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陈锦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围绕初中化学教学难点设计微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别把微课运用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并通过对照实验班的方式检验实验效果,改进和完善微课资源,形成初中化学疑难知识的微课资源库。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融合模式

    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针对难点制作并运用微课辅助教学,既能实现个性化教学,也能提升微课使用效果。当前微课制作技术已被广大教师所掌握,但运用于教学的研究还不够,为此,我们确定了《利用微课解决初中化学难点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任务。立项后,我们首先对初中化学教师进行访谈,对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并作出统计分析,确定出初中化学的疑难点,再设计制作或遴选相关微课,在课堂教学的前、中、后三段进行实验。通过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成绩分析验证这三种模式的可操作性,再根据教学反馈情况改进和完善微课资源,形成系列初中化学疑难知识的微课资源,直接或略作修改后用于下一年度的教学。

    关于微课作品的来源,我们采取教师制作或从网络下载的方式,尤其是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每年都举办微课比赛活动,积累了各单元各课题的精品微课视频,使用起来很方便。

    本次研究中微课的实施对象为本校九年级两个班共80名学生,根据平均分选择中等以下的班级进行对照实验。为了让微课使用更适合教学实际,我们设计了三种微课与常规教学融合的模式:(1)课前模式,(2)课中模式,(3)课后模式。

    一、课前模式(课前观看微课)

    该模式是在上课之前将微课发给学生观看,学生回到学校再进行传统学习。一般适用于科学方法或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化学史(故事或研究历程)、科技新成果、趣味化学实验、温室效应等问题。针对这些内容设计的微课主要是介绍科学研究方法,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服务,基本流程是教师在前一天发布微课视频给学生观看,第二天回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回答相关问题、进入新课学习。具体实施案例:在《空气》一课教学前发布《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微课,简单介绍古代中国劳动人民、近代外国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重点介绍拉瓦锡实验的装置、过程、原理和结论,目的是让学生清楚拉瓦锡实验内容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和方法的熏陶。又如,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课的教学前,发布《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的微课,讲述罗蒙诺索夫与拉瓦锡的探索发现过程,学生观看微课后回到课堂上讨论两位科学家的异同点,体会科学方法,并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课中模式(微课嵌入常规教学中)

    该模式适用于新课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危险实验或成功率低的实验、虚拟实验、基本的实验操作等,录制成微课后,嵌入常规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是微课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比较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具体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

    例如,在常见的两种碱的教学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是个难点,一方面在于反应类型特殊(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另一方面在于这虽是气体与液体的反应却没有明显现象。此类实验探究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难点,为此我们制作了《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课,视频展示几种实验证明过程,引发学生分析归纳、交流讨论,得出设计原理及方法。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环节一,出示问题,展示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后无明显现象,提出任务:设计实验证明CO2与NaOH确实能发生化学反应;环节二,观看微课;环节三,分析、讨论;环节四,反馈练习;环节五,总结。学生通过微课中证明方案的学习以及分析讨论,得出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证明方法和思路,知道了可根据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特性设计验证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后模式(实现分层教学)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领悟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又觉得 “吃不饱”,这时就需要在课后发布微课供不同能力的学生选择学习。这种模式下的微课内容可以是基础知识的概括归纳,也可以是知识的延伸拓宽,还可以是二者的结合,适用于如概念拓展、解题技巧、计算公式的应用等。课后模式可以实现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布不同层次的微课,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具体知识点如:化学式的写法、化合价及其运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过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还可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学习,如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化学实验操作考试项目、推断题或流程图题解答等。

    例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讲一点练一下,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能介绍一种配平方法就要进入下一教学环节,导致不少学生对配平掌握不好。因此,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发布微课让学生在课后学习,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就会慢慢领悟、化解难点,从而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比如在《多种方法配平》的微课中,教师首先介绍为什么要配平、什么是配平,然后介绍几种配平方法,并指明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再举例演示配平,学生练习巩固。微课中结合典型例子精讲方法,巧妙点拨,最后归纳总结:配平方法不唯一,要针对不同的化学方程式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熟能生巧。这样即使领悟慢的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也能掌握配平这个难点。

    四、实施效果的调查与测试

    在使用上述三种模式完成九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后,通过对实验班的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意識和能力都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得到了培养,遇到学习障碍时能选择相应的网络资源去解决问题。另外,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全市期末统一测试成绩对比分析发现,后进生和中等生进步明显,从数据上来看,班级的整体成绩有明显提高;从及格率、优秀率等方面做统计分析,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将微课运用于初中化学疑难知识的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微课助教助学的作用。尤其是在2020年2-3月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课题实验学校的师生能很快地适应线上教学模式。当然该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坷.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2):25-26.

    [2]曹小芬.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张金凤.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