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文化价值释放特点与实现方式

    曲春梅 何紫璇

    摘要:基于数字人文技术的档案文化价值释放是一个从资源到知识、再到智慧的深度挖掘与开发过程。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文化价值的释放需要高质量的数字档案资源和有效的资源获取方式作为前提,释放过程具有处理对象的数据化与关联性,档案资源文化内涵的可理解性,以及价值释放的协同性、持续性、可参与性等特点。通过档案文化主题数字平台、可视化档案文化展示项目、历史场景虚拟重现、互动式档案文化游戏等多元方式,能更有效地传输数据和表达知识,营造更加智慧化的文化场景,实现档案文化价值的有效释放。

    关键词:数字人文 档案文化价值 价值释放

    Abstract: The release of archival cultural value based on digital humanities technology is a deep min? ing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resources to knowledge and to intelligence. In the digital humani? ties environment, the release of archival cultural val? ue requires high- quality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and effective ways to access resourc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gitization and relevance of the processing data, the intelligibility of the cultural con? notation of archival resources, and the cooperation, persistence,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releasing pro? cess. Through the multiple release methods of digital platforms, visual projects, interactive games of archi? val culture, and virtual reproduction of historical scenes, data and knowledge can be transmitted and expressed more efficiently, and smarter cultural scenes can be created, then archival cultural value of archives can be released efficiently.

    Keywords: Digital humanities; Archival cultural value; Value release

    數字技术正在改变人文学科获取数据和分析问题的方式,数字人文将计算机技术、数据量化的“理性”思维注入到人文学科逻辑演绎的“感性”思维中,“在计算机媒介支撑下,人文知识的获取、分析、集成和展示都在发生重大变化”[1]。数字人文无论作为一种新型学术模式和组织形式,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模型[2],还是作为一种方法论,都能够激励人文学科研究者在计算机技术的加持下用新的视角解决问题,迸发出新的智慧火花。目前档案与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理论层面探讨数字人文与档案、档案工作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如王向女、袁倩认为档案学研究在数字人文热潮下呈现出创新的态势,但学界需对二者的结合保持理性[3];二是分析档案数字人文项目的建设过程与策略,如刘晋如通过对中美数字人文项目的比较分析,为国内的项目建设提供参考[4];三是研究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资源的开放获取、开发利用以及传播方式,如张卫东、左娜等人分析了数字时代档案资源整合的动因,提出面向数字档案资源的“资源优先级选择—方法应用—服务集成”档案资源整合路径及具体整合方法[5]。档案与数字人文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为新时代档案文化价值的释放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在数字人文技术支持下,档案文化价值释放是一个从资源到知识、再到智慧的深度挖掘与开发过程。运用数字人文方法深度挖掘和有效聚合档案文化资源,对档案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塑造,使其内隐的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对于充分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一、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文化价值释放前提

    深入挖掘和开发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不仅能彰显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也能产生新的文化成果,创造新的文化价值,为文化教育和文化宣传提供优质文化资源。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文化价值的释放需要高质量的数字档案资源和有效的资源获取方式作为前提。我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档案资源,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充分激活和释放档案文化价值做好了准备。

    (一)数字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

    数字档案资源既包括传统档案的数字化版本,也包括原生数字档案资源,其分散性和异构性的特征增加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多元化、多层次、不同结构特征的档案资源可能会拥有共同或相承的文化内涵,因此档案资源整合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档案文化价值释放的效度。数字技术工具的广泛使用为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准备了必要条件。如使用OCR文字识别等工具,可以快捷高效地将传统档案资源内容以数字形式留存下来;网络爬虫等技术可以捕获网络档案资源及其背景信息;网络存储、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同一位置储存;数据库检索为快速查找利用档案资源提供便利条件,使档案资源实现尽藏尽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类型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储存、整理、序化和呈现,为数据挖掘和档案文化价值释放打下良好基础。

    (二)数字档案资源的开放获取

    档案资源的开放获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源源不断地生成档案并提供开放获取,档案文化价值才能释放出持久的生命力。开源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多维度、深层次地释放档案文化价值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开源平台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储存和管理。开放的信息平台可以让积累的档案资源实现共享。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以及个人既可以通过开源开放平台提供档案文化资源,也可以对他人贡献的相关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彼此之间还可以展开互动与合作,实现档案文化资源的共享共用。利用者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同一资源展开人文知识生产和研究活动,在跨域利用和跨界融合中推进文化交流与知识共享。

二、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文化价值释放特点

    数字人文环境下各项技术的应用,使档案文化价值的释放呈现新的特点。档案资源的数据化与关联性增强了档案资源文化内涵的可理解性,档案文化价值释放过程的协同性、持续性和可参与性更为突出,有利于档案文化价值最大限度地释放。

    (一)处理对象的数据化和关联性

    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档案资源可以实现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转变。利用数字人文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挖掘,并通过标准化手段建立起档案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档案资源聚合。本体模型构建可以给予每一项内容复杂的档案资源一类概念,在语义和知识层面刻画出档案资源的概念模型;利用元数据可以描绘出档案资源的完整潜在信息,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如利用资源描述框架(RDF)给予档案资源唯一资源标识,能将档案中非组织的数据进行标引著录,实现结构化、规范化;相关的语义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查询扩展、查询优化、结果评价等功能,对主题抽取、消除词义歧义、准确判断词义等方面大有裨益[6]。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者使用基于字符的统计语言模型和定制的基本局部比对工具(Ba? sic Local Alignment Tool),来提取不同文档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字符串,帮助发现历史文化数字档案资源中存在的“相似段落”(parallel passages)[7]。各类数据处理技术的使用,可以准确快速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实现档案资源内部更细微化的信息分析,也可以实现异构档案数据的多维关联和互操作。

    (二)档案资源文化内涵的可理解性

    数据经过整合与处理,知识体系已经初见脉络。运用文本分析等数字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析、解构和重塑,可以实现档案文化资源的增值服务和价值释放,进一步完成从档案数据到文化知识的转变,帮助人们更清晰、直观地获取和理解档案文化知识。文本分析可以用于词频分析、共现分析,梳理档案中的文化主题;关系分析可以揭示和比较档案中错综复杂的人文关系,明晰逻辑结构;关联数据技术有利于将异构分布式的档案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关联访问,通过主题数据的高度融合实现档案文化资源的深度整合[8]。上述技术的使用可以智能地获取、提炼档案资源内在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主题,形成具有关联关系的知识网络。在检索层面,元数据标引和语义检索服务能更准确地识别每一份资源,从而实现知识规律、特殊标识等更深层次的数据化检索,大大提高资源组织和检索的效率,使档案文化价值的释放更加准确高效。如《全唐(宋)诗分析系统》有着强大的检索与分析功能,用户只需要根据所选格律、声调、体裁输入检索词,系统便可统计检索词在全库中各作者诗作中的使用频次[9]。该系统使用数据处理技术来挖掘唐宋诗(词)人的用词习惯、诗歌格律、诗词间关系等潜在信息并进行关联,帮助用户建立起知识网络。

    (三)档案文化价值釋放的协同性

    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文化价值的释放更强调平台互动与资源共享,吸纳更多参与者协同生产新的成果。档案文化价值释放的协同性主要体现在价值释放过程中的跨界融合以及开发者、利用者的跨域协作。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共同参与建设、挖掘和贡献文化资源信息,协同推进档案文化价值的释放。协作过程能够吸引更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员加入,各方参与者不再囿于单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局限,而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关注和参与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与文化价值释放,传统学科或专业领域间的界限渐趋消融。同时,资源建设者、开发者、利用者之间的角色也愈加难以区分,利用者在利用档案资源的同时也在参与档案文化价值的挖掘与释放,其协同性特征日趋显著。

    (四)档案文化价值释放的持续性

    档案文化价值释放的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价值形成与价值获得的持续性。在价值释放过程中,极具开放性的数字平台和协同环境能够为知识生产提供无限可能。通过数字平台上信息的开放共享、解构重组等手段,公众在获取和利用档案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在持续不断地创造新的文化价值。在开发者、利用者共同参与创造的过程中,新的知识随时被发现和补充,价值释放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升华。释放不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流动、持续的过程。多元灵活的获取方式拓展了文化价值释放的途径,利用数字技术搭建的数字平台和分布式获取利用途径可以让公众通过多个接口和平台访问和体验档案资源和文化场景,参与档案文化价值的释放过程。公众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持续获取和创造文化价值,使档案文化真正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

    (五)档案文化价值释放的可参与性

    相较于传统环境,数字人文环境下公众获取资源和服务的可能性以及体验感显著提升。传统的档案展示不可能兼顾每一位受众的兴趣点,释放内容与展示时间都是公众无法主动选择的。在数字人文环境下,多样化的展示内容可以同时并长期存在。数字平台不仅能将档案资源展示出来,更能对平台用户行为、使用痕迹进行挖掘,通过信息交流得到反馈和收获。档案文化价值释放过程的可参与性体现并强调了平台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公众不再是被动接受档案信息,而是获得主动学习和挖掘知识的机会,可以自由地寻找、学习、评价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内容,也就更有利于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数字平台在提供和释放档案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能够捕获和接收公众在参与过程中创造和释放的文化价值,由此实现档案文化价值的流转、传承与再生。

    

三、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文化价值释放方式

    开放的网络平台提供了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可参与的共享传播环境,公众的文化资源获取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可持续。档案文化主题数字平台、可视化档案文化展示项目、历史场景虚拟重现、互动式档案文化游戏等多元释放方式,能够更有效地传输和表达档案数据和文化知识,营造更加智慧化的文化场景,触发个人情感,让公众获得沉浸式体验和接受所释放的档案文化价值,并不断创造出新的价值。

    (一)建设档案文化主题数字平台

    整合同一主题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融知识展示、智慧服务、公众参与于一体的档案文化主题数字平台,是实现档案文化价值释放的有效方式。首先,主题数字平台可以聚合特色档案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释放地方特色档案文化价值。以城市记忆为例,从城市记忆角度构建主题档案数字平台,可以使公众从档案中寻找记忆,在记忆中把握城市的历史文化。如天津市档案馆网站的“记忆天津”专题[10]利用数字技术和档案史料对天津特色文化进行记录、整合和表达,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其次,主题数字平台可以提供智慧化搜索方式和个性化用户服务,引导用户借助主题线索思考并探寻档案资源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数字敦煌”项目[11]的建设经验可以为档案文化主题数字平台建设提供借鉴。该网站根据洞窟结构设计内容导航和内容检索,指引公众了解并发掘敦煌文化知识。再次,主题数字平台可以有目的地吸引公众参与内容生产过程,满足公众进行知识创造的愿望和需求。如“盛宣怀档案抄录项目”[12]设计了公众对盛宣怀档案进行识别并形成数字抄录版的参与环节。该项目以主动参与的形式鼓励公众主动识别和传播档案文化价值,更容易引发公众的文化认同。借助互动平台形成的档案文化资源与公众之间的交互感,使档案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旧物”,而是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故事与文化,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二)制作可视化档案文化展示项目

    可视化可以简明地定义为“通过可视表达增强人们完成某些任务的效率”,可视化具有总结或积聚数据、揭示想法和关系、传播知识和探索性数据分析等作用[13]。可视化比文字更能使公众获得知识体验的视觉直观感,便于理解和感知。可视化档案文化展示手段包括节点可视化、统计可视化以及历史地理可视化等。节点可视化是将能体现档案文化的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以散点图、时间轴等形式展示出来,方便公众掌握事件的演变发展脉络。统计可视化是对档案文化信息的定量分析、统计归纳,可以宏观反映特定方面的档案文化。历史地理可视化是用地图呈现蕴含档案文化知识的社会事件的发展规律与变迁。如“搜韵”平台的“丝路诗路”[14]以丝绸之路的路线标注关键地点,附以图片和诗作,体现诗词蕴含的文化知识。同样,制作可视化档案文化展示项目也可以利用专题地图来标注档案文化内容,不仅能实现基于脉络和主题的零散资源整合,也能将各资源之间的关系与逻辑清晰地呈现给公众,实现知识的关联和索引,将档案文化资源中的隐性知识转变成人们可以理解、研究和学习的显性知识,并形成智慧。

    (三)历史场景虚拟重现

    档案中历史场景的虚拟重现可以让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档案文化。首先,对档案进行三维扫描,可以创造出档案虚拟复原。如2014年由赫尔历史中心(Hull History Centre)和赫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ull)共同启动的HullCraft项目[15],依托大型游戏平台“我的世界”(Minecraft)吸引玩家参照建筑的数字化图纸创建出3D还原场景,并通过对档案的后续分析与解读,对建筑进行充分的探索。该项目利用已有的大型游戏平台吸引玩家并提供稳定的技术保障和场景维护,让公众以自我创造和参与式体验来复原历史时期的文化遗迹,重现历史情境,用档案在历史与现实中架起桥梁。其次,利用VR、AR技术,通过计算机可以生成一种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在这样的重现场景中,公众可以获得如亲历般的场景体验,触发更直观的认知和更丰富的情感。如英国历史课程为帮助学生了解一战时期的历史,使用VR技术设计虚拟战争场地,学生跟随解说就可以在“真实场景”中往来穿梭[16]。虚拟现实所具有的“3I”特征——沉浸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想象性(Imagination),能够增强用户体验,增加用户对档案内容的真实感受[17],在极具体验感的虚拟场景中唤起人们对文化和情感的认同。历史场景的虚拟重现真正让场景、情感与文化三者融為一体,蕴含的情感叙事能够提升档案资源中的情感传递和文化传承的功效,公众可以在感同身受中完成对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思考。

    (四)设计互动式档案文化游戏

    游戏具备可以转变数字人文教育的潜力[18]。游戏具有场景还原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和用户参与度深等优势。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使游戏设计变得越来越精巧的同时,也使游戏的体验感变得越来越真实。游戏本身的娱乐性、休闲性能够有效激发公众的使用兴趣。通过档案改编重现的人文游戏能够让公众对历史事件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具有特别的吸引力,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游戏传递出的文化知识,真正寓教于乐。如在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用户通过在游戏中正确抄写旧文件中的某些单词,就可以帮助17世纪的一名被指控犯罪的妇女免受严酷的惩罚[19]。加拿大档案馆网站将学科知识融入曲棍球的游戏中,用“档案+游戏”的益智活动来辅助青少年学习科学以及品味当地文化和历史[20]。互动式档案文化游戏不仅可以针对每个用户进行个性化设计,还能够实现用户与平台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知识传递。游戏版本的迭代更新和知识内容的不断升级,可以更好地维护游戏的吸引力从而保障档案文化价值的可持续释放。积极探索和建立互动式档案文化游戏模型,让游戏的体验感、操作感与档案元素的真实感融为一体,使公众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教益,实现档案文化价值的释放。

    

四、结语

    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文化资源的聚合、更新与流动,增加了公众与档案文化之间的黏性,有利于档案文化价值的有效释放。数字人文是“数字+人文”的双重强调,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人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为档案文化价值释放与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关联技术、文本分析、关系分析技术等数字人文技术的运用能够深入挖掘档案资源中的隐含文化价值,提炼文化主题并形成知识脉络。充分发挥数字人文技术优势,更深层次地挖掘档案文化价值,创新价值释放的路径与方法,是未来需要不断探索的新方向。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王晓光.“数字人文”的产生、发展与前沿[M]//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方法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07-221.

    [2]冯惠玲.数字人文:在跨界中实现交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2-21(8).

    [3]王向女,袁倩.论当代档案学在数字人文热潮下的理性空间[C]//中国档案学会.2019年全国青年档案学术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101-107.

    [4]刘晋如.中美档案数字人文项目比较研究[J].档案管理, 2019(2):33-36.

    [5]张卫东,左娜,陆璐.数字时代的档案资源整合:路径与方法[J].档案学通讯,2018(5):46-50.

    [6]陶水龙.大数据视野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7(3):93-99.

    [7]HARRIS M,LEVENE M,ZHANG D,et al.Compar? ing "parallel passages" in digital archives[J].Journal of Docu? mentation,2019,79(1):271-289.

    [8]左娜,张卫东,贾琼.基于关联数据的档案文化资源整合研究[J].兰台世界,2018(2):21-25;16.

    [9]盧彤,李明杰.中文古籍数字化成果辅助人文学术研究功能的调查[J].图书与情报,2019(1):70-79.

    [10]天津档案方志网.“记忆天津”专题[EB/OL].[2021-1-22].http://www.tjdag.gov.cn/zh_tjdag/jytj/jgsl/jgfq/index. html.

    [11]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EB/OL].[2021-1-23].https://www.e-dunhuang.com/index.htm.

    [12]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抄录项目[EB/OL].[2021-1-20].http://zb.library.sh.cn/.

    [13]陈为,沈则潜,陶煜波,等.数据可视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4

    [14]中华诗词研究院.搜韵平台“诗词地图”栏目[EB/OL].[2021-1-20].https://sou-yun.cn/silkroad.aspx.

    [15]PastPlayer.HullCraft:Using Minecraft and archives for learning about the past[EB/OL].[2021- 1- 23].http:// www.playthepast.org/?p=5073.

    [16]KOKE A M.Virtual reality and the classroom: How historians can respond[EB/OL].[2021-1-23].https://www.historians.org/publications- and- directories/perspectiveson-history/october-2017/virtual-reality-and-the-class? room-how-historians-can-respond.

    [17]黄霄羽,展晓鸣.国外档案服务创新的亮点——应用VR(虚拟现实)技术[J].北京档案,2018(3):40-43.

    [18]伯迪克,德鲁克,伦恩费尔德,等.数字人文[M].马林青,韩若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56.

    [19]TheNationalArchives.Theduckingstoolgame[EB/ OL].[2021- 1- 20].https://www.nationalarchives.gov.uk/ education/resources/ducking-stool-game/.

    [20]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Hockey Drill, Grades 4- 6[EB/OL].[2021- 1- 20].http://www.bac- lac.gc.ca/ eng/discover/sports/backcheck-hockey-retrospective/Pag? es/classroom-activities.aspx.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