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儿童语用行为发展研究

    杨金焕 郑荔 盛欐

    

    

    

    【摘要】本研究基于儿童一成人互动与儿童一同伴互动的比较视角,从言语倾向水平、言语行动水平和言语变通水平三个方面对4~5岁儿童语用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儿童言语倾向类型和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偏好受互动对象的影响,儿童与成人互动时较多使用问题和回答等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与同伴互动时较多使用陈述和建议等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据此,建议幼儿园教师在促进儿童语用行为发展时应当注重发挥成人的引导作用,重视同伴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儿童;语用行为:言语倾向;言语行动;言语变通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 2019)11-0031-06

    儿童语用行为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行为。[1]儿童语用行为是伴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完善的。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逐渐学会运用恰当的言语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选择恰当的策略与他人展开交流,并根据不同的情境使用恰当的方式组织语言。[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语用行为是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不仅有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3,4]当前,我国关于儿童语用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年龄段儿童语用行为的发展现状,[5-7]母亲对儿童语用行为发展的影响,[8,9]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语用行为的比较等方面。[10-12]关于同伴互动对儿童语用行为的影响研究较少。已有研究指出,儿童面对不同互动对象时,其认知、情绪等各方面的表現都会存在差异,[13]而成人和有经验的同伴能为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支架。基于此,本研究以4~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比较儿童在与成人和与同伴互动时语用行为的差异,讨论成人和同伴对儿童语用行为发展的不同影响,以期为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卡马约尼( Camaioni)指出,儿童在4岁以后开始经常与成人和同伴进行以语言为主的会话。[14]因此,本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从南京市某幼儿园抽取30名4~5岁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女孩各15名。30名儿童母亲的教育背景相似,家庭收入无显著差异,儿童在与母亲进行会话交流时均以普通话为主,且儿童的智力和语言发展均正常,无听觉和言语障碍。

    (二)语料收集

    本研究需要分别收集儿童一成人与儿童一同伴的互动语料。研究者在前期观察和预测试过程中发现,积木建构游戏、绘画和图画书阅读三种情境在日常互动中比较常见。已有关于儿童言语互动的研究大多围绕这三种情境展开。[15-17]因此,本研究预设了积木建构游戏、绘画和图画书阅读这三种互动情境收集互动语料。每种互动情境预设时间为5分钟,研究者对互动双方的言语内容和交往方式不作限定。在积木建构游戏情境中,研究者提供一套拼插积木和一张示范图纸。在绘画情境中,研究者提供纸、画笔等绘画工具。在图画书阅读情境中,研究者为母子互动提供《青蛙与男孩》无字图画书系列中的《青蛙,你在哪里?》,为同伴互动提供《青蛙与男孩》无字图画书系列中的《一个男孩、一条狗和一只青蛙》。选择无字图画书能够避免母子互动中对文字的依赖。收集语料的地点均为幼儿园活动室。活动室环境安静。儿童对活动室比较熟悉,能够减少环境等无关因素的影响。

    在收集儿童一成人互动语料前,研究者向儿童母亲介绍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请儿童母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填写儿童的基本信息。正式收集互动语料时,儿童与其母亲依次完成三种情境下的互动活动。摄像机固定在幼儿园活动室一角,研究者不以任何方式参与母子互动。最终,研究者共收集到30个儿童一成人互动录像视频,能用于本研究的有效互动语料时长共计450分钟。

    在收集儿童一同伴互动语料前,考虑到同伴互动的流畅性,研究者允许儿童自主选择互动对象,并默认其为好朋友关系。正式收集互动语料时,儿童与其同伴依次完成三种情境下的互动活动,研究者不以任何方式介入同伴互动。因为儿童是自主选择互动对象的,有6名儿童选择了研究对象以外的儿童为互动对象,所以最终研究者共收集到18个儿童一同伴互动录像视频,包括6名儿童与研究对象以外的儿童结合形成的6个儿童一同伴组合,以及其余24名儿童形成的12个儿童一同伴组合。用于本研究的有效互动语料时长共计270分钟。

    将互动语料转成文字后,研究者按照儿童语言研究资源交换系统(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CHILDES)的格式要求,将互动语料进一步转成CLAN程序可运行的文本文件,之后再对文本进行编码,最终共获得纯文字语料1 32703字。为确保语料转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先由一位研究者进行转录,之后再由研究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转录核查。转录一致性达98%,表明信度良好,可用于研究。

    (三)语料编码与数据处理

    斯诺( Snow)等人提出了语用交流行为目录(简要版),主要用于分析言语互动中的交往意图,包括言语倾向、言语行动和言语变通三个方面。[18]言语倾向水平是评定个体语用行为发展的第一条标准,主要考察互动双方共同指向的言语交流意图或言语交际情况。[19]言语行动水平是评定个体语用行为发展的第二条标准,主要考察当前说话者用何种言语形式来执行交流行为以达到交流意图,[20]如在互动过程中使用提问或陈述的言语形式发起会话,使用肯定或否定的言语形式回应发起者等。[21]言语变通水平是评定个体语用行为发展的第三条标准,是对言语倾向和言语行动组合的了解,主要考察当前说话者的语用变通能力。[22]

    本研究将儿童一成人与儿童一同伴互动语料按言语倾向层、言语行动层和言语变通层进行编码。言语倾向层编码包括22种类型,言语行动层编码包括65种类型,言语变通层编码为言语倾向和言语行动的组合。

    研究者运用CLAN程序对儿童一成人与儿童一同伴互动中的言语倾向、言语行动和言语变通类型进行统计,主要统计不同类型的使用数量、使用频次、使用比例和使用率等四个方面。其中,使用数量是对儿童所使用的言语倾向、言语行动和言语变通的编码类型进行统计,主要反映儿童语用行为的多样性。使用频次是对儿童所使用的言语倾向、言语行动和言语变通类型的总次数进行统计,主要反映儿童语用行为的总体情况。使用比例是对使用某种言语类型的儿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进行统计,主要反映儿童互动中使用的核心言语类型。使用率是对儿童运用某种言语类型的频次占儿童所有言语类型总频次的比值进行统计,主要反映儿童言语类型的使用偏好。[23]研究者运用SPSS24.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儿童与不同对象互动时言语倾向水平比较

    1.言语倾向类型的使用数量和使用频次比较

    由表1可知,儿童与不同对象互动时言语倾向类型的使用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使用频次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儿童在儿童一成人互动中言语倾向类型的使用频次更高。

    2.言语倾向类型的使用比例和使用率比较

    由表2可知,儿童与不同对象互动时使用比例最高的五种言语倾向类型为讨论当前关注的焦点(DJF)、商议即将进行的活动(NIA)、引导听者对于事物和人的注意(DHA)、讨论过去或者将来发生的事情(DNP)、讨论与目前有关的事情( DRP)。对言语倾向类型的使用率进行差异检验发现,DJF、NIA、商议将来的活动(NFA)、自言自语(SDS)、讨论想象情境的事情(DFW)、讨论说话者的想法和情绪( DSS)的使用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互动对象对儿童言语倾向类型的使用偏好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儿童一成人互动中,DJF、NFA、DSS的使用率高于儿童一同伴互动的使用率。这可能是因为在儿童一成人互动中,成人往往处于引导地位,对互动任务关注较多,因此互动双方多讨论当前关注的焦点(DJF),商议将来的活动(NFA),讨论说话者的想法和情绪(DSS)。儿童一同伴互动中,NIA、SDS、DFW的使用率高于儿童一成人互动的使用率。这可能是因为在儿童一同伴互动中,互动双方皆为儿童,均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与同伴互动时儿童更喜欢进行想象和角色扮演,因此互动双方多商议即将进行的活动( NIA),有较多的自言自语( SDS),多讨论想象情境的事情(DFW)。

    (二)儿童与不同对象互动时言语行动水平比较

    1.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数量和使用频次比较

    由表3可知,儿童与不同对象互动时,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频次不存在显著差异,使用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儿童在儿童一成人互动中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数量高于在儿童一同伴互动中的使用数量。

    2.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比例和使用率比较

    由表4可知,儿童与不同对象互动时,陈述自己的观点(ST)、对特殊疑问句的回答(SA)、对是非疑问句的肯定回答(AA)等19类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互动对象对儿童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偏好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儿童一同伴互动中ST和向听者要求、提议、建议某种行为(RP)的使用率高于儿童一成人互动的使用率。这可能是因为儿童在这两种言语行动类型中往往是施话者角色,可以在互动过程中主动提供信息,从而推动互动进行。同时,儿童一同伴互动中以是非疑问句方式提问(YQ)和限制性选择疑问句(TQ)的使用率高于儿童一成人互动的使用率。这可能是因为儿童在与同伴互动中会发起更多问题,而与成人互动时则主要通过回答问题来维持互动。另外,儿童一同伴互动中不同意先前说话者表达的提议(DW),给出原因,证明对行为的要求、拒绝或禁止是合理的(GR),通过重新问问题表示反对(AQ),对听者或说者的不适当行为表示否定评价(DS)的使用率高于儿童一成人互动的使用率。这四类言语行动类型均体现了儿童否定言语的使用,表明在与同伴互动中儿童使用否定言语较多。儿童一同伴互动其余11类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儿童一成人互动的使用率。

    (三)儿童与不同对象互动时言语变通水平比较

    1.言语变通类型的使用数量和使用频次比较

    由表5可知,儿童与不同对象互动时言语变通类型的使用频次不存在显著差异,使用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儿童在儿童一成人互动中言语变通类型的使用数量高于儿童一同伴互动的使用数量。

    2.言语变通类型的使用比例和使用率比较

    在儿童一成人互动中,言语变通类型使用比例和使用率最高的五类均依次为以陈述自己的观点的言语形式讨论当前关注的焦点( DJF:ST),以疑问句提问的言语形式讨论当前关注的焦点(DJF:QN),以对特殊疑问句的回答的言语形式讨论当前关注的焦点( DJF:SA),以对是非疑问句的肯定回答的言语形式讨论当前关注的焦点( DJFAA),以陈述自己的观点的言语形式商议即将进行的活动(NIA:ST),表明儿童在与成人互动时言语形式的表达多关注当前进行的活动。在儿童一同伴互动中,言语变通类型使用比例和使用率最高的五类均依次为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句提问的言语形式讨论当前关注的焦点( DJF:ST、D7F:QN),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向听者要求、提议、建议某种行为和表达宣告的言语形式商议即将进行的活动( NIA:ST、NIA:RP、NIA:DC),表明儿童在与同伴互动时言语形式的表达更倾向于关注即将进行的活动。可见,儿童与不同对象互动时,核心言语变通类型存在一定差异。

    进一步分析发现,儿童在与不同对象互动时,讨论当前关注的焦点(DJF)这一言语倾向所使用的言语行动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儿童一成人互动中通过问题和回答类言语形式(如SA、AA、QN等)来表达DJF言语倾向类型的使用率高于儿童一同伴互动,通过陈述观点和提出建议等言语形式(如ST.RP等)来表达DIF言语倾向类型的使用率低于兒童一同伴互动。另外,儿童在与不同对象互动时,商议即将进行的活动( NIA)这一言语倾向所使用的言语行动类型也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儿童一成人互动中通过问题和回答类言语形式(如SA、AA、QN等)来表达NIA言语倾向类型的使用率高于儿童一同伴互动,通过陈述观点和提出建议等言语形式(如ST、RP等)来表达NIA言语倾向类型的使用率低于儿童一同伴互动。可见,儿童与不同对象互动,讨论当前关注的焦点和商议即将进行的活动时,与成人互动时较多使用问题和回答等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与同伴互动时则较多使用陈述和建议等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

    三、讨论与建议

    (一)注重发挥成人的引导作用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言语倾向类型和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偏好均受互动对象的影响,且儿童与成人互动时较多使用问题和回答等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成人的引导对儿童使用问题和回答类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具有促进作用。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中,提问和回答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交流技能。因为这不仅需要儿童具备一定的句法、语义知识,而且需要儿童掌握交流的规则,准确发起问题和回应问题。以对特殊疑问句的回答为例。儿童首先需要理解疑问词,把问题分解为已有信息和需要提供的信息,然后要从记忆中搜索与已有信息相匹配的信息,并加以提取,放在疑问词的位置上,用它来代替疑问词。这既需要儿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也需要儿童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24]成人作为经验较丰富的社会交往者,在互动过程中往往会遵循对话合作原则,这有利于儿童关注当前的互动任务,讨论与当前情境相关的话题,并围绕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从而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成人的引导作用。一方面,成人在与儿童互动时应当发挥提问和言语引导的优势,多使用特殊疑问句,给予儿童更多语言输出的机会,同时鼓励儿童积极自主发问,帮助儿童在交往过程中习得疑问类复杂句。另一方面,成人在与儿童互动时应当使用多样化的表达交流意图的言语形式,除最常见的提问、陈述等言语形式外,应当有意识地增加如宣告、承诺、评估、澄清等言语形式,丰富儿童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重视同伴的支持作用

    语言的习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输入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础,输出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目的。斯万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 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认为,只有当学习者确保他们的语言输出可以被理解时,才有助于其语言的习得(匡芳涛,2010)。因此,能否为学习者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是习得语言的关键。这需要我们为儿童创造语言交流的环境,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来。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与同伴互动时较多使用陈述和建议等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陈述观点能够帮助儿童拓展话题,提出建议则有利于激发新的交流行为,而同伴互动能够给予儿童更多表达观点的机会,对儿童语言输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同伴的支持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积极创设互动情境,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儿童语言发展。儿童与同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展开的,同伴关系的建立也是啊以游戏活动为基础的。在儿童与同伴互动中,游戏情境能够引发儿童更多的想象,促进其对想象情境的讨论,以及对当前或即将进行的活动的讨论,从而为儿童与同伴的交流互动创造机会,进而丰富儿童的语言交流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开展儿童晨间谈话活动,鼓励儿童在游戏活动以及自由活动环节发挥交流的自主性,在角色平等的情境下进行更多陈述观点、提出建议、评估对错等言语形式的尝试和表达,为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输出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胡智惠,李梅,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及影响因素[J]天中学刊,2009,24(3):139-140.

    [2][10]贺利中,易立新汉语重度听障儿童与其健听母亲语用交流行为之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3):43-45

    [3][15]杨晓岚3~6岁儿童同伴会话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杨晓岚4-6岁儿童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互动语言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5]周兢从前语言到语言转换阶段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3岁前汉语儿童语用交流行为习得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6):1370-1375

    [6]刘森林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状况实证研究:聚焦言语行为[J].外语研究,2007,(5):9-13

    [7]周兢,李晓燕O~6岁汉语儿童语用交流行为发展与分化研究J]中国文字研究,2008,(1):139-148

    [8][19]李晓燕不同教育背景母亲的言语运用对儿童语用的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9]朱从梅图画书阅读中母亲和儿童的语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11]陈臻辉4~5岁弱智儿童的言语交流行为:在母子互动中的语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2]李欢智力落后儿童语用能力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2,(6):27-33

    [13]lULIANE STUDE.The acquisition of discoursecompetence:Evidence from preschoolers' peer talk[J].Learn-ing,Culture and Social Interaction,2014,(2):111-120

    [14]CAMAIONI L.Child-adult and child-child con-versations:An interactional approach[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325-338

    [16][23]楊金焕4~5岁儿童会话能力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17]冯晨轻度自闭症儿童在母子会话情境中的会话能力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18]周兢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国际儿童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0.

    [20]连福鑫游戏情境下重度听障儿童语用交流行为发展特点个案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1,(5):50-53

    [21]贺荟中,贺利中4~6岁听障与健听儿童语用交流行为之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63-71

    [22]余寿娟.4~6岁儿童不同类型图画书亲子共读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4]缪小春幼儿对疑问词的理解幼儿回答特殊疑问句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通讯,1986,(5):3-7

    *本文为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3~6岁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词汇获得研究”(项目批准号:17YJAZH132)、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鹤琴之旅——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和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4~5岁儿童会话能力研究——基于‘儿童一成人与‘儿童一同伴比较视角”(项目批准号:2019-ZDJH-198)的研究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郑荔,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E-mail:zhengli@n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