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王忠忠

    小组阅读是设计主题的过程,由教师和学生选择多个讨论主题的文章组合,一起阅读并建立共识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指示阅读,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发现不一样的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根据同一主题进行选文组合

    顾名思义,如果按主题选择文章组合,根据特定立意选择相同或相似的文章组来创建小组阅读。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文本”近似相同,像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下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还有许多致力于同一主题的文学作品,像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首》、王翰的《凉州词二首》、王维的《使至塞上》、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岑参的《逢入京使》、李白的《从军行》等边塞诗;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送别诗。研究比较多的作品更容易加深一个内容在其他地方所代表的印象,更容易学生学习和总结。

    现在关于同一主题的文章也很多,如描述秋季的,有何其芳的《秋天》、戴望舒的《秋天的梦》、林徽因的《秋天,这秋天》等,这些文章的标题包含了秋,但表达了不同的思想和感受,写作的风格也是不同。教师将这些文章组合成一个小组,当学生分析文本时,他们可以比较三篇文章并快速识别作者的写作风格,也由作者的背景出发,去体验另一种生活态度。例如,在初二上学期的课本中,有一篇关于《三峡》的文章,然后,教师可以用古诗《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和《巴东三峡》等文章,学生们可以组合文章组,从不同的出发点去了解三峡的规模。

    二、根据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选文组合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同时一个作家也有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学的阅读课程可以基于教科书内容选定作者,作者文章被分类和选择,其中一些代表作品被选择用于小组阅读。

    例如,在初中二年级语文书上册第5章,选择了杜甫的三首诗:《望岳》《春望》《石壕吏》,教师可以选择“三吏”的《新安吏》和《潼关吏》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看待周围发生的事物的观点。一样类型的学生还可以选择杜甫的“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成文章组,让学生充分了解杜甫的经典作品,为研究杜甫作品的创作出发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根据生活经验,同一作者在生活的各个阶段,带来与他们的情感、工作方式相对应的变化,让学生在各方面都能理解作者的作品和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可以选择其他时期的诗文分组在一起,例如,杜甫的作品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是“安史之乱”,有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诗人身在唐朝鼎盛时期,不愁吃穿,写了《绝句》《赠李白》《兵车行》《丽人行》等主要作品,大部分诗都是在游玩时写的,要么送给朋友,要么用來谋生计。后一阶段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风格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诗句中大多描述了他所看到和听到的悲伤,但也感受到了土地和人民的关切,主要作品有:《月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哀江头》等。如果教师组织阅读时选择杜甫的作品分时期去阅读,学生将了解杜甫写作情绪的变化,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杜甫的创作思想,有一个清晰地背景去帮助他们分析杜甫的诗。

    三、根据体裁进行选文组合

    进行文本选择时将类似的片段一起导入,以便学生可以认识这样类型的写作方式并更好地理解诗句的点睛之处。次级教科书中包含的文本类型仅包括六个类别: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和诗歌。在选择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选择相同的复杂程度,并可以对教科书中的选定主题进行排序,并教学生分组阅读。

    例如,教科书初二年级上册第三章和第四章都是说明文本,第三章是事物说明文本,第四章是事理说明文本,在学习这两章时,可以直接使用章节的现有文本进行小组阅读训练,或者可以重新选取像《说窗》《饮食不宜过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如何给地球降温》等文章,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各个方向的解释性文本,并帮助他们了解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的区别。或者高中教科书是众所周知的书籍,书本后都有推荐的名著书本,所有选定的书目都是著名的中外书籍,如果教师引用人物的角色或小说的故事情节和风格,可以使用这些书目,选择和重新组织文章组可以简化课程并提高阅读兴趣。

    主题以不同的方式组织,但只有让教师和学生有机会思考的主题才是好主题,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中发挥创造力,与文本本身进行交流,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想法发展构建新知识体系。

    四、根据时间脉络进行选文组合

    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文章作品出现,读文章的时候最不能避开的就是它的时代背景信息,结合背景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故事,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发展代表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按照时间脉络来阅读文章,这种阅读方式放在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阅读中具有很显著的效果。

    比如李白,这位著名诗人的诗词一直以浪漫洒脱闻世,初看他的作品,确实能看到很强的浪漫主义气息,通篇的夸张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他思维的广阔。但是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来看,从李白读书到出游,他的诗词已经开始展露浪漫夸张的气息,这很正常,因为此时的他年少意气风发。而三十之后的李白,在长安蹉跎岁月、西游后供奉翰林、安史之乱后多次入幕,最后穷困潦倒之际溘然长逝。这期间李白的诗歌有多首闻名于世,如《永王东巡歌》《早发白帝城》《临终歌》等,依然充满着昂扬向上的积极情绪。

    只有结合作品背景,感受不同时间脉络上李白的遭遇和所作诗歌,才能深刻地感受到李白本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浪漫的诗词特点。因此根据时间脉络去阅读文章,能够感受到作者随着人生的发展,不同的境遇带给他的不同感受,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出来更深层次的精神,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和作品的内涵。

    综上所述,学习阅读一直是中国教育的热门话题,而且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的美在于对文章本身的思考分析、文本之间的比较阅读和对文章的综合阅读等。我们一直在学习阅读,目标是让学生更活泼,让学生对语言比对语言教育更感兴趣。小组阅读在文学中打开了一扇新窗口,让教师发展其优势,并为教育保留热情的心。这种小组阅读的方式如果有机会应用到中学教学中,就能为中国教育创造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中心中学(2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