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优势

    王妮

    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不忘初心,牢记对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究其原因,这与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优势息息相关。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度优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3-0060-02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直是党带领人民奋斗的目标,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夙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因此,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优势的深刻理解,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更好实现国家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古人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1]。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1]。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小康社会”离不开党领导全体人民依据历史文化、社会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彰显出来的制度优势。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制度优势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迎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这是中国发展不同于苏联东欧国家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原因;更是中国综合实力节节攀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秘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此,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视为真理,坚持用与时俱进的、符合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创造;产生了诸多彰显大国风范的新理念;赢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尊重和赞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家制度之所以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2]。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勇于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战略和新理论。全体人民“三不愁”变为现实,教育、医疗投入日益上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低碳环保、绿色文明成为城市发展的代名词,碧水蓝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繁荣景象正在逐步形成。党不仅兑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2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党的领导是中国由积贫积弱到国富民强的秘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带领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创新,不断使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趋向完善和成熟。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有着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力;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作为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优势;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团结各族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些优势和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小康社会的提出到“十四五”规划的开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的到来,这是中华民族在苦难深重、命运多舛的历史长河中的又一进步,是在呕心沥血、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中的又一冲刺。向全体中华儿女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为这项伟业做出的不懈奋斗,也昭示着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滚滚向前的有效武器。

    3 坚持人民至上的制度优势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成为历代统治者制胜的法宝。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4]。”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求大同的政党。从历代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思想来看,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到邓小平将为人民服务思想提高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将人民群众的评价看作党度量一切的标尺;到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任何事都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到胡锦涛坚持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作为党执政最牢固的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再到习近平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谋篇布局党的各项工作,无不用铁一般的事实向全体中华儿女证明: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的主体地位。正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存在一样,目的是什么?显而易见是为了人民拥有一个经济良好、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安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优良氛围。从国家制定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确保人民在管理自身事务时享有更加广泛的权利,拥有更加切实的自由,做到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真实有效。同时,党和国家还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的规章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做到权利惠及人民,为人民所用,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性。

    4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且庞杂的工程,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从经济方面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如:在经济制度上,强调发挥市场在经济中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不仅仅是依赖市场的作用,还需要政府和国家在这场战役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二者的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对于小康社会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在分配制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优势在于既能兼顾效率又能体现公平。国家运用各种调节手段,合理规划社会财富的分配。既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鼓励先富带动后富,防止收入差距悬殊,造成两极分化,进而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目标,旨在为实现共产主义亦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宏观调控上,国家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例子。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的基础上,既提高社会生产力,又保障社会效率,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5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5]。”理想信念是钢,能让全体人民筑牢思想之堤;理想信念能让全体人民补足精神之钙,从而紧密团结在一起,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正如脱贫攻坚的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都需要党和国家在调动14亿中华儿女积极性的基础上,齐心协力、戮力同心,全国一盘棋地完成人民的期许。同时,中国人民与生俱来就具有怀揣远大理想并愿为此付出艰苦努力的品质。他们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美好生活是需要靠双手去创造的。因此,尽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充满曲折和荆棘,但中国人民始终秉着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气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人均国民总收入明显提高,增速显著。由2000年的中等偏下收入到2010年的中等偏上收入,再到2019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突破1万美元。人类发展指数首当其冲,从“低人类发展水平”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已经达到联合国的富足标准。农村通电率实现全覆盖,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毛入学率逐年递增。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事业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一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素材,为世界上那些渴望富足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9+133.

    [2]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1):4-13.

    [3]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助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

    [4]《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新华每日电讯》2018年12月30日,第1版.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3.

    (责编:陈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