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张荣荣 吴玲 王馨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已经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观念,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随着互联网深入人们的生活,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样式,也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观念,与传统文化不断的碰撞。而在不断的冲突中,寻找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实现传统文化的时代发展,网络文化的正向积奠,为时代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网络文化;冲突;融合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6-0039-02

    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成果的具体凝结,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推动力之一。中国几千年延续不断的文明,形成了内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系,成为中国人内在的精神、行为规范和民族表征。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人们进入21世纪不断更新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生活世界不可缺少的部分,也使人类的价值观念、精神世界、文化特征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前提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新的网络文化的沖突,寻找传统与创新的融合,正确引导网络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共同引领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文化

    顾冠华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习和行为的规范等;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特征,这种民族性的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是随着计算机联网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作为物质载体,以上网者为主体,以虚拟的网络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数字化为基本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开放性。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在网络的视阈中,几乎没有界限和约束,任何思想、观念,任何民族的文化输出都可以通过网络呈现在世界面前,因此,网络文化也就呈现出这种极大的宽容和自由的开放性特征。

    2.虚拟性。网络文化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可以跳跃现实来传递信息、交流观点、倾诉情感,甚至于在互联网中呈现的现实也是在数据空间中虚拟的现实。虽然网络文化也反映客观存在的现实,没有脱离现实,但仍是以虚拟的内容与形式通过网络呈现在人们面前。

    3.多样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为人们提供的平台越来越多样,也基于此,创造出的网络文化也是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上,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的,或者是动画的、视频的形式等等。内容上,更是丰富多样,文学的、艺术的等等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网络展现。

    此外,网络文化还具有创新性、即时性等特征。网络文化的各种特征也正是与传统文化冲突的地方,而克服冲突,实现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融共进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共享与交流,但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网络文化在语言文字上冲击了传统文化的表达。文化的表达和输出离不开语言文字,可以说,语言文字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以语言文字来表达和描述文化,至今为止,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字的丰富多彩、意蕴深刻的。而网络是大数据发展,计算机技术进步的产物,网络的语言是程序性的语言。随着网络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流行起来的网络流行语有别于我们传统的语言表达,更加随意和杂乱,缺少传统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第二,网络文化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只是依靠有限的印刷、书信的方式传播的,速度较慢、空间有限。而时代进步不断出现书籍、报刊、广播和电视等方式,传播的速度也较慢,传达的空间有限。而互联网却改变了这一状况,促使传统意义上的传播速度、传播广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提升。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就可知世界大事,互不相见就能畅通交流,信息不再封闭,使人们能够更快捷的交流沟通。

    第三,网络文化冲击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网络文化体现的是快捷速食的特征,是工具理性的表现,这种机器性缺乏人自身的理性约束、感性自然抒发,缺乏价值展现。甚至会引导人沉入“虚拟世界”不肯面对现实,把真实的感情交流寄予没有情感的冰冷的计算机和虚拟的网络世界,导致人被网络的异化。而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借此传播来的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冲击着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发达国家也通过互联网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自身的民族文化,在一步步进行文化的渗透和信息的干预。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网络文化的产生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冲击,但也在很多方面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拓宽了渠道,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首先,网络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创新性的方式。其次,为增强民族文化的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途径。第三,网络文化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元素。

    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两种不同文化样态中,实现二者的融合,形成有利于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体系,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任务。

    (一)坚持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以巩固网络文化的主阵地。作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下来的古文明。这足以见证中国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内核,如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君子追求、诚信节俭的品格等等,是要在新的时代传承和发扬的。网络是新的一种传播方式,能够为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提供更多更新的方式和途径,同时也会赋予传统文化以网络化的新特征,在更广泛的方面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我们更愿意接受的。网络文化也带给我们新的视角、新的观念,这势必对传统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以结合当代文化的特征,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成就,积极挺进多元化的网络文化阵地,拓展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占领网络文化的主阵地,以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其在网络文化中的新魅力。

    (二)用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引领网络文化主旋律。网络文化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即时性、快速性,所以也有人比喻其为“快餐文化”,而出于经济利润的驱动,网络文化会淡化界限,趋向低级趣味。因此应以传统文化伦理精神为主要内容,在网络圈营造重义轻利的氛围,使之自觉地创建、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防止让商业利益过度侵蚀网络虚拟空间,使网络成为构建传统道德的新的载体。人们上网时就会在正气的熏陶和压力下讲文明的、高尚的话,做有道德,有修养的事情。

    (三) 用优秀的传统思想道德培养网民良好的修养,规范网络的道德秩序。减少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网民的自身上网文明程度至关重要。因此要增强网络主体的道德责任和自律意识,为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提供道德责任的自觉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道德观念,如修身养德、慎独养性等,都可以营造网络文化的道德责任,引领网络主体约束自身,从自律入手,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共同建立一种全新的道德的网络规范。

    (四)创造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网络文化精品。我们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资源历经岁月的沉淀和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防止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传承传统,创新传统,就需要以网络文化为平台,打造具有传统文化魅力的网络精品,用网络精品文化占领我们的主阵地。此外,文化创新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关系民族的未来与希望。积极鼓励以传统文化资源为灵感之源,创作出格调健康的有特色的网络文化作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的相互融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全面创新和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