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态养殖的粪污处理技术

    杨威

    摘要:介紹了畜禽粪尿污染处理的途径,一是通过营养调控减少养分排出量;二是对排出体外的动物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利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养殖。

    关键词:生态养殖;粪污处理;无害化

    中图分类号:S81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7-0035-01

    畜牧业生产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来自动物粪尿排泄物及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动物饲养户和饲料加工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性能,往往在饲料配制中有意提高日粮蛋白质的浓度和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又伴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扩大和生长周期的进一步缩小,大量粪便污水难以就地消纳,从而引起堆弃积累。粪便中未消化吸收利用的有机物、微量矿物元素、添加药物及一些病原微生物变成有毒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污染周边环境。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年畜禽粪便的COD(化学需氧量)的排出量已达7 118万t,已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放量的总和。粪尿、污水、有害气体、恶臭、病原体等造成的污染已危及到人类生活和生存空间。同时,也给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必须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减少动物粪尿污染主要有2种途径:一是通过营养调控减少养分排出量;二是对排出体外的动物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利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养殖。

    1 采取营养调控措施,减少养分排出量

    营养调控的目的也就是发展生态饲料,利用生态营养学理论和方法,围绕畜禽产品公害和减轻粪污的污染,从原料的选购、配方设计、加工方法和饲喂方法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实施动物营养学调控,从而最大限度控制可能发生的畜禽产品公害和环境污染,使饲料达到低成本、高效益、低污染的效果。

    1.1 合理选择原料

    首先,要保证原料的来源为已认定的绿色食品产品及副产品;其次,还要选购消化率高、养分差异小、氨基酸变异低的饲料。据测定,选择高消化率的饲料至少可以减少粪尿中5%氨的排出量;再次,要选择有毒有害物质低、安全性能好的饲料。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在畜禽体内的积累和对环境的污染。

    1.2 科学配制饲料

    营养物质过量是导致粪尿排出比例增多的直接原因之一,所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排出取决于对该动物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精确测定和对饲料合理组成及其生物学利用率的准确了解。但是,目前日粮配制所依赖的营养需要量基础标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它所体现的仅是一般需要量。但动物实际营养需要量受很多特定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性能、不同管理水平及不同饲养特性等。随着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的不断扩大,人们正逐渐接受新的理念,即以“理想蛋白质”和“净能”体系配制日粮,根据新的体系配制日粮,将饲料养分消化率和利用率提升到新的高度,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排出量。例如: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衡是影响日粮蛋白质利用的最重要因素,动物需要的不是蛋白质本身,而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日粮的氨基酸组成比例越接近体蛋白或产品蛋白,其营养价值就越高,动物对实际的营养量也就越少,相应粪尿中排出的氨也就越少。

    1.3 适宜加工饲料

    饲料的适宜加工,诸如:采取粉碎、混合、制粒及膨化等技术有助于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采用膨化,可将大分子的淀粉和蛋白质变成小分子物质,而小分子物质有利于动物消化吸收;采用制粒,可改变饲料的物理结构,以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另外,饲料膨化和颗粒化还可以抑制和破坏饲料中某些抗营养因子和有毒有害物质及病原体。

    2 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通过营养调控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动物粪尿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但不能杜绝动物粪污的产生。因此,排出畜禽体外的粪污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畜禽粪便又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它包含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5.8%~23.5%,经处理后亦可作为饲料,施于农田则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作物增产。因此,合理科学的利用畜禽粪便,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畜禽粪便作为廉价的有机肥,对改良土壤、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对畜禽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后,再经微生物发酵处理,直接用于农田,既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又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无机肥用量,间接的降低了大量施用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