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模式研究

    崔行臣

    【摘 要】在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的基础上,从城乡统筹下农村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山东省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提出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技术模式、组织模式与运行模式,以此推动农村社区教育与城乡社区教育协同发展,以期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农村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信息化;城乡统筹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3-0038-04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社区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和途径,而社区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在社区教育实施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等重要作用。在我国,随着城乡统筹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整体上还处于摸索开展阶段。由于各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程度也有所区别,特别是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体系模式构建还很缺乏。社区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过多地集中在对城市社区的研究上,对新农村的研究较少。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提出,要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结合或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2015年,山东省各地基本建立起从城市到农村的社区教育阵地,形成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居)五级社区教育网络。但在山东省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新型农民培训、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普遍存在弱化或重视不够的问题。在城乡统筹一体化發展过程中,农村社区教育应该发挥信息化的基础支撑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实现农村社区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促进山东省农村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推动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构建学习型社区,提高农村社区的居民素质,消除城乡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信息化城乡统筹发展。

    二、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

    随着社区教育在农村社区的逐渐开展,借鉴全国发达农村或其他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山东省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问题也很突出。课题组以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设施建设为调研主题,于2017年4—5月对山东省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10个农村社区的居民采用问卷及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按照山东省《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至2018年应共规划农村社区12 818个。《山东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转发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通知》鲁教民发(2017)1号指出,整合学习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目前全省共建成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实验)单位14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实验)单位25个。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对教育信息化作了量化要求。

    为营造学习型社会学习氛围,诸城市多举措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先后开通“社区综合服务网”“诸城终身学习网”“专家视频在线”等网络平台。2012年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近年来,山东学习在线、泉城学习网等社区教育平台陆续上线,提供了农民技能培训等学习内容。调研发现,大部分农村社区教育专题网站资源信息更新缓慢,数字化学习资源不够丰富,供需欠吻合,主管机构在高层次设计上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思考。由于缺乏宣传等原因,农村居民对社区教育及学习资源的了解甚少,非常了解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网的仅占9.7%,其中认为农村社区教育资源供给较好的占45%。大多数居民不了解社区教育,且社区居民普遍信息素养较低、信息化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对数字化学习的意愿比较强烈,61%的人愿意通过信息平台接受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习法律、生活等常识。管理体制方面,虽然山东省依托各地广播电视大学建立了社区教育机构,但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当地政府、教育局没有形成垂直化管理的社区教育专门机构,多种管理机构之间的职责不清,关系不顺。

    基础设施影响农民参与数字化学习的效果。山东省是国家第一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示范省,农村广播电视、固定电话和互联网基本在山东省实现了村村通。山东省通信管理局积极组织通信运营企业加快“宽带山东”建设,降费提速,大力推动光纤入户。目前,山东移动在网运行4G基站数超过9万个,实现了乡镇及以上区域、高铁、高速公路的连续覆盖以及全省97%以上行政村的有效覆盖,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统计,2017年山东省互联网普及率达50%以上,农村网民比重居全国前列,但平均上网时间短,一定程度反映出农村社区信息化应用的缺乏。同时,农村电脑配备率偏低,使用手机上网者偏多。

    针对调研结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技术方案、组织机构、运行管理三个层面探索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模式。

    三、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模式

    (一)技术模式

    信息化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数字化社区教育是必然趋势,技术手段是推动农村数字化社区教育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信息网络和面向三农的内容应用存在刚性需求,已成为信息消费的新方向。根据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趋势及信息化需求,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资源建设等维度构建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技术模式。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为加大农村社区教育覆盖率,应继续加大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投入,加强三网融合,全部实现“村村通宽带”工程,大部分社区实现3G/4G信号覆盖,发达地区积极推进农村光网建设。通过宣传和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提升电脑普及率。建设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体验中心、电子阅览室等学习活动场所。

    搭建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且实现线上社区教育服务已经成为社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从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等方面考虑,建议由省或市一级创建数字化学习平台,以此为总平台,向下开设子平台或频道,开展特色栏目,服务农村社区。“山东学习在线” 是为全省提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型综合门户网站和居民学习的账户管理平台,旨在为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角色人群提供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城乡统筹规划,建立山东终身学习在线地市子频道,展示本地特色教育资源。技术上和山东终身学习平台数据互通共享,提供幸福养老、课程中心、技能培训等模块,把城市社区优质资源共享到农村社区,为农村居民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环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提升信息应用水平,实现平台合理部署、资源精准推送等。

    社区教育中,学习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互为依托。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学习时间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间断性。因此,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上应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以符合农村居民的学习特点和理解程度。第一,学习资源内容应有所侧重,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再就业为主,以法律常识、医疗保健、文化素质方面的学习资源为辅,满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多种需求。第二,内容表达要通俗易懂,多用图片形式代替冗长的文字,视频时长应小于30分钟为宜。第三,手机终端具有移动便携的特点,在社区村民中普及率高于其他上网设备,所以,在多媒体资源和平台设计上应综合考虑电脑和手机等终端的适应性。

    (二)组织模式

    1.政府机构的主导协调作用

    作为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行政机关,政府要比其他主导机构有更多优势来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针对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地区差异,政府部门可設立专项经费,投资示范项目,注重统一规划、统筹协调、资金保障,创新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制定发展规划,创设良好发展环境(政策支持、投入资金),组织并协调组织要素,推动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上级政府的协调与资源调配能力越强,对各区域之间发展差异、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村民的需求变化等越缺乏深入了解。考虑到农村社区及县乡政府普遍存在资金紧张、人才不足等情况,建议由市政府相关机构来主导协调本区域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2.社区教育机构的指导服务作用

    山东省社区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社区教育机构渐趋完善,形成了省、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五级社区教育体系。2016年,山东省教育厅依托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设立了山东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开展全省城乡社区教育理论研究、标准制定、业务指导、资源开发、人员培训等工作,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全省社区教育业务指导单位,可为各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加强资源建设和技术应用,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服务。同时,各农村社区教育学院、教学点服务中心负责教学任务,积极配合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开展工作。

    3.电信企业的市场推广作用

    农村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结合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电信企业可通过市场带动效益。通过改善农村基础通信设施,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参与并推动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宽带乡村”“互联网电视乡村”“电子商务乡村”“智慧教育乡村”等互联网应用。

    4.教育机构的协同互助作用

    中小学、高校等教育机构应发挥其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作用,破除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时间上的不连续、空间隔离的状态,把两者联系起来,树立大教育观、大资源观,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得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助发展。特别是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力量不足,学校教育完备的教育资源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学校应主动向社区开放学习活动场所和各种设施,教育资源在确保完成学校教育的同时,主动与社区共享,既可发挥资源的价值,又能体现学校和社区协调发展的觉悟。教学资源的常态化更新是保持网络学习平台用户活跃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和当地高校、农校专家根据当地社区需要,组建团队开发优质学习资源。

    (三)运行模式

    1.加大宣传提高认知,促进教育信息化参与者的观念转变

    要通过广泛宣传、典型引领、案例示范等立体化的途径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宣传。宣传通过学习增长知识、扩宽发财致富途径、提升生产技能的典型,宣传促进教育公平、让受教育者均等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典型。让教育信息化参与主体与农村社区居民形成教育信息化的共识,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及促进教育公平的手段,使政府、社区领导干部和广大社区居民真正从思想上、观念上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性,形成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合力。

    2.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广泛筹措教育信息化推进资金

    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实施需要资金的不断投入,但是农村社区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公益性的活动,自我创收能力较弱。政府或社区教育机构投资建设是当前最主要的投入机制,其他投入机制发展尚不成熟。因此,为保证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不断地从外界投入资金,建立政府投入、社区自筹、商业化投入、公益性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的运行费用来源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升级维护、培训经费、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有一次性投入经费,也有持续投入经费,不同的运营费用来源需要依靠不同的投入主体来完成。政府和社区教育机构的投入主导作用是由其职责和社区教育目前发展现状决定的。社区自筹以农村社区集体财政收入为基础,资金来源有限,该投资方式仅用于本社区内部信息化建设。如建立农村电子书屋和社区教育体验中心,可以通过社区自筹方式解决。

    商业化投入方式主要是指电信企业、广电企业等商业组织为开展有偿服务而投资农村信息化的机制。同样适用于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投资模式。该模式投资和收益并存。基础网络设施作为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可以采取企业投资的办法解决。商业组织通过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开展信息有偿服务,如通话套餐、增值服务等,以此形成良性运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