挑战、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品质。

    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的使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第二步:根据课程标准、学情、学习资源作相关分析(表2)。

    第三步: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四个学习目标维度初步编制学习目标(表3)。

    第四步:按照规范的语法格式调整和完善学习目标的表述(表4)。

    教材分析 二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起跳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会两腿用力蹬地同时起跳,落地平稳的基本动作,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培养学生规范起跳动作的意识。单元共5课次,本节课是第2课次,通过第1课次,创设“挑战者”情境,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跳跃游戏中重点体验用力起跳、平稳落地的动作。本节课主要创设“拜访森林小动物”情境,让学生模仿双脚跳的小动物,初步学会两脚蹬地向远处跃起和落地缓冲的动作。通过一系列跳跃的游戏活动和钻山洞活动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学生的柔韧、速度、力量素质和动作的协调性。教学活动中融入创意设计和互评互助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培养有序活动的意识,养成乐于交流、合作互助的习惯。重点:用力起跳;难点:屈膝缓冲。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初期,生性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对什么都显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善于观察、善于表现,对于新鲜的事物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对立定跳远教材有了初步认识,但对用力起跳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要设计针对性强且富有趣味性的练习方式和手段,灵活安排多样的跳跃游戏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寓学于游戏活动之中,寓乐于教学之中。

    学习资源 媒体资源:立定跳远动图和平板电脑

    1.在立定跳躍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各个相关练习制作成动画,供学生在课上反复观看;

    2.学生在分组练习过程中利用平板电脑,对同伴的练习情况进行录像与视频回放;

    3.在课堂展示与交流环节中,通过观看学生的动作进行点评。

    场地和器材资源:海绵垫

    1.利用语言和器材创设运动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用模仿动物的跳跃动作,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双跳双落的基本动作要点;

    3.在学生进行游戏和模仿起跳练习时,鼓励学生尽量往远跳。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教学目标设计应秉持着“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化”的设计理念,依据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现有的“三维目标”体系,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从体育认知、运动技能、体能和体育情感四个维度来进行设计。体育教师在进行学习目标设计时,应基于具体性、可衡量性、可达成性、相关性和时限性(SMART原则),采用合理的目标表述法,参考相应的设计流程,科学地设计体育课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艳.论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J].中国成人教育,2001(4):33-35.

    [2]李煜晖,郑国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J].教育研究,2018,39(2):80-87.

    [3]杜尚荣,王笑地.我国中小学教学目标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J].教育学报,2019(3):28-3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5]曾文婕.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论学习为本课程的目标转化原理[J].全球教育展望,2018(4):11-19.

    [6]王烨晖,辛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之关键问题[J].人民教育,2017(Z1):37-40.

    [7]蒋永贵.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研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9):29-35.

    [8]董翠香.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9]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98.

    [10]董翠香.美国堪萨斯州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认识[J].学校体育,1990(3):69.

    [11]杜俊娟.体育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11-112.

    [12]董翠香.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