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育人”理念对中职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陈辉

    摘要:2019年全国中职校“创新杯”体育与健康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决赛,展示了职业教育的天空下,学科育人、教育育人的新景象。本文结合比赛案例从抓住学科核心,提升学习内涵;细化学习目标,深化核心素养;显化学科方法,发展学科思维;整合技术资源,实现教学回归四个方面对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智造”背景下的中职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打开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 (2020) 02-0060-02

    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培养更多技能人才,是中国智造的一个重要目标。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专业,培养学生基本科學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课程教育改革目标,是努力实现“中国智造”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任务。

    笔者有幸观摩了在杭州举行的2019年全国中职校“创新杯”体育与健康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决赛,切身感受到在信息化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体育健康学科“今生”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意欲借助成尚荣先生“学科育人”的观点,结合中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重新梳理。

    一、抓住学科核心提升学习内涵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这个手段,帮助学生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和意义建构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不断丰富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及其意义的感受和体验,促使学生逐步积累体育运动经验,积极抒发运动情怀,以此来提升体育学习行为,提高体育素养,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身体练习这个学科特点,挖掘学习运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本质和价值,来提升学习的内涵。

    例如,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跆拳道横踢腿法》教学课,课前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自主模仿练习并上传视频及时得到信息反馈,确定重难点;课中组织学生归纳动作流程,针对学生学练时出现的支撑脚碾展不到位、髋关节前送不充分等问题展开研讨,同时采用跳舞毯、两人一组协作展髋前送练习等来解决难点,而后展开各种学练。这样的教材处理抓住了身体练习这个学科特点,把横踢腿法的支撑脚前脚掌辗地内旋、髋关节前送等作为最重要的核心基础知识技能,简化了对动作名称的反复强调和对动作要领知识的过细讲解,让学生在学练中自主去体会、去调整,逐步掌握横踢腿法的技术、发展能力,学会应用。这显然就是抓住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技能教学的本质和身体练习的特点。

    由于横踢腿法的整个动作的目标要求是快速完成,在实战过程中对手看不清,也无法抓住你的腿,因而笔者认为在跆拳道横踢腿法的教材处理中,要将运动能力定位在向前横踢腿时身体平衡控制、小脚弹出后要马上收回,以及使用时机把握上,具体表现是学生寻找合适的时机使用横踢腿法,小脚弹出的时候要快如闪电,收回的时候也要快如闪电,目标为对方的耳门和脸部。要将健康行为培养定位在,要注意小腿快速向前横踢出脚背绷直,防止自身脚部受伤,要学会预防充分做好拉伸韧带和绷直脚背活动。具体表现是学生积极参与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而对体育品德要定位在,通过学练互助,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养成礼仪习惯。具体表现是互助中认真负责,有相互的指导与交流,礼仪规范。这样跆拳道横踢腿法学习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学习的内涵才能充分得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因此,抓住学科的核心,就是要从所学运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本质和价值出发,给教材中的运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瘦身;提升学习内涵就是要挖掘教材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上的价值,这样研究设计教学,才能体现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二、细化学习目标,深化核心素养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把知识技能的习得作为载体,以掌握科学方法作为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掌握科学学习的独特思维方式,从而去继续学习本学科,进而从学科出发,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观察、认识、思考所学专业、职业乃至生活。

    从这次活动能见到的教学目标设计看,都是围绕三维目标制定的。如篮球战术之传切配合一课,教师将知识目标定为,通过学习掌握传切配合的技战术并运用于实践;技能目标定为,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三练三评,五步一拓”的横式开展教学;素养目标定为,通过篮球学习,提升5C能力,树立健身意识,传承篮球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博士在“教育3.0: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论坛中,围绕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比喻: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

    因此建议,可根据中职校学生的身心特征,从马扎诺提出的人的学习行为模式出发,对单元(模块)进行项目化设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运用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的二维模型,对知识进行分类,并按照处理水平从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认知系统三个方面制定目标;通过学历案的编写、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三、显化学科方法,发展学科思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郭华博士在《“两次倒转”教学机制的理论意义》一文中指出, “两次倒转”的教学机制就是通过学生典型地、简约地经历人类认识过程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全面占有人类认识成果,能够深刻理解人类认识过程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走入历史并具有创造未来历史的能力、品格与情怀[1]。

    “学科之法”就是指学科学习具体的学习策略、途径、方法和工具,是让学生典型地、简约地经历人类认识过程的方式和措施[2]。

    因而,江苏省锡山中等專业学校朱佳炎老师的《挥动精彩,击扬青春——棒球挥棒击球》课给大家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是基于“学生能感受到棒球运动乐趣” 的大观念下棒球单元(模块)中的一节课,这种大观念下的单元设计,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其次课的设计思路,是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通过云班,以慕课、翻转课堂的形式展开,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展开深度学习。

    教学的设计中,该课从准备活动到基本部分、身体素质再到最后结束放松结构整体关联;围绕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手段能根据开放式运动项目的特征,采用金泰尔动作技能的分类法理论层层推进,让学生围绕又好又快的目标展开;从徒手模仿到击打T架固定球,击打垂直抛球,击打斜抛球等,不仅充分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还体现了按差异情况进行分层提高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中教师时常提醒与数控的看图、编程、测试、改进的学习规律相比较,既发展了学科思维,同时又帮助学生用学科思维的方式去发展专业能力。

    另外该课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本垒打、全垒跑”的比赛游戏,在培养学生相互尊重、自信、规则和团队意识等的同时,还通过展示“数控车操作员”和“机床安全操作规程”两张图片,告诫学生今日犯规将出局,明日违规将下岗,来提升职业素养,充分地把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去。

    四、整合技术资源,实现教学回归

    本次活动意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推动“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重点是探索形成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育模式。

    因此,比赛中展现的微课、云班课、微信、智能运动穿戴、运动分析软件等技术、资源,切切实实地和体育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观察、判断、分析、决策能力的提高,技术动作的改进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让大家对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的运用产生了担忧。从人的角度看,一是老师需要加强学习,科学选用资源和技术,不能过分依赖或盲目使用;二是学生要自觉规范,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促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从物的角度看,一是资源的建设有待完善,缺口还很大;二是技术软件等的成熟度是否真正适合教学,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特别是一些软件,适合竞技类专业运动员训练使用的,对于中职学生是否合适值得商榷;另外一些结合专业自制的器材,对学习是否起积极的作用值得探讨。如篮球传切配合课中的感应灯的使用,上课教师的目的是解决传切时机的把握。其实传切配合在有防守的练习中,它的知识属于心理动作程序,是对与防守的距离和防守的动作意向作出判断后,作出决策,并由两人相互配合完成的传、切、接等一连串技术动作。如果一味地看灯亮做动作,就会建立起条件发射,不利于传切技术的实践应用。

    由此放大,中职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设计要回到学习中心这个基本问题上去,让这个学习中心统领学生、教师、教材、环境、方法、技术等一切与学习相关的要素[3];要回归到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质上去,既有体育学科的特性,又打开学科边界,走向学科的综合;要回归到细致入微、扎实落实的品质上去,就是要学会等待,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放缓教学心态,让学生学得有内涵;要回归体育教学规律,也就是不仅要有练习密度、强度,核心力量下的身体素质课课练等,还要有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新发现、新创造。

    总之,全国中职校“创新杯”体育与健康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决赛,展示了职业教育的天空下,学科育人、教育育人的新景象,也为“中国智造”背景下的中职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郭华.带领学生进入历史:“两次倒转”教学机制的理论意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 (02):8-26.

    [2]成尚荣.学科育人:教学改革的指南针和准绳[J].课程·教材·教法,2019 (10):82-89.

    [3]中国教师报编辑部.“学习的秘密”报告全文发布[N]中国教师报,2019-12-11(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2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