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探究与实践

    邢文骏 崔充博

    

    

    

    摘 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要基于明确且科学的目标设计。本文以一节高中阅读课为例,探讨如何加工教材,设计阅读教学活动目标,并有效落实各步骤、各环节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目标;目标设计;目标理解现状与思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2020)。在开展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组织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英语学习活动。这些活动都基于语篇研读展开,旨在回答What(文本深层涵义)、Why(文本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和How(文体形式和修辞手段)的问题。目前英语教育领域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和全面,然而如何将理念有效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并对教学活动性质或目标指向给出具体指导,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究。本文以一节高中阅读课为例,探讨如何加工教材,设计阅读教学活动目标,从而有效落实各步骤、各环节的目标任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目标解读依据

    阅读课是高中英语学科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教师需要贯彻落实《课标》的根本宗旨、深入挖掘高中英语教材语篇的主题语境并分析高中生认知水平及学习期待等,准确地基于《课标》设计阅读教学活动的目标。

    1.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评价的标准。《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2020)。基于此,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应结合教材,贯彻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译林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二围绕“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以 Embracing the world为引领。其中,第三单元 Festivals and customs围绕节日和习俗的话题展开。鉴于以上对主题语境的分析,本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应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侧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2. 教材语篇主题语境

    挖掘教材文本主题语境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实现条件。深入研读语篇可以为教师把握教学核心内容奠定基础。语篇所蕴含的主题为教学活动提供语言运用范围和语境,为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目标的确立提供发展条件。

    第三单元的主课文Alex Around the World包含两个文本,内容均为Alex的环球旅行日记。学生通过深入理解文本,了解异国他乡的風土人情,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学以致用,并最终达到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中国文化传播能力的目标。两篇旅行日记语言地道、描写生动、修辞形象,很好地展现了印度和巴西两国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呼应了单元主题Festivals and customs。其中,第一篇旅行日记记录了Alex受邀参加印度友人婚礼的经历,介绍了地点、着装要求、典礼过程和庆祝活动等。第二篇旅行日记则通过对比和暗喻等手法描绘了一次街头派对,展现了巴西里约狂欢节的盛况,突出了节日的热烈气氛。通过阅读两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两国文化,并联系自身实际,对比文化之间的异同,还可尝试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提高中国文化传播能力。

    3. 学生认知能力及学习期待

    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期待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目标设计的发展起点。认知能力指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分析的能力。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认知能力就是接受、加工、贮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原有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进行深入分析,并预判学生对于教材提供的主题语境和内容的学习期待。

    本节阅读课在分析学生已有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时,侧重文化意识培养,阅读活动设计从获取文化知识、对比文化异同、分析价值取向、寻找文化传播渠道和形成良好文化传播能力五个方面展开。

    4. 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方法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目标设计的基本框架。通常情况下,当教材在一节课中出现两篇及以上的文本时,教师可以选择的阅读教学方法有两种,其一是进行拼图阅读(Jigsaw Reading),其二是进行传统顺序阅读,即按照教材文本编排的顺序分别处理。

    拼图阅读又被称为互补式阅读或切块拼接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教师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并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切分学习材料,分配至各个小组;随后,各小组中学习相同材料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共同研讨所要学习的内容,直至掌握;接着,这些学生分别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向其他组员介绍自己负责的部分内容。拼图阅读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好方法。但就本节课两个文本的内在相关性而言,采用此方法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把握Alex的旅行经历、活动体验、心理变化、情感动态和认知升级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实际处理教学文本时,宜回归传统,引领学生按顺序依次完成文本阅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目标解读

    《课标》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了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育部,2020)。本节课的英语学习活动可整合为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三类活动。

    1. 学习理解类活动的目标解读

    在教学初始环节,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体现学习理解层次的活动,以引导学生开展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

    (1)创设主题语境,激活原有知识

    [教学片段1]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英国911乐队的歌曲I do,并同时在课件中呈现歌词,让学生在感受旋律美的同时,从歌词中捕捉歌曲所传递的主题。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Q1: Do you like the song?

    Q2: Have you got any idea of what it is about?

    在引导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在课件上展示歌曲中复现率最高的歌词“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并提出思考问题“Make a guess of what these four things are about.”。

    当学生答出这首歌是关于婚礼之后,教师展示了多张婚礼相关图片,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婚礼的了解,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又展示了一张印度婚礼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文章作者Alex的旅行第一站——印度,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篇旅行日记(以下简称“文本1”)的标题、图片和时间等信息,猜测印度在一月份时的季节和常态天气状况(见图1)。

    [教学片段2]

    在请学生进行简要总结后,教师在黑板写下单词“Custom”,转移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关注第二篇旅行日记(以下简称“文本2”)的标题。接着,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张世界地图,指出巴西的位置,又播放了有关里约狂欢节的短视频。然后,教师通过口头引导,让学生对文本2进行快速阅读。

    [活动目标及设计意图]

    在教学片段1中,教师围绕文本1的婚礼主题创设情境。听英文歌曲、看图片和说感受的一系列活动能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立体式地激活学生有关婚礼庆典的已有知识。在学生关注语篇文体特征的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旅行日记中的日期,思考当地季节特征,进而联系语篇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这种教学活动设计的尝试体现了跨学科领域的融合,也指向了文本的文化知识。学生在进行简单的浅层阅读的过程中也能乐在其中,开阔视野,获取文化知识。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为学生阅读指向单元主题“Custom”的文本1作好启动和铺垫。

    在设计文本2的导入环节时,教师更侧重文本之间的衔接。在充分处理文本1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本节课的阅读主线,即Alex的环球之旅,用世界地图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巴西,使学生关注Alex的里约狂欢节体验。此处的教学活动设计一方面渲染出活动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单元主题“Festival”埋下伏笔。

    

    (2)提煉有效信息,整合关键内容

    [教学片段3]

    ① 学生在规定的2分钟内快速阅读文本1,并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② 教师用课件呈现文本1结构框架(见图2)。学生寻找关键词,通过适当的词汇派生转换,填写学案中的文章结构表。

    ③ 学生获取有关婚礼的举办场所、参加婚礼的来宾着装、婚礼流程的安排以及新娘和新郎之间的交流等信息。

    [教学片段4]

    ① 学生观看里约狂欢节视频,快速阅读文本2。

    ② 教师呈现文本2结构(见图3),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关键词,完善文章结构。

    ③ 教师通过一连串问题,引导学生提炼文本2中的主要信息。问题如下:

    ●Where did Alex choose to experience the spirit of the Carnival?

    ●Who did he see on the street?

    ●What did they do before the Carnival began?

    ●What happened the moment the Carnival began?

    [活动目标及设计意图]

    本环节两个文本的教学活动目标是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和整合的方式找到细节信息,并探寻信息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完成诸如概括词语、罗列关键细节、匹配排序等活动中,感知并理解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通过提取文章关键词和梳理文章结构,学生的概括能力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能更深入地理解文化现象,为进行文化比较作好准备。

    2. 应用实践类活动的目标解读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基于此,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环节。

    

    (1)阐释现象原因,比较文化异同

    [教学片段5]

    T: How do you understand“Although our cultures are so different, the smiling faces are the same.”?

    S1: The father in the wedding ceremony was happy. The bride and the bridegroom also enjoyed the wedding. They are exactly the same as us in China.

    S2: Everyone at present was happy because they could all feel the happiness of the wedding ceremony, though they were Indians.

    S3: Although we are in different places, what we enjoy are more or less the same, like love, passion and warmth.

    [教学片段6]

    T: Did Alex get the spirit of the Carnival?

    S1: Yes. He enjoyed it very much.

    S2: Yes. Instead of choosing formal places, like the stadium, Alex decided to experience the Carnival on the street. It was a real experience. He experienced lots of things in the street party.

    S3: We can see from the sentence“I was so caught up in the party fever that I hardly noticed five hours fly by!”that Alex was excited, and he enjoyed himself a lot. Also,“What an amazing first day in Rio!” also shows Alex got the spirit of the Carnival.

    [活动目标及设计意图]

    本環节的教学活动设计目标为对比不同文化中的婚礼习俗,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教学片段5中选取的三个学生回答涵盖不同的思维层次,能看出他们都尽力结合文本1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阐释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婚礼场景相似的态度和反应。正如第三位学生所述,文化的差异性并不影响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共性。无论身在何处,人们对于幸福和快乐的感受都是相通的。而教学片段6是则是基于文本2展开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Alex的体验,学生尝试应用文本中的词汇和句子,论述Alex是否真正感受到狂欢节的精髓。

    (2)读懂主题意义,读懂作者体验

    [教学片段7]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Q1: Did Alex enjoy the wedding celebration?

    Q2: Can you find some clues to support your idea?

    Q3: Why did Alex describe that he had two left feet?

    [教学片段8]

    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Q1: What is the real spirit of the Carnival?

    Q2: How did Alex feel about the Carnival?

    [活动目标及设计意图]

    学生在完成两篇文本的阅读后,感知并理解文中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读懂文章,读懂作者的感受。

    教学片段7中,教师基于文本1最后一句话“Now I know I have two left feet … and both of them hurt!”提问,旨在引导学生围绕印度婚礼及相关的描述文字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用英语理解传统习俗下的庆典给参与者带来的心灵的震撼。教师通过设问,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Alex所体验的婚礼气氛。

    教学片段8旨在检验学生在阅读文本2后对里约狂欢节的理解。文本中包含大量表达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节日庆典的热烈气氛,为先前视频中展现的视觉片段提供了具象化的语言,使学生对狂欢节的理解更加立体,进一步读懂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3. 迁移创新类活动的目标解读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20)。基于此,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环节。

    (1)赏析文字美感,加深文章感悟

    [教学片段9]

    文字的美值得反复品味。学生需要体会这种美在语篇中呈现的方式。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正是文字美实现的方式。教师通过课件及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对比手法的应用(见图4)。

    [教学片段10]

    教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手法的使用效果(见图5)。

    [活动目标及设计意图]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应进一步探究文本的写作技巧、修辞方法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文本2描述的街头派对里不同人群在节前准备和节日开始后的不同表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此外,文本2中运用比喻和类比,将狂欢节的人潮描述为sea、current、wave,反映出场面的浩大及气氛的热烈;文本2还用fly by、swimming等词表达出Alex的流连忘返。这些写作手法为学生反思文化场景体验的描述提供了方法和借鉴。

    (2)促进思维拓展,实现文化传播

    [教学片段11]

    ① 教师结合文本1的主题“Custom”和文本2的主题“Festival”,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Q: What other elemen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a countrys customs and festivals?

    ② 教师让学生假设自己和Alex一样也是一位游记作者,并在中国旅游,思考如何介绍中国文化。教师对写作提出了如下要求:

    ●Suppose you were Alex and you enjoyed a lot in China.

    ●Describe a special occasion you experienced in China with a few sentences.

    ●Your description should include information like the place, the people, the process and your feeling.

    ●Try to use writing skills like detailed descriptions, contrast, and metaphor.

    ●Try to use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texts.

    ③ 學生相互欣赏习作,教师随机挑选几位学生的作品向全班进行展示。

    

    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深层次问题:

    Q1: What is the right attitude to a different culture?

    Q2: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other cultures and our own culture?

    [活动目标及设计意图]

    《课标》所蕴含的知识观强调感知和传授“活性知识”,而非“惰性知识”。“惰性知识”指的是学生虽然已经获得,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不能被提取并被应用的知识。与“惰性知识”相比,“活性知识”关注学生在理解、记忆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的深度加工,要求学生能够将新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形成更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整节阅读课的最后环节旨在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来传播中国文化。该环节使学生在感知和体会其他国家文化风俗和节日庆典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已有经验,关联本土文化,并借助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好地讲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结语

    在开展《课标》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只有真正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才能帮助学生基于文本,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文本相关信息和语篇知识,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邢文骏,南京市教学研究室高中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崔充博,南京市金陵中学英语教师,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