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效绩效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

    李文艳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教育的发展步伐加快,高校数量激增,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但是,如何对发展过程中的各高校进行客观评价,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此,必须对评价指标的设置和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合理确定评价指标和内容,明确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推进绩效评价工作走向成熟,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以促进高校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绩效考评;体系构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高校、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各级高校在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招生生源、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等高校建设各个方面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态势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对高校的发展做出绩效评价,得出权威性的评价结果,以利于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和合理确定政府资源向各高校的分配,从而达到优化政府资源分配的目的。同时,评价结果的发布对社会公众了解各高校的发展,有目的地选择高校教育,更好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服务作用和引导作用。

    1 绩效评价的内涵

    绩效,就是组织开展活动的成绩和效果。通俗来讲即“做了哪些事”和“获得了哪些功效”。绩效评价是运用一套指标体系对组织开展的活动进行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对活动整体运作效果做出概况性的评价,以反映组织的运营能力、盈亏能力、负债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为管理机构、组织管理人员、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信息,为改善组织机构的绩效提供决策依据。由此,人们普遍认为绩效评价是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2 绩效评价指标及作用

    绩效评价指标是对资源使用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所作出的具体描述。评价指标是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每一指标反映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通过评价指标来反映绩效水平。开展高校绩效评价工作,首先要设置绩效评价指标,通过绩效指标的考量,能够反映出高校教学运营状况的准确信息,考查高校办学的水平和效益水平。因此,绩效评价不仅对高校的办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政府管理高校教育,为高校教育做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3 高校绩效体系构建原则

    3.1 客观公正原则

    绩效评价是对各高校涵盖范围广泛的综合性评价,必须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要以各高校客观实际的指标为依据,以定量指标为基础,用客观实际的具体数据说明问题,以此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2 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一般应当是公开发布的真实可靠的指标数据,既要具有高校之间的横向可比性,又要有各自发展的纵向可比性。通过横向比较衡量发展的规模,纵向比较得出发展速度。利用可比性的指标数据,通过计算等手段得出比较结果。否则,如果选择的评价指标没有可比性,就不可能得出公正合理,让人信服的评价结果。

    3.3 可操作性原则

    在设置评价指标时,要从现实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指标资料的普遍性和统一性,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要避免选择含义不明确,统计范围不一致的指标,确保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开展评价丁作的可操作性。

    4 高校绩效体系构建的基本设想

    根据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我们对高校绩效体系构建的设想如下:

    4.1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根本的任务。人才培养绩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数量的多少;二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该指标下设置的具体指标为:

    (1)当年毕业生数量: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外国留学生。把毕业生数量作为高校的第一指标,应当说是任何评价都毫无疑问的必然选择。毕业生是高校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毕业生数量是高校办学成果的实际体现。

    (2)毕业生就业率。人才培养的质量一个重要的反映就是就业率的高低,毕业生就业率高就说明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对较高。反之,毕业生不能实现如期就业,就说明人才培养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

    (3)师生比例。高校资源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标识反映在师生的比例上,合理的师生比例有利于高校教育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但是,师生比例过低,说明学校在教师资源缺乏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招生,这样的结果势必造成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状况。因此,将师生比例纳入人才培养指标体系,可以从中考察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

    4.2 科研成果

    高校是知识人才和科研能力集聚的机构,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高校的科研地位,科研成果已成为衡量高校绩效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科研成果主要体现为承担研究课题、出版科研专著、发表研究论文,以及科研成果获得奖励等一系列量化指标来具体进行反映。具体指标为:

    (1)研究课题数量

    (2)专著出版数量

    (3)论文发表数量

    (4)科研成果获奖数量

    4.3 社会化服务

    高校的社会服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种联系和相关服务直接产生和创造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高校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类服务,直接创造出经济效益,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教育服务效益。主要是指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满足社会对高校教育资源的需求,为发展社会教育服务。具体指标为:

    (1)应用研究课题数量

    (2)应用成果数量

    (3)成人教育毕业生人数

    4.4 学科建设及教育资源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对教育资源的投入,而一些基础的投入又是高校教育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如校舍面积的扩大、固定资产的增长等。除此之外,图书数量、实验室数量等都是反映高校绩效的必要的教育资源。具体指标为:

    (1)校舍面积

    (2)固定资产总量

    (3)图书数量

    (4)实验室数量

    (5)重点学科数量

    以上四个方面的15项指标,基本涵盖了高校教学、科研、财务、社会的内外层面,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集合系统。对其进行合理的权衡和比较分析,就可以得出绩效评价的基本结果。

    在此基础上,还应当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设置判断指标,按照指标內容进行调查询问,使一些难以通过定量指标反映的方面得到必要的弥补。从而形成由定量指标为主,以定性指标为辅助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定量评价得出基本结论的基础上,综合定性分析结果,最后形成完整的绩效评价报告。

    总之,高校绩效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而且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纵观目前我国高校绩效评价工作的现状,可以说这一工作依然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在评价指标的运用,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标准和方法。这与我国高校教育加快发展的形势,以及社会公众希望通过一定的评价体系了解各高校发展状况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为此,我们应当积极进行评价体系的探讨和研究工作,推动高校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使高校绩效评价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绩效评价工作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伟宁基于公平、公正、高效的高校班级日常绩效管理新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15-16

    [2]蔡君如浅析高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及应用[J].经营者,2015,29 (10)

    [3]刘国斌,冀晶焱基于BSC和KPI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构建[J]会计之友,2015,(08):126-129

    [4]程甫高校后勤服务人员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24):14-15

    [5]李旭春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及量化研究 以S大学二级学院为例[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98-102