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聚焦热点

    杨艳 董仁东

    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再是过去的老八式,而应转变观念,聚焦热点。

    一、转变观念

    目前,一些学校对写字教学要求不严,学生写字水平滑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字书写不规范,部分学生字迹潦草,不能工整匀称地书写。有的试卷难看清学生的姓名,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何况其他。每次考试都有卷面分,因而字迹潦草失分就不足为奇。这种现象很普遍,和我平时的要求不严有关。

    (二)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写字指导不到位。高年级段学生也有写字教学,这也很重要。对于写字,新课标是这样要求的:“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书写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三)学生倾听能力不強,不能抓住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分析概括能力较差。平常训练少了,导致考试时不理解题意,回答千差万别,有的不合事理,有的答非所问,有的根本弄不清命题的意图。

    (四)阅读能力训练没有完整的思路。体现在:一方面,学生缺乏厚实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缺乏阅读的基本技能技巧,因而不能捕捉有效的答题信息,而且不能准确进行语言表达,致使阅读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概括能力、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新课标对高年级阅读要求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聚焦热点

    (一)要转变观念

    深入学习课改理念,仍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学工作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要改进教学

    1.改进备课方式

    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

    2.改进课堂教学

    (1)课堂生活化。要秉承大语文教育观念,要学生活中的语文,要学有用的语文,强调语文要学以致用。如:多读名著,多留心身边的各种广告牌,多留心政府、企事业单位创建的各种文化,如校园文化等,要学写日常应用文。

    (2)问题开放化。这里所说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精心设问,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通过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疑点,引发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善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问难,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变为“学生有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的模式,真正解放学生的一切,让教师起引领作用。

    3.改进教学评价

    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等方面的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和“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理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进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评价方式等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三)要夯实双基

    新课程改革并不是淡化基础知识教学,语文知识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仍是十分必要的,只是要把握好一个“度”,要在运用中积累语文知识。离开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楼大厦要想牢固,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不能忽略日常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说,知识教学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基础。

    (四)要学会阅读

    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回归文本”,引领学生独立阅读,深入思考,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作品,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语文阅读的规律性的东西,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作品的能力,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特别要注重引导课外必读书目的阅读,使学生走进作者和每个故事人物的内心深处。

    重视阅读的课内外结合,提高阅读的文化品味,倡导作文教学“真情体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