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积极心理学

    彭莉

    摘要:积极心理学主张探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会学生遣词造句增长知识的同时坚固学生的心理防线,呵护学生的健康心理是值得教师关注的重点。同时,不可忽略语文教材中传递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在教会孩子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其构建健康积极的心理。

    关键词:部编版?语文?积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诞生的不到两百年里,人们关注的话题随着时代潮流变化着,同时也引领了一波又一波的新思潮。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学习过程,创造出程序教学;精神分析学派探索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试图挖掘不为我们所知的潜能;人本主义流派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战以后,心理学成了一门主要致力于治疗的科学。战争的创伤、家园的破碎、亲人的离散……特殊的时代背景将心理学的研究焦点引向测评并治愈个人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之父赛里格曼发现,在对人类情绪的研究中,就有95%的研究是关于抑郁、焦虑、偏见等负性情绪。对于疾病和异常心理的过度关注使得心理学狭隘和灰暗,也容易让本就百废待兴的环境缺少了向上发展的生气,积极心理学由此应运而生。积极心理学主张探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二、快乐是积极心理的基石

    同样是全球性的灾难,新冠病毒疫情使得全球卷入人心惶惶的抗疫斗争中。面对看不见的敌人,无数同胞的生命受到威胁,无数工厂停工瘫痪。看着每天刷新的新增感染人数的数字,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因为遭遇了突然来袭的新冠疫情,2020年的寒假变得格外漫长。我们不得不调整以往的教学模式。居家防疫、居家线上学习成了全国各地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经过举国同心抗疫,四月份新冠疫情终于得到了很好控制,学校也陆续迎来返校复课的通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各地刚刚开学不久的日子里,多地就发生了学生跳楼坠河的惨痛事件,其中不乏一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些孩子怎么了,好不容易躲过了可怕的疫情,却崩溃了心理。还有人质疑,学习这么好的孩子还会想不开?一面是优秀的成绩单,一面是脆弱的心灵,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社会普遍分析,是学生的压力过大,学习负担过重,加之疫情之下的沉重的思想负担和新旧学习模式切换不当导致的。很快各地教育部门再度严控学校的考试次数、严控作业数量,加强减负力度。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学习负担还是疫情局势,都不过是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透过现象看本质,值得我们警醒的是:关注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建设。它就像建楼房的地基一样,如果地基不结实,不管你外表建得多么炫目体面,多么令人称羡,它也会存在随时崩塌的危险。

    “你快乐吗?”当这个简单而又直抵人心的问题问到你时,你会怎么回答?你不会想到有的孩子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学习经历:幼儿园阶段是天堂,小学阶段是人间,中学阶段是地狱。显然孩子们心中的快乐是在递减的。的确,步入学校是进入社会的第一步,當我们开始处理学校中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要学会以班规、校规来约束自己;当我们不得不面临升学压力这一道绕不去的坎……这些新鲜的人和事带来的也有如影随形的压力。可是因为压力就要以减少孩子们的快乐为代价吗?内心的快乐少了,人就容易被焦虑、抑郁所占据,容易遇事想不通,各种心理问题就会爆发出来。孩子们其实一直在寻找快乐,可是他们有时候找到的是披着快乐外衣的魔鬼。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些沉迷游戏不能自拔的孩子。他们找到的所谓的快乐是虚幻的、短暂的、迷失的。还有一类孩子,他们的快乐只建立在成绩上。成绩好则快乐,成绩差则天昏地暗。这些都是伪快乐,泡沫快乐,难以持久。真正的快乐是与压力和解,对自己悦纳。心理学将“自我”分成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真正的快乐是对待过去满足、满意、骄傲、安宁有成就感;对待现在高兴、幸福、身体愉悦;对待将来乐观、自信、充满希望。只有拥有真正的快乐,才能拥有积极心理的基石。

    三、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蕴含积极心理学

    语文是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两大特点的学科,“文以载道”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不仅学习了阅读、写作的能力,更是开阔眼界、深邃思想、叩击心灵的成长过程。如何在教会学生遣词造句增长知识的同时坚固学生的心理防线,呵护学生的健康心理是值得教师关注的重点。

    当然,无论是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还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民族智慧、时代精神,都足以让语文这门基础学科外延丰富、内涵深远。语文,承担着不容推卸的培育学生思维能力,建设学生精神世界,指导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

    仔细研读部编版语文教材就会发现,即使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中也有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积极情怀。

    (一)每时每刻都要快乐,随时随地都能幸福

    在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有一篇篇幅不长的诗文——《一个接一个》。文章描述了一个孩子在面对看似令人扫兴的场景时的内心独白。文章这样写道:“月夜,正玩着踩影子,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游戏好玩,让每个孩子都恋恋不舍,玩意正酣却被大人劝回家去,这听起来多少有些不悦。但文中的孩子却转念一想,回屋睡觉也有美梦相伴,同样不乏乐趣。

    每时每刻都要快乐,随时随地都能找到让自己幸福的理由,这是一种积极的品质,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思维习惯,更是一种需要内化的积极人格。生活中常见的小困扰在课文中便可找到答案。无论是玩兴正浓不得不回家睡觉,还是每天早上被催促醒来之后的起床气,抑或是打断课间宝贵时光烦人的上课铃都好像会有不那么让人厌烦的一面。睡觉可以在梦中继续遨游;起床也可以拥抱崭新的一天;哪怕是不得不收拾心情预备上课,我们同样可以在课堂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我们的先辈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像硬币有两面性,所谓否极泰来、塞翁失马,也都是告诉我们万事万物不可钻牛角尖。一根筋的沉溺于悲伤和懊恼的死循环中,会使人永远只能沦为生活负面悲观的奴隶。而我们需要的是灵活的思维和随时变通的心态,告诉自己越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越要轻松面对,天无绝人之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需要的是变通的态度和辩证的视角,告诉自己无论面对什么都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就像阴阳太极,相生相克,这是中华传统的智慧,也是天然印刻在我们心中的远古回响。《一个接一个》这篇课文用孩子们易于理解的口吻阐释了如此大智慧,让孩子们在轻松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产生了积极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加固了孩子们积极的信念。

    (二)悦纳自我,追求幸福

    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我是一只小虫子》向我们展示了即便是一只看似力量弱小的虫子也可以有强大的内心。“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我的伙伴们都说:‘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当我快乐的时候,会使劲的哇叫,所以,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你就一定能找到我。”生命不止,生生不息。作为世上的生灵,便有追求自我价值的平等机会,哪怕是一只小虫子也有来这世界走一遭的独特使命,不是其他生命可以替代的。

    我们的价值感也不是非得干出一番成就然后才得以评判的,我们的价值感在于我们生而为人,我们爱戴自己。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的人具备的品质中就有这样一条,悦纳自己、他人和世界。看似简单,谈何容易。每个人都不是圣人,眼前的世界也不是极乐天堂。学会知足,学会悦纳,学会看清自己的能力,承认自己的能力,感激地尊重自我、尊重生命。這其实是一种宏大的格局和非凡的境界,而文章恰恰借着小虫子之口深入浅出地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我们不完美,我们承认这种有缺陷的自我;世界不完美,我们尊重这样可能残缺的现实世界。接受自我并不是消极地不改变不追求,而是学会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在努力过后告诉自己——我不后悔。

    人在成长中难免回首看着过去的自己,有时觉得原来的自己是那样笨拙难堪,可是若不是今天的自己比起过去成长了成熟了又怎么会看到以前那个不那么游刃有余的自己呢?同样,今天的自己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新的烦扰种种焦虑,又何尝不是为了未来那个更加熠熠闪光的自己,为了成为那个经验更丰富更智慧的自己呢?感激生命,尊重自己,这是由内而外的积极心态。当我们真正成为一个积极的个体,就会无畏外界的挫折,因为没有挫折能够干扰一个统一整合的心灵,我们自身就像一个小宇宙,充满了能量、智慧和勇气。

    四、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者

    童年时期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阶段,也是心理塑型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不可忽略课文中传递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在教会孩子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其构建健康积极的心理。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书育人,还有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者的职责。教师被社会称颂为“辛勤的园丁”,而我们不仅要竭尽全力装饰花圃,更关键的是要肥沃土壤,做一个真正的护花使者。

    参考文献: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