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情缘

    

    〔编者按〕本期“创刊20年”的分享嘉宾是金凤霞老师。她是心理学专业科班出身,从上大学起到走上工作岗位,始终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形影相伴,阅读杂志已经成为她的“专业习惯”,并随时将杂志上的好创意创造性地运用到工作中。她给年轻教师的建议:多读经典,让自己腹藏诗华;勤思考、多琢磨,磨出好课;多反思、手不懒,将经验落笔成文;重科学、不跑偏,做有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成长;创刊20周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6-0078-02

    一、难忘初相识

    2007年9月,我成了一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作为国家首届免费师范生,我对未来的目标很明确,将来会成为一名中小学校的心理教师。从上大学开始,我就在学校的图书馆关注到一本刊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初我是拿在手里随便翻阅,看到里面的文章都是一线的心理名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撰写的专业论文。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的自己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心得、经验等,让我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再见情已深

    东北师范大学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学校着力为国家基础教育培养教育人才。因此在大学期间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学校还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见习、实习机会。随着到一线学校学习的机会不断增加,我对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也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本刊物有了更深的喜爱。每次去图书馆学习,我都会挑选几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认真阅读,不断从里面汲取精神营养。作为一名大学生和未来的教师,在我的眼里,这本刊物是专业的、高端的,我也梦想着自己能够在上面发表专业的论文跟同行们分享。

    三、圆梦进行时

    2011年7月,我的大学生活结束了,我开始了人生的新征程。经过几轮面试筛选,我顺利被内蒙古通辽第五中学录用,成为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内蒙古通辽第五中学在1995年成立心理教研室,1997年将心理课排进课程表;2010年,时任清华大学心理系副主任的樊富珉教授来学校指导工作,给出了“通辽五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国最好之一”的权威定位;2011年3月,通辽五中心理中心被中央精神文明办批准为全国百所省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2012年3月,中国教育报以“通辽,播下一颗健康的种子”为题,报道了通辽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2015年,通辽五中更是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在这样一所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我倍感幸福和幸运。

    在工作中,我努力备课、上课,为学生做个体辅导,带领学生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在工作之初总是会遇到很多以前上学时没有料想到的现实问题,这时,我除了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还是会时常翻阅通辽五中图书馆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从同行的文章中获得启示。渐渐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办公桌上的“常客”,在工作之余,只要有闲暇,我便习惯性地翻开浏览,并随手将新颖的小活动、咨询技巧等记录下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次我在杂志上看到一个关于“学习纸飞机”的活动,眼前一亮,觉得非常新颖有趣又有意义,于是将其改编之后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上,那堂课还荣获了“通辽市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由此,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本刊物更加爱不释手了。

    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也萌发了向杂志社投稿的想法。我的咨询案例《抱抱“皮肤饥饿”的男孩——一则初中生自残辅导案例》发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第4期上。从此以后,我更加留心关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努力将每一次进步都凝练成经验,付诸笔端,与全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仁们分享、讨论。一直到今天,我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共计发表七篇文章。我还会继续坚持,续写我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情缘。

    2021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岁了。2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风华无两正青春;对于一本期刊来说,代表了信仰和坚持:坚信做这样一本期刊对于推进中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是有着重大意义的,然后克服重重困难将这个信仰坚持下去。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分子,我衷心祝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越办越好!

    最后,我想与年轻的心理教师同行们分享一些我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经验。

    1.读好书,不是经典莫开卷。这是我非常敬爱的老师、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盖笑松教授说过的一句话,我深以为然。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心理教师,我们要多读书,把书作为武器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但是生命有限、时间宝贵,所以我们要多读经典来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多读好书让自己腹藏诗华。

    2.勤思考、多琢磨,磨出自己的一堂好课。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永远是我们的第一阵地。想要成为一位名师,就必须静下心来思考,反复地琢磨、试讲、修改,最后磨出至少一节属于自己的精品课程。在这个过程中,闭门造车是不可能成功的,还必须多观摩心理名师的课程,弄清楚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好课的内在逻辑是怎样的,有的放矢,才更容易备出一节好课。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准备一台手机或摄像机,为自己的每节课录像,然后观看课堂实录,去发现自己在讲课过程中不经意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动作、口头禅,或者去思考优化、改进这节课的活动等。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新手教师尽快发现自己的不足,快速提升自己的课堂魅力。

    3.多反思、手不懒,将经验写成论文。心理教师要想更快成长,就必须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一节课上下来自己觉得效果很好,那么好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这节课成功;如果自己不满意,要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改进才能更好。除了上课之外,心理教师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个体辅导,做完每一个个体辅导,教师都应该马上将辅导记录写下来,然后反思这个个案做得怎样,有哪些经验可以积累。

    我们平时的反思大都是片段的、琐碎的,为了使经验更科学、更有条理,我们可以试着将这些细琐的经验整合细化,写成论文,然后向杂志社投稿,如果稿件被录用了,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会不断提升;如果没有被录用,我们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经验,而且,只要不断写,我相信一定会越写越好的。

    4.重科学、不跑偏,做有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也因为历史原因停滞了很多年,再加上一些媒體的引导,就导致了很多人对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误解,一提到心理学就会联想到催眠、读心术、测谎等玄而又玄的东西,一说到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会认为心理课就是带领学生玩游戏,还有人觉得心理课没用,高考不考,浪费时间……

    作为一线心理教师,我们势必会遇到这样的误解,为了化解这些误会,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读科学的心理学读物,向大众宣传科学心理学理念,从授课对象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努力使我们的课程规范化、科学化,重实效,不搞噱头,不玩花架子,切实帮助学生预防心理问题、化解心理危机,尊重、理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润物无声、守望成长的作用。

    最后,借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刊20周年的机会,我在此祝愿每一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幸福、积极、效能感满满每一天!祝福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越做越好,将温暖播撒给每一位学生!再次祝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岁生日快乐,越办越好!

    作者简介:金凤霞,内蒙古通辽第五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201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国家首届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内蒙古自治区心理名师工作坊成员。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