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小学数学培优辅差中的作用

    赵兴军

    摘要: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衍生的上课手段,它打破了时间与地域限制,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去帮助,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微课还具有广泛性、情景化等优势,可以给小学数学培优辅差带来很多帮助,在其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培优辅差中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以便帮助更多教育工作者更全面地认识微课。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培优辅差?作用

    传统的培优辅差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教育环境,单纯地采用教师个别辅导的方式,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特征,这也为微课的产生和流行奠定了基础。微课的出现,发挥了传统培优辅差方式不具有的作用,主题更为突出,反馈更为及时,针对性和趣味性更强,对于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有着较大的益处。

    一、合理设计数学微课,让培优辅差协同共进

    (一)微课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

    微课内容虽然不受题材、类型的限制,但是一定要切题并且具有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内容就没有针对性的目标,流程就会杂乱无章,学生就不会明白教学的重点在哪里,也不会清楚必须掌握的基础在哪里,这会拉大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会给学生学习带来较多困扰。在面对学生差异、学习效率差异等问题上,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才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好手段。

    (二)制作微课要注重美观

    小学生的定力较差,如果没有学习和观赏兴趣,是不会专注地进行学习的。因此,数学教师要切实围绕小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来制定微课形式与内容,将微课制作得美观、有趣。只有这样小学生的目光才会被吸引,大脑才会跟随微课内容进行转动,这有利于小学生爱上思考、爱上学习。

    (三)微课发布要及时

    微课的发布要“趁热打铁”。对于新的学习内容而言,要尽快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确立一个统一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个平台可以是QQ,也可以是微信,教师的微课制作完成后要在第一时间上传,及时向学生公布,保证全班学生在第一时间就投入学习状态,减少时间浪费,提高学习效率。

    二、发挥数学微课作用,助培优辅差落地生根

    (一)利用微课灵活性特征,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微课灵活性特征如果发挥和使用得当,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小学数学的培优辅差工作提供助力并发挥积极作用。优等生学习能力较好,他们在完成数学基础练习、基础复习后,需要利用新知识来延展基础知识,或是利用新知识来深入探究基础知识,而微课无疑成为最好的学习工具。反观数学学习能力稍差学生,他们一般基础打得不牢固,无法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而微课则可以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其需要的基础练习、基础讲解和基础分析,巩固数学基础,便于日后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路。

    在实践中笔者针对班内学生学习进度以及能力水平,将选用微课分为青铜、白银和黄金三个级别。青铜级别针对数学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打牢基础;白银级别针对应学习能力一般的學生,稍有难度,又在学生能吸收的范围之内;黄金级别针对数学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拓宽难度,再次拔高。针对这三个级别的微课分别选出相应的习题进行测试,用对应设置的“三星夯基础”“四星提能力”“五星促创新”等题型,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并根据结果反馈不断调整微课的内容,使其更适应学生的需要。

    实际课堂教学中,总有些学生对于练习后的思考题难以把握,即使课堂中教师已分析讲解,但在实际解题中,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出现错误。此类思考题虽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掌握,但是有重要作用,可以满足培优的需求。可一师育“众生”,“众生”能力有不同,怎样才能让每位学生都同时了解,都理解到位?这时微课就有了施展空间。将课后思考题、课外数学知识等制成微课,能为学生“更上一层楼”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利用微课交互性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微课的交互性特征,主要指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将理性的传授与形象直观的表达结合起来,拉近学生与教材知识的距离。后进生能在微课具体情境教学中发现学习新路径、产生学习新思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进而推动教学走向成功。比如“1分钟能写多少个字”,可运用微课适时拍录一名学生1分钟书写汉字的实际过程。学生很容易感受1分钟时间的长短,切实将生活体验与计时方法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有效降低后进生对于1分钟这一时间概念的理解难度。

    小学生好奇心强,定力相对较弱,所以笔者选用那些针对小学生兴趣点的微课内容,多运用动画形象或读本形象来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例如以动画片《熊出没》中的熊二来发出疑问:“我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再比如选用马小月、猴小年等卡通人物形象,将其套入微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亲密感。

    (三)利用微课广泛性特征,精准施策,增强培优辅差实效

    微课的广泛性特征指的是课程涉及面广泛和对学生的启发广泛,数学教师可随时根据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微课素材的增添和削减,使得微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提高培优辅差的针对性。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传授数学知识,还要适当挖掘教材、渗透数学文化。有些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史话等,只靠教师的讲述,学生兴趣不足,也不容易记住。这时教师可以选用一些相关知识拍成微课,发到班级QQ群或是微信群中,请学生家长督促学生观看。教师也可在课堂中实时插播这样的微课,既可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满足部分优等生的深度学习的需求。

    再者,教师在讲授新知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受精神状态或是个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影响,无法对课堂的相关学习及时作出回应。教师精准施策,依据教材给学生选择或是自制出数学例题的微课,为后进生再次学习,提供了有效“帮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数学培优辅差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它取代了传统培优辅差方式,构建了培优辅差新格局,产生了较强的优势与功效,对于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搜寻与教材相关、与学生兴趣吻合的微课素材,切实给学生带去一场又一场微课视听盛宴,最终实现全班学生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天贵,宋乃庆.走向小学数学文化自觉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9,6(28):51-54.

    [2]陈传兴.巧借微课助力关注学生差异[J].小学数学教育,2019(05):26-27.

    [3]周梅.微课多样化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益提升[J].数学教学通讯,2019(01):54-55.

    [4]姜泽晶.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