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

    娜孜拉·沙皮汉 买买提·黑牙斯丁

    摘要:肉牛肝片吸虫病也叫做肝虫病,是养牛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是由于肝脏、胆管内寄生有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或者大片形吸虫而发病。该病通常在秋季流行,往往呈地方性流行。该病主要是危害幼龄牛,使其发生急性或者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有全身性中毒和营养不良,最终由于衰竭而死,尤其是小于1.5岁的幼龄牛病死率较高。目前,该病没有特征性症状用于诊断,难度较大,应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肉牛;肝片吸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治疗;驱虫

    中图分类号:$858.23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6-0125-02

    1流行病学

    1.1病原

    肝片吸虫外观呈叶片状,背腹扁平,通常虫体长度为20~35mm,宽度为5~13mm,从肝胆管内刚取出时呈棕红色,经过固定变成灰色。虫体前端存在一个圆锥状的突起,锥底明显变宽形成“肩部”,到中部达到最宽,后面逐渐变窄。虫卵呈黄色的椭圆形,长度为116~132mm,宽度为66~82mm,一端存在卵盖,卵内含有1个胚细胞和大量卵黄细胞。

    1.2发育过程

    在胆管内寄生的肝片吸虫会产出虫卵,其可通过胆汁进入肠道,再经由粪便排至体外,移至水中可孵出毛蚴,并侵入锥实螺(即中间宿主)体内,经历两个蚴虫发育阶段,最后发育形成大量尾蚴,并从螺体离开,附着在水生植物或者漂浮于水面上,逐渐发育为囊蚴。当牛饮水或者吃草时就会食入这种囊蚴,孵出的幼虫就会在体内移行,并侵入肝脏、胆管内,经过2~4个月左右就会发育为成虫。

    1.3易感动物

    幼龄牛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和病死率,成年牛相对较低。妊娠母牛感染后会由于营养不良而引起流产或者导致哺乳阶段分泌稀薄乳汁甚至停止泌乳,且病死率也非常高。除牛能够感染发病外,马、羊、鹿、骆驼、猪、兔、猫、犬等也能够感染,有时人也可感染发病。

    1.4发病特点

    在气温高、潮湿多雨的春末至秋末时节,由于椎实螺能够大量繁殖,造成囊蚴数量明显增加,从而导致牛群此时更易感染发病。

    2临床症状

    病牛的症状轻重程度与自身体质、感染年龄以及寄生虫体数量等紧密相关。一般来说,犊牛感染后会有较重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育成率降低,死淘率升高。成年牛感染后,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呈慢性经过,严重感染时才会表现出较明显的症状。病牛急性感染时,反应迟钝,肝部疼痛,明显腹泻,突然死亡;慢性感染时,体型消瘦,被毛杂乱,严重贫血,眼睑、胸部、腹下等处发生明显水肿,体质非常衰弱。症状严重时,病牛体温升高或者基本正常,食欲不振,并伴发前胃弛缓。哺乳母牛感染后,泌乳量下降;妊娠母牛感染后,容易发生流产。

    3剖检变化

    3.1急性病例

    主要是肝脏发生病变,剖检发现有急性肝炎病变,肝脏发生肿大,肝包膜上沉积有纤维物质,肝实质内存在暗红色虫道,且虫道内存在幼虫和凝固血液。

    3.2慢性病例

    主要是肝脏和胆管发生病变,剖检发现有慢性增生性肝炎,肝实质萎缩,边缘钝圆,质地变硬,小叶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发生胆管炎,胆管变得肥厚,胆管内存在棕红色虫体。

    4实验室检查

    4.1粪便检查法

    取5g病牛粪便放在100mL烧杯中,添加30mL水后使用小木棒搅拌均匀,捣成糊状后再加入30mL水继续搅拌,通过粪筛过滤至另一个烧杯中,接着加人30mL提前配制好的明矾水,经过15min静置弃去上清液,再加人30mL明矾水,经过10min静置弃去上清液,余下10mL沉淀物,吸取0.1mL分别滴在两张载玻片上,放上盖玻片后进行镜检,能够发现金黄色的椭圆形虫卵,且卵内含有1个胚细胞和大量卵细胞。

    4.2虫体镜检

    剖检时取胆管内的虫体进行镜检,可见其背腹扁平,外观呈叶片状,前端要比后端明显变宽,前端呈圆锥状,且圆锥状的基部明显扩展,而后端逐渐变窄。

    5防治措施

    5.1西药治疗

    硝氯酚,该药包括片剂、粉剂和针剂三种类型。片剂可用水灌服或者用菜叶包投,粉剂可添加在饲料混饲,病牛按体重使用3~4mg/kg。选用针剂时,病牛按体重深部肌肉注射0.5~1mg/kg。硫双二氯酚(也叫做别丁),病牛按体重使用40~60mg/kg,添加适量水后灌服。溴酚磷(也叫做蛭得净),病牛按体重灌服12mg/kg。

    5.2中草药治疗

    取80g苦参、60g贯众、60g龙胆草、60g槟榔、50g使君子、40g厚朴、40g茯苓、50g乌梅、40g雷丸。或者取70g苦楝子(鲜皮)、100g石榴皮(鲜皮)、60g野荞麦(鲜)、100g野南瓜(鲜)。

    以上药物用量均适合体重为320kg左右的牛使用,加水煎煮,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每剂分上、下午头煎、二煎各1次。

    5.3定期驱虫

    预防该病最有效的一种措施是驱虫,建议给牛群每年进行3次驱虫,每次间隔4个月,分别选在春末(即2~3月份)、夏初以及冬初(10~11月份)各进行1次。常用驱虫药物为阿苯达唑、硫酸二氯酚、肝蛭净(三氯苯达唑)、硝氯酚、碘醚柳胺、溴酚磷等。牛群驱虫时要采取圈养,清除的粪便要采取堆积发酵,以将虫卵杀死,避免虫卵污染环境及草场。

    5.4加强饲养管理

    5.4.1严格引种

    养殖户到外地引进牛时,必须了解当地的驱虫情况,如有需要可采取粪便虫卵检查,如果严重感染寄生虫则要就地驱虫,经过1周才可将其购回。

    5.4.2保持环境卫生

    圈舍保持卫生,粉刷圈舍墙壁,并采取吊顶等,以减少虫体的生活场所,有利于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及时清除粪便,并运送至指定地点进行堆积发酵。

    5.4.3消灭中间宿主

    螺是肝片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因此禁止在潮湿、低洼处放牧,要求在露水干后割草或者放牧,且收割的牧草要经过晾干或者制成青贮后才可用于饲喂。牛群放牧点要加强管理,常对其用石灰、硫酸铜等灭螺,也可在放牧点散养鸡鸭来消灭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