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如何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突围

    张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事多、喜事多,重大主题报道的意义进一步凸显。但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传统媒体想要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突围并不容易。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应当把握的几个要件:把握时代脉搏,讲好时代逻辑;谋划的格局要大,选取的切口要小;创新表现手法,丰富传播方式。总的来说,传统媒体要想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突围,必须做好两点:一是守正不渝,坚持“内容为王”,提供有价值的高品质新闻消费品;二是创新不止,不断革新表达方式和传播形式。

    【关键词】重大主题报道;时代逻辑;大格局;小切口;表现手法和传播方式

    重大主题报道,是媒体聚焦特定的重大政治、新闻议题进行的传播活动。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牢记职责使命、讴歌火热实践、凝聚精神力量的有效方式,是履行主体责任和强化舆论导向的内在要求,更是提升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路径。[1]

    大时代蕴含大主题,大主题呼唤大文章。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事多、喜事多,重大主题报道的意义进一步凸显。但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传统媒体要想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突围并不容易,必须既守正不渝,坚持“内容为王”,提供有价值的高品质新闻消费品;又创新不止,不断革新表达方式和传播形式。唯此,方可契合目标受众的接受心理,切实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笔者以近年来《中国纪检监察报》若干重大主题报道为例,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把握时代脉搏,讲好时代逻辑

    党报姓“党”,必须宣传好党的主张和最新理论成果。重大主题报道作为主流媒体的“拳头产品”,思想不能缺位、价值不能缺席,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讲明、讲清、讲好道理,总结好时代发展的逻辑。

    (1)高举旗帜,引领导向。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政治性和导向作用的集中体现,关系旗帜、道路、方向这些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重大主题报道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成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特别是紧扣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在重庆考察时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解好“中国之治”的思想理论“密码”,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以《中国纪检监察报》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联合推出的“礼赞70年”系列报道为例,整组报道紧扣“能”“行”“好”这个主题,既反映了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飞跃,更揭示了巨变背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篇篇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体现了较高的政治站位。比如,《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突出强调是党中央制定了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领导人民抓住新一轮全球化机遇,杀出一条血路;《从穷棒子精神到脱贫攻坚》突出强调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此组系列报道共包含58篇文章,每一篇都各有侧重,却又彼此贯通、相得益彰。每篇文章在文末部分揭示主旨、升华意境、展望未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伟大力量,在时代变迁的宏观视野下讲故事、说道理,可谓思想深刻、导向鲜明,又兼具历史纵深感,在众多70年成就报道中独树一帜。

    (2)突出重点,牵住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是标志性事件。做好新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关键和重点,就是要准确把握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思想逻辑,把新时代的精神体现在稿件之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的根本遵循,更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新时代的重大主题报道必须突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个重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理论武装功能,彰显伟大思想的真理伟力。

    比如,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中,《中国纪检监察报》联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系列报道“40年40组关键词”,每一组关键词都落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紧紧围绕“8个明确”“14个坚持”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理论重点突出,层级逻辑明晰。其中,《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大包干”到“全面深化改革”》《从“搞法制靠得住些”到“全面依法治国”》《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等,深刻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三来一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价格双轨制”到“现代化经济体系”》《从“下海”到“创客”》等,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现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改革开放后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的问题,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开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局面,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组共40篇文章的报道,都是在时代变迁的视野下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重大主题报道多从政治议题出发,必须突出政治立场,传递时代强音。在舆论越來越多元、声音越来越嘈杂的时代背景下,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每个记者更需凝聚起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坚定自信、积极发声、强力引导,最大程度实现重大主题报道的新闻价值。

    二、谋划的格局要大,选取的切口要小

    题材重大、难以表达,是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一大难点。实践中,有的报道大段大段地堆砌资料,长篇阔论地回顾总结,情感空泛地赞美表扬;有的则反其道而行之,专注“小”与“细”,进行碎片化的狂轰滥炸。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应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既知全豹,又窥一斑,实现恢弘叙事与微观记录的对立统一。

    (1)立足大局,放眼四方。新闻是时间的作品,也是时代的产物,重大主题报道因其“重大”,常常被赋予庄严的时代使命,更应站在时代的“好望角”上,登高望远,以此记录恢弘的历史演进,展现壮阔的社会变迁。这就需要突破自我,在深耕本地、本行业的同时,立足大局、放眼全国,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党的宣传大格局之中,铺展最恢弘的历史画卷,揭示具有时代高度的历史跨度,展现大逻辑、硬道理和大成就。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中,《中国纪检监察报》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立足职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的同时,突破自我,联合策划推出的“40年40组关键词”“礼赞70年”系列报道,内容都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领域,并在单篇布局中突出每组词的“前后联系和对比”,多角度地描绘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景象,彰显了主流媒体的“大格局”。

    比如,在“40年40组关键词”报道中,《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贸组织”到“一带一路”》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民族活力和创造力被极大激发,我国完成了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到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巨大转变,展现了我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程;在“礼赞70年”报道中,《从打破旧世界到进入新时代》《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建成小康》《从提出双百方针到建设文化强国》《从共同纲领到新型政党制度》等,都生动展现了共和国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内容厚重大气,具有历史纵深感。

    (2)小处入手,防止“空转”。重大主题报道,大气势不一定产生大效果,关键是选好视角、化大为小,深挖细节、讲好故事,让宏大主题的“身段”低下来,成为由内而外散发温情、受众可触可感的新闻。

    时代大势滚滚向前,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映射。重大主题报道在选择切入视角时,尤其要注意以普通人的“小”反映时代的“大”,以典型故事的“小”展现历史的“大”。2017年7月,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国纪检监察报》推出特别专栏“我与这五年”,通过采用第一人称,集中展示领导秘书、大学教授、古玩收藏者、民营企业主等社会不同群体代表的故事,以小见大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巨大成就。比如,《从跑关系到跑市场》一稿从乌镇“姑嫂饼”的包装之变讲起,得出“正风反腐并没有抑制市场需求的增长,而是引导我们发掘和培育新的消费群体”的结论,有力驳斥“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谬论;《老百姓信心指数高了》一文,列举开会这件“小”事,感慨“多少年没开过这种红脸出汗的生活会”,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大趋势。在这组系列报道中,通过人心道义上的小变化,细致展示正风反腐的大主题,个人处境与时代大势,实现了水乳交融。

    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是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一大关键。登高望远见大势,解决的是视野问题,以反映历史的大脉络、社会的大变迁;化大为小接地气,解决的是落地问题,以增强文章的贴近性和可读性。大与小、面与点的起承转合相映成趣,重大主题报道才能既有分量,又有生命。

    三、创新表现手法,丰富传播方式

    好的报道,需要好的形式来表达,需要好的方式去传播。重大主题报道作为传统媒体的重型武器,应克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常见问题,创新表达手法和传播方式,让报道鲜活起来、轻盈起来。

    (1)独具匠心,用心表达。坦白地讲,传统媒体创新表现手法的空间不大。但认真研究媒体采用高、舆情效果好、受众反响大的重大主题报道,还是能找到一些共性特征:一是标题新颖有深度,揭示本质入木三分,反映趋势高人一筹;二是语言平实感染人,不讲大话套话,不空喊口号,不堆砌辞藻,而是变论述为叙事,有情节、有节奏,用朴实的语言讲道理,不造作、不轻飘;三是内容表达图文并茂,精挑细选图片,精心制作图表,通过画面语言升华文章主题。

    《中国纪检监察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特别注意在标题、文风、照片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还是以“礼赞70年”系列报道为例,在标题方面,每一篇稿件反复琢磨,设计为“从……到……”的形式,简单新颖又富有张力;在文风方面,每篇大多都在两千多字,句句反复推敲凝练打磨,表述不堆砌华丽辞藻,文风质朴、娓娓道来。如《从恢复生产到高质量发展》一文写道“从纽扣、打火机这样的小买卖做起,一个纽扣挣一分钱,一个打火机挣一毛钱,中国的发展就是这样一分一分、一毛一毛积累出来的”,用哲理性的话语把大道理说通说透;在图片方面,每篇文章在刊发时都搭配一黑一彩图片,每张图片都是精挑细选,画面视角独特,新闻语言丰富,一黑一彩组合起来,强化故事意蕴、升华文章主题。如《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选取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等领导同志仰头检阅空中飞行编队的照片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直升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的照片,两张照片放在一起有一种历史穿越感。

    (2)融合发展,多元传播。在新兴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被消解,新闻传播主要平台和话语渠道的作用日益被侵蚀。[3]然而,传统媒体迎头撞上互联网,并非被逼入“死胡同”,而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是努力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准确把握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发展态势,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为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提供强大的渠道支持。一是丰富传播形态,打造报纸、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等组成的360°融合传播矩阵。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同一主题统一策划,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生成,将同一素材加工成不同形态的作品,进行不同的内容分发。有条件的媒体还应抢占新技术发展的先机,积极运用3D、H5、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瞄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让先进技术更好地为重大主题报道服务。

    在“礼赞70年”报道中,《中国纪检监察报》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积极顺应融合改革大趋势,主动把握信息传播新规律,精诚合作,联动宣传,在报纸刊发相关稿件的同时,网站将每篇稿件的核心内容提炼成3-4个关键问题,做成时长1分钟的视频导读。文字图片“二人转”变成文字、图片、视频“三位一体”,报纸端单打独斗变成报网联合作战,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赢得了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常凌翀.融媒视野下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传播路径:以中央媒体对湖州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报道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9(3):90.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7).

    [3]高亢.傳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难点与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4(12):30.

    (作者单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

    编校: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