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作文中遨游

    姚利华

    一、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其写作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应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让学生投身于语文实践活动,由内到外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由于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语言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夏天里的成长》主要讲述夏天万物生长的故事,其实作者是借生长的植物比喻自己,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完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余时间多和父母沟通,询问自己幼时在家乡发生的趣事,以此为内容写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余时间与好朋友玩耍,以和朋友之间的趣事为主要内容,写表现友谊的作文,这样,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写自己的趣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阅读经典古诗词时,会觉得仿佛身临其境,这是因为我们进入了作者创设的语言情境中。只有进入语言情境中,才能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因此,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可以发挥想象,进入写作主题的语言情境中,比如,以“我有一个好妈妈”为主题作文,学生不知如何下笔时,可以联想妈妈对自己的百般宠爱,慢慢地脑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写作素材。由此可见,教师上写作课时,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获得写作灵感,打开写作思路。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意见不同怎么办”为题写作,这个题目涵盖的范围较广,学生不知道从哪方面切入。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谁争吵过,为什么争吵,最后是怎么解决的?”然后,学生便议论开了,有的说:“我和爸爸妈妈争吵过。我认为学习应该劳逸结合;爸爸妈妈认为学习要下苦功夫,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是爷爷奶奶出面解决了问题,我们各自退让一步,我要努力学习,但是我完成了学习任务,爸爸妈妈也要允许我出去玩耍。”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言,说出自己的争吵经历,那些没发言的学生,也在脑海中回忆往事、搜索素材。这样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写作情境,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写下自己与他人的争吵经历。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会不知如何下笔。

    三、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释放写作空间

    当前,虽然一直在提倡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是应试教育模式,导致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刚步入小学时,就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家长给学生报各种补习班,教师给学生大量布置家庭作业,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提高成绩。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学生难以承受的,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学生压力很大,逐渐厌恶写作,认为写作只是提分工具,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被动地写作。

    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尽量在课堂上多做小练笔,课余时间少布置写作任务,减轻学生的压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使学生养成写作习惯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止创设语言情境这一种方式,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来实现。如让学生写日记,虽然这种方式很枯燥,但长期坚持,碰到有趣的人和事就记录下来,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感也可以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不但积累了写作素材,还能锻炼表达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富矿,只有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才能下笔如有神助。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临摹田英章、司马彦、庞中华等名家的字帖,这些字帖的内容大多是诗词歌赋、名言名句。学生可以在临摹过程中,记忆这些经典诗句、名言,并领會其内涵,从而提高文化素养。此外,坚持临摹字帖,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