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的传承

    张超 朱晓君

    

    [摘 要]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族马尾绣的使用功能和刺绣技艺受到了冲击,除面临技艺传承后继无人的窘境外,还面临着传统技艺与批量生产之间的矛盾、现代强势文化对水族传统文化的消解等问题。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为水族马尾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极具民族特点的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着重开发的内容之一。水族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在优势是:文化艺术含量高,工艺性、实用性和地域性较强,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水族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外在条件:一是旅游业的发展为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创造了基础条件;二是贵州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发展平台;三是旅游业的推广和日渐成熟也为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途径。对水族马尾绣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应把握适度的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避免对马尾绣传统文化原真性的破坏。

    [关键词]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活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3.6;F590.3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6.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智慧与昔日的辉煌,蕴含着特有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强调对观念、活态的保护,展现文化生态环境。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仅仅限于用语言文字或者现代科技手段来记录、保存是不够的,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旅游开发与非物质遗产的互动也可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水族马尾绣作为水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1],是水族光辉灿烂的非物质文化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手工技艺,工艺繁琐复杂,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具有浅浮雕感,古色古香、精美绝伦,有独树一帜之美称[2] 。

    随着时代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如今,有精湛技艺的马尾绣艺术家为数不多,且年事已高,而新一代青年水族女孩由于受现代文化影响不愿学马尾绣,高科技带来的批量化生产又严重影响到马尾绣产品的质量。本文拟从现代旅游产品开发的视角剖析水族马尾绣的传承问题,以期有利于马尾绣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保护与发展。

    一、水族马尾绣面临的问题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省份,历代聚居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有17个,天然的民族资源和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使得该地区原生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厚重[3]。2006年5月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贵州省有31项4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排名居浙江省和福建省之后,位列全国第三[5]。被喻为中国刺绣活化石的贵州三都水族马尾绣就是此次入选者之一。

    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族马尾绣的使用功能和刺绣技艺受到了冲击,除遭遇技艺传承后继无人的窘境外,还面临以下问题。

    1.传统技艺与批量生产之间的矛盾

    贵州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全凭水族妇女们手口相传保留至今,是水族生活、生产、民俗、礼仪等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水族民俗与精神文化的象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马尾绣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影响。迎合市场需要的产业化开发和机械式复制,用机械刺绣替代了人工织绣,马尾绣传统技艺日渐式微,刺绣过程的简易化和偷工减料的商业行为使绣品质量严重下降。

    2.现代强势文化对水族传统文化的消解

    马尾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之根,其在现代强势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之下,面临着被消解的危险:由于老一代水族马尾绣民间艺人很多已亡或年事已高,青年一代为了走出大山学习文化知识又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马尾绣,致使马尾绣艺人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除此之外,部分初步产业化的马尾绣成品为了迎合市场商业性的需求,绣片质量严重下降。初步产业化的复制生产方式大大消解了这种水族古老而传统的文明及其成长过程。如此社会文化生态将有可能急剧转型,马尾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这种弱势文化很有可能被强势文化所吞噬。而马尾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世代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的一部分,对其进行保护,就是在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保护民族的传统精神[5]。因此,保护与传承马尾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其被强势文化所侵蚀,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将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文化品牌,或能使马尾绣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得到保护与传承。

    二、水族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

    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和日渐成熟为马尾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极具民族特点的水族马尾绣已成为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开发的内容之一。将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不仅有内在优势,而且有外在条件。

    1.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在优势

    古老传统的水族马尾绣作为现代旅游产品开发,有着先天的内在优势:深刻的水族民俗文化内涵,独树一帜的刺绣技艺,五彩斑斓的色彩,极富浮雕效果的成品,以及古色古香又华美精致的视觉与心理审美感受等,这都为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创造了必要条件。

    其一,艺术性强。马尾绣是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精心创造的传承上千年的手工艺绝活,也是现存最古老又最具生命力的一种原始艺术,堪称世界一绝,有独树一帜之美称。它是除水书之外承载水族民俗、民风等民族文化的载体,被喻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在世代相传的发展过程中,马尾绣已成为承载水族迁徙、生活、礼仪等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典型载体,目前亦成为水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标志,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艺术特点,其成品古色古香,华丽精致又寓意深刻。

    其二,工艺性强。马尾绣手工艺的制作具有较强的工艺性,普通的绣片一般都要经过制马尾绣丝线、盘绣花纹轮廓、填充轮廓内心、挑织绣品装饰边缘、订制小铜片和拼接组合等步骤。比如,制作一件完整的马尾绣背带(见图1),对工艺的要求就很高,大致需要52道工序,可谓繁琐复杂。

    其三,实用性强。传统的马尾绣以装饰水族妇女的服饰、孩童的背带(见图1)、童帽(见图2)、绣花鞋等日常生活衣饰为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马尾绣民间艺人们逐渐将传统服饰的绣片当作旅游商品在贵州黔南、黔东南等诸多景区销售,比如将一些桃形(见图3)、花瓣形(见图4)等不同图案纹样的绣片订在现代女式服装上或提包上(见图5)做装饰,既有传统民族文化的韵味又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其四,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马尾绣刺绣中的诸多织绣纹样都是选用水族所崇拜的图腾纹样,如蝴蝶纹、鱼纹、凤凰纹、龙纹、石榴纹、雷电纹

    等。这些纹样大多表达了水族先民对多子多福的祈祷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例如,蝴蝶被喻为孩子成长的保护神或保护伞,蝴蝶纹被水族先民视为健康、吉祥、平安的象征。马尾绣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其作为贵州省文化艺术旅游产品开发,具有极强的纪念意义。另外,由于掌握传统马尾刺绣的民间老艺人或已过世,或年事已高,目前能精通传统技艺者甚少,再加上马尾绣刺绣工艺复杂,耗时费力且承载着水族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较强的立体浮雕视觉效果,因此其收藏价值很高。

    2.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外在优势

    对水族马尾绣进行现代旅游产品开发除了具有先天的内在优势之外,还有以下外在条件。

    第一,旅游业的发展为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创造了基础条件。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马尾绣之所以面临消亡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现代文化、观念、市场经济等的冲击;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性与实用性不强,也是一个原因。而当今旅游业的日益兴盛为马尾绣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的复原和水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展现提供了大好机遇,有望使濒临灭亡的水族马尾绣重获生机。水族马尾绣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迎合现

    代城市人对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奇心,使马尾绣在新的旅游市场环境中重现昔日的风采,从而为马尾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第二,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为马尾绣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发展平台。贵州省拥有珍贵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瑰丽多姿的山、水、石、洞,丰富的水利资源形成的瀑布和漂流,以及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俗等是贵州省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政府和一些旅游企业重视打造贵州省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品牌,加大对水族马尾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带动贵州省经济的发展,这都为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创造了天然的环境优势。例如,目前三都水族自治县成立了以马尾绣为主题的经营公司,初步形成了以传统绣品加工制作、定点收购、新产品开发等为体系的产业链。这对提高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知名度,加强社会各界对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重视、保护、传承,以及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第三,旅游业的推广和日渐成熟也为水族马尾绣旅游新产品的开发,以及马尾绣的保护提供了新途径。随着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旅游行业界的极力争取,贵州旅游产业不断发展,游客数量逐年快速递增,民族民间文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制度不断完善,熟练掌握现代高科技的人才大量介入,这些都为水族马尾绣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水族马尾绣旅游产品与当前的旅游产业相结合,不仅可以通过市场经济的效益刺激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活跃和丰富旅游产品市场,还能激发起社会各界对水族马尾绣的关注和其内在潜力的认知,调动水族民间艺人技艺传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开发出的马尾绣新产品嫁接于当今的旅游业之后,可以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互动性地参与、了解水族

    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活态文化。这既可以加强对水族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度,又可树立水族马尾绣产品的品牌形象。

    三、水族马尾绣作为旅游产品开发应把握的原则

    综上,通过旅游产品的开发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或是一种可取的选择,但对水族马尾绣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可能会随之产生一些消极后果。比如,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产品开发商难免会有盲目开发的可能性,这种可能会使马尾绣所蕴含的水族传统文化的原真性、技艺性、丰富性、完整性受到影响或破坏。因此,操作中应把握适度原则,既不能为眼前利益盲目过度开发,也不能因开发有可能带来的的消极影响而裹足不前。只有在开发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在贵州省特殊的地域环境中健康、快速地成长与发展,同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冯晓宪,晏妮,彭秀英.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辩证关系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9(6):140.

    [2] 张超,朱晓君,果霖.水族马尾绣手工艺的应用开发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1):111.

    [3] 王文章,陈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1.

    [4] 蔡群,任荣喜,邱望标.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