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思政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进程中的重要精神源泉,在传统文化视角下研究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有助于丰富思政教育的文化教学资源,开阔思政教育教学的专业视野,让思政教育的内容、原则与方法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融入我国文化的传播机制中,获得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由王易编著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2018年4月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通过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视角融合,挖掘了传统文化在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开阔了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视野,为现代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意见与建议。

    具体来说,该书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教育教学资源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对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核心理念进行了与时俱进的阐释与延伸,增强了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与思政教育核心理念之间的共鸣与互证,让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土壤,发挥更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第二部分从思政教育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了传统文化视角下思政教育的论域、问题、趋向、规律与创新,有助于推进我国现代思政教育的学科建设与课程创新,构建更中国化和现代化的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第三部分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的角度,分析总结了传统文化视角下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的策略、方法与路径,包括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教育实效性的思考、思想道德教育时代机遇等,以实践为导向,凸显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用性价值;第四部分从社会思潮和核心价值观塑造的角度,强调了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引导人们通过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创新,重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推进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让思政教育得以通过文化传播的渠道和平台获得最优化的影响力。总之,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将在理念、策略、方法和路径方面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科学化、多元化和现代化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通常借助于科学的、经典的思政教育内容、信息或其他物质文化、传播活动形式,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文化与语言、文化及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传播效果,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对思政教学中思想文化的内容、形式、传播形式作出与时俱进的探索。其中,高校逐渐认识到以文化人的思政教育教学创新模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也随之成为现代思政教育思想内容的重要来源。

    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的“教化”思想,文化的教化功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正风俗、治国家”的社会教化体系。从某个角度来说,传统文化中的“教化”实践与现代的思政教育活动在目标、任务、内容、形式等多方面都有着契合的部分。历经悠久的历史构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化内容体系十分丰富且多元,在人文、道德、伦理、法律、家庭生活、人际关系、行为举止等方面都有所涉及,能够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社会影响。从现代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的健全与拓展来说,传统文化教化内容体系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储备思想文化资源。同时,高校及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教化内容中挖掘并筛选具有现实生命力的内容,并借助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全面渗透到学生的人格发展、精神世界构建、价值观塑造、信仰教育中,让高校思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创新的近现代思想文化体系,这些内容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相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近现代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更好地体现了思政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特征,也更好地满足了社会现实中思政教育的发展需要,是我国思政教育中必须长期坚持与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在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中,传统文化可以作为辅助、拓展或延伸,但无法完全取代经典思政教育和现代思政教育的功能。高校需要以思政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核心功能为中心,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科学融合和创新融合,让传统文化的融入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丰富性、趣味性和文化渗透性。总之,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可以借助传统文化来丰富自己,逐渐达到社会教化与思想文化传播的预期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需要与具体的思政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根据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客观需求来进行筛选和阐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保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能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有效的正面效果。

    二、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第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应当积极展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专项研究与实验探索,通过分项目的传统文化分析总结,有针对性地强化思政教育不同模块的创新发展,增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创新的质量与水平。历经千年的积淀与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简单概括,其内涵的多元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鉴于此,高校在强调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同时,应当高度注意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项研究,通过更细化、更准确的传统文化内容阐释,恰如其分地延伸其现实意义与价值,进而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中,起到预期的传统文化濡染作用。换言之,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索需要在专项性的研究与实践中,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在挖掘传统文化核心内涵的同时,还要擅长将其与现代语境结合在一起,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和现代传播价值,让传统文化焕发出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且除了理论上的再阐释和再延伸之外,傳统文化的专项研究还应当以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为导向,加强相关课程的实验探索,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并对相关课程作出及时的调整,切实保障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创新的总体质量与水平。

    第二,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应当创建开放化的、多元化的思政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平台,集中各方的合力,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社会媒体文化传播的主流内容、国内外文化冲突交流的对比成果等全面纳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视野中,借助文化的渗透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让高校思政教育得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当中,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与精神发展产生更广泛且深刻的影响。换言之,传统文化的融入并不局限于课堂的示范教育,同时它还可以借助广泛传播的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开阔学生的思想文化视野,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关注线上线下的多样化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与思政教育进行巧妙地联结,强化自身的文化学习和文化反思,让高校思政教育取得更科学高效、多元创新的教学效果。且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现状来看,思政教育在学校之外、课堂之外的影响力较为薄弱。为了打破这一局面,高校及教师应当以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示范教育活动为基础,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发挥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作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广泛性和有效性。

    第三,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应当借助传统文化的广泛民间思想文化基础,借鉴传统文化的社会教化成熟体系,打造现代化的思政教育文化传播体系,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文化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的研究在内容上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对思政教育起到辅助和延伸作用,让思政教育得以更加深入全面地渗透到伦理道德、法律法治、社会风俗、亲子关系、人际关系、成长成才等多个方面,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的研究在形式上可以借助传统教化功能的传播形式,在家庭活动、校园活动、社会活动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下,打造多元化、生动化的思政教育活动,提高思政教育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广泛吸引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增强思政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力。最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的研究在环境优化上可以借助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文化土壤支持,创设民族化、民间化和大众化的思政教育传播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创新融合能够有力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中国化进程,最大化地借助传统文化在我国民众间的广泛认同,推进思政教育的教学与传播,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思想感召力和文化凝聚力。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应当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加快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创新,通过传统文化的专项研究与实验探索,更为精准地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并在此前提下,借助传统文化的文化资源、传播机制与社会文化土壤,逐步扩大高校思政教育的传播影响力,探索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国化发展路径,切实发挥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高校人才培育与社会价值导向中的积极作用。

    [课题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践研究——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19SZC-061)]

    (丁冬红/硕士,南京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张相琼/硕士,南京工程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