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访惠聚”活动中做好青年群体思想教育

    杨慧琴

    [摘要]青年群体是农村未来的主要力量,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在“访汇聚”工作中通过了解他们客观实际、重视思想宣传、强化组织建设、提高他们自主能力等方式,做好青年群体思想教育。

    [关键词]青年;宣传;组织;教育

    在“访惠聚”活动中,这个青年群体始终应当予以高度关注。这是因为:首先,在农村特别是南疆农村地区,青年的人口比例很大。就以作者所住的村为例来说,全村人口1096人中,青年人就有362人,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次,青年这个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青年人充满活力,好奇心强,容易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和思想的影响。然而由于他们一般涉世不深,缺乏人生阅历,遇事容易产生冲动,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被非法宗教和极端思想蛊惑和利用,乃至走上参与暴力恐怖犯罪的道路,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事实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疆内发生的系列暴恐案件,往往都有那些深受极端思想毒害的青年人的身影。在“访惠聚”工作中,紧紧围绕青年这个群体做好他们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现结合住村工作实际,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青年群体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客观了解青年群体,丰富工作形式、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一)建立台账,摸清底数,实施动态管理

    对本村青少年开展全面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村队青少年进行分年龄段管理,对青年过去重要经历、现有状况、现实表现、思想动态、技能爱好、就业意向做一全面了解,并登记造册、整理归档,并及时对档案进行动态更录,以保证信息准确。

    (二)在青年中推选小组长,加大对年轻人的管理力度

    在村辖的三个组里分别推选出三名青年小组长,切实发挥青年小组长在村青年中的主导作用。紧紧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新疆“三史”教育、“四个认同”、《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邪恶本质和严重危害》等专题,深入走访,摸清青年的所思所想,了解青年的诉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使用问答式、案例式宣讲方式,使青少年积极思考,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和危害,提高广大青少年判断和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教育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有爱心、懂感恩。

    (三)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

    把好九年义务教育关,加强双语学习及交流能力的培养工作,大力培养双语教师及人才,形成有效的双语教育及考核制度。同时,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新提拔的年轻村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双语能力。充分利用好“西新工程”、远程教育平台以及“互联网”等教育阵地,开办“村民夜校”、“妇女夜校”,为年轻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再学习氛围。

    住村工作组为提高青少年的“双语”水平,适应当前农民青年劳务创收的需要,增强其就业、创业和增收的能力,举办了夜校班、课外辅导等形式,启动推广农民青年“双语”培训工程。采取一帮多、多帮一结对的方式,“双语”学习对子或工作、生活“搭档”,通过交流帮助练习发音、掌握语法,利用空闲时间相互提问学习。为帮助青少年提高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社会交流面,每天公布更新一段日常用语及对话,以维汉两种文字形式标识发音读音,由住村工作组干部轮流做现场领读、讲解,供前来的青年学习交流。

    二、丰富宣传形式,提高认同感

    (一)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统一部署,充实村级文化宣传责任人员。在现有7人村干部基础上,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懂双语的优秀80后年轻人进班子,作为村支部书记助理,协助书记全面负责村里文化宣传等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夯实打基础、利长远的村级文化宣传阵地。

    宣传与教育同步走,提高认识。依托村队,村党支部联合住村工作组将青少年宣传教育纳入日常化管理,全面开展培训。定期举办团课、队课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形势理论讲解、创业奋斗、民族宗教等形式多样的宣讲。

    (二)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让青春增活力

    按照1个行政村建设1个文化活动中心设想,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平台。在村委会积极筹建“青年之家”,逐步完善文体设施,配备必要的台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棋牌、健身器材、拔河绳等文体娱乐设施和都塔尔、热瓦甫、手鼓等民族乐器、图书,为青少年提供一个集学习、娱乐、维权等多元化服务为一体的活动阵地。建立健全文化活动相关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活动的组织管理。开展文化“进村入户”活动,组织相关专业骨干培训,指导年轻人参加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现代文化活动,让青少年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团结友爱,宣扬社会正能量。切实发挥好“西新工程”、“东风工程”作用,通过活动平台潜移默化影响年轻人思想,提高年轻人对非法宗教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免疫力、抵制力。

    住村工作组充分利用努鲁孜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排球比赛、篮球比赛、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组织大家共吃一锅抓饭。住村工作组还会同村委会筹措资金,购置服装和器械,组建全部由青年组成的民兵连、国旗班、排球队等。

    三、强化组织建设,提高归属感

    (一)党建带团建,发挥核心作用

    住村工作组指导村党支部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职责,协助做好团组织建设,布置青少年活动室、购置办公用品和器材,落实工作经费,挂牌亮明身份,形成“工作有人抓、活动有场地、办事有经费、难题有人解、村民面前有地位”的良好局面。做到工作有人管、活动有人推、任务有人抓、一级抓一级,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青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形成吸引青年人、教育青年人、引导青年人创业就业、致富带头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提高团组织服务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广大青年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先进学习,每人重点学好一个先进典型,要学得透、用心悟、跟着做,向模范靠齐,争当先进青年。

    发挥团员示范带头作用。倡导广大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做奉献的精神,干好本职争先进,争做岗位标兵,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展示团员青年的先进性,落实“两不误、两促进”的基本精神,为身边广大青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服务,释放正能量。集体组织或青年个人参加公益服务活动,为需要帮助的村民提供长期的公益劳动,用无私的奉献展示青春的风采。

    (二)结对子、交朋友,与广大青少年交心融情

    住村工作组干部要主动跟青年人交朋友。通过定期召开团员青年座谈会,多与青年人交谈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尽力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就业中的实际困难。

    发挥村、住村工作组、村干部、村警、党员、“四老”人员、宗教人士和青少年家庭的作用,教育引导“七支队伍”共同肩负起培养年轻人的责任,对青少年多关心帮助、赞扬鼓励、指点带路。组织青年围绕自身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动态、困惑等,开展双边或多边谈心活动,消除思想的结点,畅通青年的心灵,发扬青春的朝气。

    四、重视提高青年群体自身的能力,发挥自主能动性

    (一)提高农村年轻人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对年轻人就业思想的转变,采取对口帮扶、包村包面的办法,解决村里年轻人有序进城就业的问题。大力培养村里5—10名创业、致富年轻带头人或企业家,给予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带动年轻人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和就业,推进年轻人融入现代社会。

    强化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按照农民意愿,加强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就业方面的培训。通过举办青少年实用技能培训班,先后对电焊、中式烹饪、汽车维修、园林绿化、叉车、美容、美发、中式面点、服饰设计、家庭美食家政服务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促进他们自我就业。

    搭建平台,加强就业创业引导。以观念引导为重点,帮助青年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积极发掘、选树从乡村走出去的、在年轻人中有示范力、说服力、感染力的创业成功典型,现身说教,激发年轻人创业就业热情,引导走勤劳致富之路。通过采访报道、新媒体宣传、分享会等形式,向村各族各界青年宣传创业成长历程,引导青年转变就业创业观念。

    (二)发挥传帮带作用,引领青年学习民族宗教政策

    在“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下,住村工作组、村干部结合实例讲解“综治维稳、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等知识”,使青少年了解到当前维稳形势及国家的就业相关政策,并鼓励年轻人要对自己有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投入到建设美好家园这个大家庭中来。

    只有青年思想稳定了,新疆社会才能稳定。“访惠聚”活动中,通过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筑牢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防线,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自觉抵制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乡做出应有的贡献。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