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探索

    冯所望

    〔摘要〕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少年从情感上接受法制教育,而且培养了青少年在法制教育中的心理品质。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可采用团体式、小组式或个别式模式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意志力”“责任感”“生命教育”四个方面的教育,不仅能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责任感,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挫折应对能力和生命重视程度,更重要的是促使青少年提高法制信仰和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这符合新时代下法治国家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

    近年来,我国犯罪人员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犯罪现象尤为突出。大部分青少年都有过违反学校甚至社会所制定的某些规则的经历。如今,单纯的法制教育难以显著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而心理健康教育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情感接纳”的保障,也是进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法制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和守法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为目标,学校应以目标为方向,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学生需要及现状,组织专家共同开发本校法制教育校本课程,以拓展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弥补教材中的缺陷,在整个法制教育过程中关注青少年的心灵成长。

    在法制教育中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利于减少青少年因心理疾病而违法犯罪的数量

    青少年时期是整个人生成长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也是人格培养的好时期。然而,青少年在面对日常生活、学习、情绪调整、挫折等时难免会产生很多困惑和烦恼,尤其是在社交方面,青少年容易在一些负性事件中扭曲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表现厌恶或敌意。青少年出现的这些行为很容易致使他们改变“初心”,甚至沾染社会不良风气,从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少年不良行为,进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

    2.有利于促使青少年自觉将法律观念融入生活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正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学校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越來越重视法制教育,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践行法制生活理念,让每个青少年处处守法和明智用法。青少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具有“可塑性”和“易受暗示性”,学校教育者可抓住这一特征,通过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向青少年普及各类法律知识,以弥补青少年缺失的法制观念和规范青少年日常行为。

    3.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培养社会责任感,从而强化法制意识

    大多数青少年虽然思想活跃,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普遍存在自控力差、自律能力差、情绪易浮躁等特点。青少年容易受同伴的价值观影响,或者易被错误观念驱使做一些抵触法律的行为。学校或者社会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适当矫正一些不良行为,培养他们对他人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让青少年学会对社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做到“心中有法”和“有法自保”,以便青少年在面对负性事件时能克制冲动和理智对待。

    4.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从而促使其形成坚定的法制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可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性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力,而坚强的意志力是产生坚定的法制观念的基础和前提,故学校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力在法制教育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回顾以往大多数青少年犯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青少年很多是由于抵挡不住诱惑或因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人生歧途。因此,学校要开展各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法制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法制观念。

    (二)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在法制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多样化的法制教育主题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

    法制教育中涵盖很多关于“人性”的教育问题,具体大致可从法制认知上和守法用法行为上体现出来。在法制教育中谈到“人性”就避免不了谈生命教育,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主题之一,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能强化青少年“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除此之外,“理性对待他人”“学会自控”“意志力”等法制教育主题活动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所涵盖的主要内容,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维品质、情绪行为自控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力等重要心理品质,故可以说多样化的法制教育主题本身和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着客观的联系,这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思路。

    2.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品质

    首先,学校在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培养他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忠诚,这就需要青少年对自身的不良社会行为加以克制和反思,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学会用理解包容的心态和善意的举动去处理周围的事件。

    其次,在法制教育中都会结合青少年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地民风民俗来开展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活动,而青少年在参与这些活动中通常比较积极,这种积极的态度促使青少年对法制有更深的体验,也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品质。

    二、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也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我们不能漠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卫生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心理严重失衡的未成年人,我们必须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减少社会犯罪和维持社会安定。故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个别差异,旨在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心灵成长。青少年在法制教育过程中会有一些与自己心理冲突的地方,这就很容易动摇青少年原有的价值观,在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在心理教育上将青少年合理的法律认知和情绪体验引导到个人的信仰中去。对青少年进行挫折应对、意志力培养、尊重生命、责任感培养四个方面的教育,不仅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法制教育必须开展的关键内容。

    (一)挫折教育

    有效的挫折应对方式是维持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同时有助于提高青少年自我效能感。良好的挫折应对方式需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反复体验和反复磨练。西方大多数教育学者认为:“对待挫折的良好心态是在未成年时期反复受挫和成功解决困难中获得的,青少年会在克服挫折后拥有幸福感。在法制教育中,青少年在面临挫折时应积极采取社会和道德认可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采取消极粗暴的方式去应付,因为这种方式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

    法制教育中青少年挫折应对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提高青少年挫折认知水平

    如今社会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学校教育内容逐渐增多,很多青少年无法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会出现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这就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许多挫折。倘若青少年因挫折而厌世,将对社会有潜在的危害。故学校应将挫折教育与法律教育联系起来,使青少年领悟到不良挫折应对方式的法律后果对自身和家庭所造成的影响,同时使青少年将挫折作为自身成长的资源,这样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挫折认知水平。

    2.提高青少年挫折应对能力

    不同的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时会有不同的看法,接着也就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些青少年心胸狭隘,功利心强,只要出现小挫折就容易紧张不安或者退缩,甚至会被不良同伴教唆而去做出违法行为。家校应该联合起来加强青少年挫折教育,教会青少年挫折应对技巧,开展多样化挫折应对主题活动,定期邀请对青少年教育有丰富经验的校外专家到校介绍抗挫经验,这些都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挫折应对能力。

    (二)意志力培养

    青少年通常精力很旺盛,往往情绪易激动,控制情感的能力也较弱。大部分青少年即使知道不能在挫折事件中放弃自己,但常深陷其中困惑而难以摆脱。一般来说,青少年的意志力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青少年要在社会生活中感受人间冷暖,经过自我的心理调适和他人的开导,才能逐渐培养起坚韧的意志力。否则,青少年容易因丧失自我而走向犯罪的深渊。

    在法制教育中从心理健康角度来探讨意志力的培养更有效果,具体有以下两点。

    1.促使青少年深刻感受意志力的作用

    学校教育者要理解透《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精髓,将该法常识普及给青少年,使青少年形成一个基本的法律观念,并学会用观念为意志力传输动力。另外,教师还可安排青少年在体育课期间跑步半个小时以上,但不必要求青少年一定要跑完一个小时,以让每位青少年能深刻感受自我的意志力。

    2.提高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意志力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常鼓励青少年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当然活动要保障安全,在活动后要求青少年必须承受失败的打击,还要坚持做下一项挑战性活动,一直到青少年胜利为止,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常开展的“游戏体验”。在青少年参与活动前要给他们明确规则和惩罚措施,然后在活动后帮助青少年在认知上将收获迁移到法制思维上,使他们懂得守法的重要性和敬畏法律,以提高青少年的意志力。

    (三)生命教育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短暫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如何在生命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焕发出美的光彩,这对一个人的人生观取向有直接的影响。近年来通过对青少年犯罪心理进行分析,发现犯罪青少年无一不是生命意识淡薄,他们不了解生命对于他人的意义和价值,不知道尊重他人生命,甚至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他们犯罪最重要的根源。

    在法制教育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生命意识尤为重要,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国外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就是为生命发展而开始行动,教育肩负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使命。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各种与生命有关的教育,需要引导个人从意识和行为层面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青少年社会经验缺乏,思想偏幼稚和易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这些特征都可能诱发他们发生“砍杀人”的事件。学校应抓住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心理课上通过展示各种案例和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生命观,并借此从法律的角度深化他们对生命的认识,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生命观。

    2.促使青少年学会尊重生命和珍爱生命

    青少年具有情绪不稳定、做事冲动和自尊心强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得青少年稍遇指责或被挑逗时就容易攻击他人,甚至杀害他人。另外,还有一些青少年通过“自杀”方式来实现对父母的惩罚,这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也会导致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如高空坠楼。结合我国目前青少年所出现的这类行为的心理特征,学校或社会要加强生命教育内容的宣传,多邀请法制校长等相关司法人员进校开展生命教育讲座,在学校各类学科教育中渗透生命理念,以唤起青少年尊重生命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责任感的培养

    大多数青少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强,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几乎停留在服从或认同的层面,他们很少将法律内化成约定成俗的信念,这就很难形成责任意识和社会共识。在法制教育中学校可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来培养青少年责任担当意识,在团辅活动中每个青少年都能初步感受到责任的意义和价值,希望通过教育,他们能将这种感受融入日常生活中,从而逐渐培养起负责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法制教育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责任感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提高青少年的责任意识

    青少年的社会意识还显得比较纯真,他们在思想上容易形成片面和主观的判断,他们往往会轻视自己的不良行为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学校有责任提高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法治信仰,加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并针对异常行为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注重矫正青少年在法制上的认知扭曲,这些都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责任意识。

    2.规范青少年社会责任行为

    青少年光树立责任意识还不够,还要将这种责任意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达到法制教育的目标。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教育者都应该引导青少年养成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好习惯,教导青少年哪些是不能触犯的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当青少年出现社会赞许的“社会责任”行为,教育者可给予鼓励或表扬。必要时可与青少年协商制定“社会责任”协议清单,以规范青少年社会责任行为。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运用

    (一)在法制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在法制教育中,依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和生理发展规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有:团体式教育、小组式教育、个别式教育。

    1.团体式教育

    团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依据性别将男女生各自组成团体,通过引导青少年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激发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这有利于使青少年建立基本的法制观念。

    2.小组式教育

    小组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将学生分组。在小组中,青少年之間可以深入探讨法制理念中的心理冲突,也可以促进青少年学习和接纳社会规则,甚至促使青少年对法律道德形成一个符合社会理念的共鸣,从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3.个别式教育

    由于青少年个性和价值观的差异,他们在接受法制教育中所表现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针对这些个别的青少年,要尊重他们特殊的心理需求,在现有的条件下为他们在法制教育中所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提供“量身定做”的教育干预,这种做法有利于规范青少年自身的法律行为。

    (二)在法制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借鉴以往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活动形式和成功经验,结合新时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学校教育条件。

    实施的途径具体有以下几种。

    1.围绕着法制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开设心理课

    教师在心理课堂上可以围绕“意志力”“生命教育”“责任感”等主题来开展法制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着重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注意使各个法制教育内容紧密衔接起来,要体现出完整性。另外,心理课上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如采用“游戏”“讨论”“分享”等形式,这样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理解法制思想。

    2.通过校园心理剧传播法制思想和强化遵纪守法的意识

    “法制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青少年在生活中通常会遇到与法律相关的事,有些青少年对法律会很困惑,有些会惧怕,有些甚至因无知而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生活中的这些案例就可以作为校园心理剧的素材,学生通过扮演心理剧中的角色,不仅可以体验法制的威慑性,还可以在今后的生活里自觉抵制不法行为,更重要的是让观看心理剧的青少年深刻理解法制学习的重要性。

    3.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促使青少年内化法制观念

    教师将法制中部分内容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内容,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技术与方法引导青少年初步感知和体验法制对自己的影响,并促使青少年正确应对心理困境,同时改变之前对法制的错误认识和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从而实现青少年内化法制观念的目的。

    4.对个别学生在法制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心理辅导

    在法制教育中有部分学生会出现认知失调的心理现象,也就是发现在书上所学到的一些法律知识和自己观念中的有出入,而自己又无法在认知上调整过来。青少年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寻求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心理咨询师求助,不然可能会不小心触犯了法律。尤其对于那些缺少家庭关爱和学校教育的青少年,他们容易在犯罪中寻求自身缺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5.借助以“法制心理”为主题的黑板报宣传法制思想

    学校和社区应该积极宣传法制思想,传播正能量,为法制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目前黑板报是我国各社区普及法制思想常用的手段,然而,青少年是接受法制教育的重要群体,各社区和学校应当结合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特征和心理需求制作相应的以“法制心理”为主题的黑板报,以便能吸引更多青少年自觉加强法制学习。

    四、结语

    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责任感,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挫折应对能力和生命重视程度,更重要的是促使青少年增强法制意识和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这符合新时代下法治国家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媛.当代初中生法制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王书明.健全中学法制教育课程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Z1):7-9.

    [3]庄伟民,侯占英,赵领军.心理健康与法制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4):43-44.

    [4]郑巧东,蒋志城,江平.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制意识与心理健康研究[J].兰州学刊,2005(2):294-297.

    [5]胡静娴.打造阳光心理 增强法制实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整合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2):48-49,64.

    [6]陈柏林.如何在法制教育课中渗透心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7):50-51.

    [7]王世忠,徐育红,王旭飞.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和预防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236-237.

    [8]王瑜.青少年法律意识调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34):152,158.

    [9]胡孟丽.谈生命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6(5):57-58.

    [10]李琼瑶.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4):37-39.

    [11]刘博敏,刘丹.法治视角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J].教育与职业,2015(12):53-55.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572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