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党校教学工作科学化发展浅析

    谢乾丰

    [摘要]从本质属性方面考量,党校仍是一所学校,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是党校工作科学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充分发挥党校自身优势资源,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咨政服务,是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服务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重点工作的时代要求。坚持教学、科研与咨政工作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是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道。

    [关键词]教学;科研;咨政;党校;三位一体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是一篇指导全国各级各类党校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强调,“办学质量是党校立身安命之本”,要“坚持质量立校”,“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作为全面提升党校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1],并把“坚持质量立校”提升到了作为检验党校是否真正“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2]重要标准的这样一个战略高度。

    办学质量是党校立身安命之本,坚持质量立校也是党校工作科学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毋庸讳言,全国各级各类党校,尤其是市(地)、县(区)委党校,在过去的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亟需提高和改进的问题,例如办学质量不高、科研水平不强、咨政能力不足等等。作为党校系统中的两种基层性党校,市(地)、县(区)委党校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好新形势下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从而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服务,其中一项重要且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就是,必须推进自身教学、科研和咨政工作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二、现状及原因简析

    作为基层性级别的党校,市(地)、县(区)委党校在承担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任务方面,肩负着非常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所培训轮训的党员领导干部,都是扎根基层、面向基层、立足基层的领导干部,这些领导干部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的效果如何、效应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稳定与繁荣。历史性地看,市(地)、县(区)委党校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为全国各级各类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但是,在新形势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性影响与制约,市(地)、县(区)委党校工作的发展,已然滞后于党和政府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轮训要求。一是在教学方面,不少党校的课堂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联系得不够不紧不强,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培训轻党性教育等不良现象。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一个专题连续讲几年甚至十来年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二是在科研方面,市(地)、县(区)委党校科研力量和科研水平普遍较弱。以江西省XX市委党校以及该市各县(区)委党校为例,该市委党校自1983年至2015年的33年间,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含通讯报道)共计170篇,平均每年5篇多一点;其他十个县(区)委党校自1983年至2015年,共计发表论文(含通讯报道)88篇,多数县(区)委党校平均一年不到1篇。而且,刊发论文的刊物级别不是很高,下载率和引用率非常低。三是在咨政方面,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该市市委党校及各县(区)委党校,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提出的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较少,党校教师或相关人员被遴选为政府参议室(或相关咨议机构)的人员也非常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该市委党校及各县(区)委党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咨政、充当智囊和发挥思想库的作用不足。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一是党校自身的发展定位不准。党校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是推进党校工作科学化发展首先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党校,从词义学上分析,中心词是“校”,即学校,这是它的普遍含义;只不过它是一所姓党的学校,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殊性所在。作为一所学校,搞好教学和科研,是其天然工作职责所在;作为一所姓党的学校,决定了它的教学必须以党性教育为主,决定了它的科研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代化为主要研究方向。但是,目前大多数市(地)、县(区)委党校只是作为当地党委政府下属的一个普通职能部门,在考核与评价机制方面,类同于党委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这就偏离了党校科学化发展的应有之道。二是体制方面的原因。据调查了解,江西省一些市、县(区)委党校在2008年工资改革之后,党校的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包括绝大多数教师,都已经转变为公务员,党校也成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例如教研室主任改任正科级干部,教师改任科员等等,也就是从事业编制转变为公务员编制。身份的转变,决定了一线的教师就毋需再参与职称的评定,不参与职称评定,就决定了大多数教师疏于科研,也疏于教学。再者就是党校的机关工作人员(非教学人员)占比较大,一线教师占比较小,偏离了教师是党校工作主体的发展之道。三是党校教师队伍高层次人才偏少。据调查了解,江苏省XX市委党校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含自考、函授)的21人,占26.9%;拥有硕士学位7人,占8.9%;在读博士生1人,占1.3%。其他各县(区)委党校教师的学历更是普遍偏低,其中不乏高中、师范毕业生,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寥寥无几。四是大部分教师教非所学。目前,绝大多数市(地)、县(区)委党校教师所教的专题并非自身专业所学,属半路出家。非科班出生,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以及咨政能力和水平。这种现象在全国是非常普遍的,即师资队伍存在“先天不良”和“倒挂”的问题[3]。五是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全国市(地)、县(区)委党校都面临着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教师队伍缺编等问题,导致部分地区部分党校遭遇严峻的生存之困。例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委党校的办公用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超长“房龄”加上年久失修导致墙体开裂、房顶塌陷,成了“危得不能再危”的危房。天水市张家川县委党校没有大门,没有围墙,几排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平房之间长满了半人高的荒草,一个搭在空地上的塑料棚子便是学员食堂。“远看是座庙近看是党校”,这是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对当地党校现状无奈而辛酸的形容。除了严重落后的硬件设施,更让基层部分党校领导感到棘手的问题是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青海省祁连县委党校共有6名老师,但因频频被其他部门借调,平时只有校长和1名教师坚守。加上编制限制,已有15年没有进过人。甘肃省碌曲县委党校共有教职工6人,其中行政人员占去5名,剩下的1名教师只能独自承担“组织教学”任务。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委党校的32名在职员工中,只有8人是教师身份,其余都是后勤工作人员[4]。

    另外,办公经费严重短缺。例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委党校每年的办公经费仅2万元左右,全体教师共用一台电脑,连个像样的教室都没有,更谈不上现代化教学手段[5]。

    诚然,上述例子都是西部不发达地区党校的现状,但是,在东、中部地区,部分市(地)、县(区)委党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实践证明,只要当地党委对党校的地位和作用加以高度重视,该党校的发展就会很好。

    作为党的建设工程和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市(地)、县(区)委党校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窘境,主要原因还在于当地党委政府的不重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党委书记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党校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帮助党校解决实际困难[6]。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要切实帮助党校解决实际困难,最重要的是要首先解决党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基础性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三、推进党校教学、科研、咨政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一)为什么要推进教学、科研、咨政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1、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必然要求

    注重教学,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是任何一所学校持续向好发展所不容回避的现实工作与问题,党校也不例外。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摇篮,必须要把教学质量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如果一所党校教学质量不高,甚至连基本的教学都组织不了,那么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就不复存在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强调要“坚持质量立校”。这里的“质量”,首先应指教学质量。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党校首先必须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向参加培训轮训学员宣讲好、阐释好,让培训轮训学员在党的理论、党性教育等方面都应有所收获,确保学而有用,学而有信。当然,党校的教学质量没有诸如中小学般的看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录取率这样简单而易行的评价标杆,它是以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及其整体队伍的素质提升、能力提高、党性更纯、纪律更强、作风更实的“四铁”干部为评价标准的,是以干部队伍的整体工作面貌、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以及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与稳定为评价标准的,是以当地的政治生态为评价标准的。这些评价标准虽然不会有立竿见影般的效果,但却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因此,狠抓教学质量,不仅是党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党校所应担当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2、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科研水平与质量,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活力源泉

    科研是搞好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活力源泉。党校,尤其是市(地)、县(区)委党校,要真正做到确保培训轮训学员学有所得,必须重视和加强科研力量与水平。首先,搞好科研有助于深化教师对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的深入了解。宣讲好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并不是指教师空洞地向学员宣讲,也不是指教师从理论到理论地宣讲,而应该是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实际来宣讲,即要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宣讲好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其次,搞好科研有助于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当代化,是一个非常重大而具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党校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时效性、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性。例如,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仅仅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学习任务,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党校教师,更应该深入学、带头学、自觉学,并要形成自己的正确看法、观点,这样才能向学员宣讲好、阐释好,也能提升自身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理论动态的能力。再次,搞好科研有助于提升党校自身的知名度。中央党校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党校系统中的翘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拥有一大批专家、大家,他们不仅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也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作为基层性党校,市(地)、县(区)委党校要想在全国或者同级别的党校群体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必须要从提升科研力量和水平入手,只有在全国各级各类的报刊杂志上刊发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出版一批有水平有深度的学术著作,发出一定的有价值有影响的学术声音,才能逐步确立自身在全国党校系统中的学术地位。

    3、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咨政能力与水平,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时代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7]。虽然文中只是突出强调“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8]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但这也同样标示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各级基层性党校——市(地)、县(区)委党校,也一定要针对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映重大思想理论动态,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要“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9],而咨政服务工作则是发挥党校思想库作用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党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发挥自身独特作用的重要途径。

    有为才有位。“加快推进咨政能力现代化,能够有效地推进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也能够极大地扩大党校在地方的影响力,提高其知名度”[10]。目前,市(地)、县(区)委党校在为地方党委政府资政建言方面,还显得十分不足,这一方面缘于市(地)、县(区)委党校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不足,特别是在申请市(地)、县(区)级课题方面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缘于市(地)、县(区)委党校在研究制定年度课题方面,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结合不够。另外,部分市(地)、县(区)委党校自觉为地方党委政府咨政建言的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只要搞好常规性的培训轮训工作就可以了,没有认识到党校为党委政府咨政建言的责任担当,以及自身咨政建言所拥有的科研优势和智力优势。因此,认真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精神要求,大力提高市(地)、县(区)委党校咨政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党校自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的内在要求。这也是引起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党校工作、重视党校作用,重视党校建设,进而提升党校在本地区的部门地位的重要途径。

    (二)怎样推进党校教学、科研、咨政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1、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是市(地)、县(区)委主要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党校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工作和党的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市(地)、县(区)委主要领导有责任有义务动员和组织各部门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确保党校基础设施、干部配备、人才引进、办公经费等关乎党校办校办学工作发展的基础性事务做好做实,使党校真正成为党建工作的亮点。其次是党校的教职工,特别是校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新形势下的党校办学,并非仅仅向参训轮训学员灌输理论而已,更为迫切的是要向学员阐述清楚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成果,要始终秉持教学促科研、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促咨政的工作理念,确保教学、科研和咨政三位一体协调推进、共同发展,不可偏废,也不可只抓一点。

    2、要形成良好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由于各市(地)或县(区)只有一所党校,这种独一无二的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能部门属性,使得本地区没有与之对比参照的考核评价体制机制。因此,如何考核评价党校的工作绩效,需要进一步探索。此外,由于党校的职能特殊性,各地对党校的部门性质的认定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江西省部分市(地)、县(区)委党校的教师在2008年工资改革后,大多转变为参公管理的干部,职称评定压力的减小甚至没有,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注重教学,也不注重科研,致使整个党校的咨政能力和水平不断弱化。为调动、激发和提高广大教师教学、科研和咨政的能力与水平,市(地)、县(区)委党校必须要根据党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考核与评价体制机制,激发教师上好专题课、搞好科研、提高咨政能力的兴趣,彻底摒弃课上得好与不好一个样、论文发与不发一个样、咨政活动参与和不参与一个样的慵懒散作风,彻底让广大教师动起来、活起来,培育出人人争着上课、个个勤于科研、大家勇于咨政的良好校风与作风。

    3、要加强和完善相关的软硬件建设

    作为推进党校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市(地)、县(区)委党校领导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改善或完善学校教学、科研、咨政工作等方面的软硬件建设上。例如,目前绝大多数市(地)、县(区)委党校没有购买中国期刊数据库,图书馆建设或图书资料的购置也严重滞后,教职工查阅相关资料只能上网无目的地搜索,而这种搜索出来的资料大多时效性差且大多人云亦云,这大大制约了教职工把握最新理论研究动态的能力,掌握不了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这也是导致广大党校教职工无法或者搞不好教学、科研与咨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市(地)、县(区)委党校要以搞好教学、科研和咨政工作为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切实把关系着党校教学、科研和咨政工作的各项软硬件建设好完善好,为党校的教学、科研和咨政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4、要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党校工作的主体。要搞好党校教学、科研和咨政工作,必须要发挥好广大教师的主体作用,搞好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随着一大批70后、80后年轻干部逐步进入各级各类领导机构,走上各级各类领导平台,他们自身的学历水平和视野宽度,要比以前的领导干部更上一层楼。因此,参训轮训学员学历水平的提高,已经迫切地要求市(地)、县(区)委党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这除了要求党校教师自觉加强并提高自身学历之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期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和学术水平。二是要抓好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工作。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的正式颁布为契机,加强对该《意见》精神的学习和领会,切实提高与加强广大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咨政服务的时代要求,促使教师的思想与行动统一到该《意见》的精神上来,从而自觉自愿地搞好教学、科研与咨政工作。三是要为教师创造与提供进修、深造和挂职锻炼的机会与平台。过去人们常常强调:“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与学生的知识要求关系已经到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是一条长流不息的小河”的地步,因为知识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知识的折旧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广大教师自觉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党校必须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深造与挂职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从而让广大教师能充电,充好电。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加大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力度,实行蹲点调研制度,组织党校教研人员到基层一线深入了解实际,加深对国情党情的认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因此,促进党校教学、科研、咨政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既是党校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校教学、科研、咨政的特点和党校教学规律的科学反映。

    [注释]

    [1][2][7][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2-14(6).

    [3]何毅亭.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党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学习时报,2015-12-21(1).

    [4][5][11]刘茁卉、周菁华、姜伟超,等.基层党校之困[J].瞭望,2015(5).

    [6]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N].人民日报,2015-12-13(1).

    [9]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jrzg/2008-10/29/content_1134879.htm.

    [10]潘国安,臧国忠.地方党校要着力提高咨政能力[J].党政论坛,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